电力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580
颗粒名称: 电力工业
分类号: F426.611
页数: 6
页码: 214-2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平市电力工业方面的内容,包含了生产基本状况,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等。
关键词: 电力 经济 南平市

内容

【生产基本状况】 1995年,南平电业局狠抓班子建设和资金管理两个龙头,按照省电业局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双达标”整改活动开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分别被省委、省政府和电力工业部评为第五届“文明单位”、“电力建设质量监督工作成绩突出单位”,为闽北经济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做出积极贡献。全局职工人数1679人(含邵武电厂)。拥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53条1248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42条466公里;变电站16座,主变压器23台,总装机容量80.18万千伏安;发电厂1座,装机容量2×1.2万千瓦;固定资产原值4.3亿元。完成南平马站220千伏2号、邵武城南35千伏2号和晒口1号主变压器的大修任务;更换安济35千伏1号主变压器,且大修开关76台,更新110千伏PT5台、避雷器3只、220千伏耦合电容器2只;装110千伏顺昌谟武间隔和童游变电站童九间隔2路,新增110千伏PT5台、CT6台;完成110千伏及以上开关动作791次,正确率达100%。完成配网改造投资690.5万元,新增10千伏架空线路10.25公里,改造10千伏线路4.73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43台12715千伏安,增容更换配电变压器11台3155千伏安。完成31条线路的年度检修、4条线路的带电综合检修和5条线路210片瓷瓶的更新、送检任务,按省局标准多供电量3216万千瓦时。更换35千伏南西线II路、长西线导线、架空地线和110千伏沙铁线导线共5.1千米;线路带电常规作业48次,配合变电部作业40次,多供电量497.2万千瓦时。测试盐密点23个,对110千伏马黄线和长青线污秽区进行调爬。全年售电量19.72亿千瓦时,占年计划的105.51%,比上年增长10.02%;供电成本21654万元,比计划减少104万元,下降30.47%;平均售电单价202.67元/千千瓦时(不含税金),年销售收入39966万元;上缴税费542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1462元/人(不含邵武电厂),比增16.25%;目标利润2902万元,占年计划的93%(主要原因是追加大修项目749万元);线损率2.28%,比年计划下降0.12个百分点。
  1996年,全面完成省局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的预期指标,建成投产220千伏杨真堂变电站,促进马站、童游、故县、长沙变电站率先迈入达标站行列,电费回收连续8年实现“双结零”。制定试行电价改革方案,“三大体系”工程循序渐进,小型基建工作计日程功,多种经营活动稳步发展;被省委、省政府和省电力局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获省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奖状”和“模范职工之家”。全局职工人数1231人。拥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58条1348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76条581公里;变电站17座,主变压器24台,总容量92.37万千伏安;固定资产5.15亿元。同时,按计划完成年度检修任务。一是加强检修计划管理,坚持主设备检修的三级验收制度,共消除缺陷473条(其中一类183条),消缺率达71.6%,一类消缺率为88.4%;认真开展变电检修的“反措”工作.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淘汰一批互感器和系列开关,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认真做好设备选型工作,把好检修质量关,及时消除马站273开关、顺昌310开关的SF6漏气故障和杨真堂变电站新投运开关柜的分合等缺陷,使全年开关无事故运行。二是认真执行省电业局颁布的《变压器、互感器检修工艺及规定》,做好变压器类设备的检修、试验和设备事故、障碍的检查分析,及时消除杨真堂变电站18米CT乙炔过高、童九线PT二次断线、故县变电站19ACT变比误差等缺陷,并积极妥善地予以处理,获全省供电系统变压器类管理唯一的先进单位称号。三是过电压、防污闪和线路工作,将6组110千伏普阀型避雷器更换为MO;完成长沙变电站地网的开挖检查与改造、杨真堂变电站的地网测量、33个点的盐密测量、7座变电站38条线路的清扫工作。全面完成省局下达的线路调爬、35千伏南安线的更新改造、110千伏长水线的冰灾抢修与大修改造、220千伏古南线的冰灾倒塔抢修等任务。四是技术管理和绝缘监督工作。认真落实反事故措施,全面完成电气设备的交接、维修和预防性试验任务,使主设备完好率与预试完成率分别达到99.8%和100%,全年未发生电气设备绝缘事故,并通过变电设备的红外线热成像检查,及时处理消除过热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此外,在线损、无功和电压管理上也取得好成绩,保证电压合格率达到省局的考核标准。全年售电量22.77亿千瓦时,占年计划的102.34%,比上年增长15.48%;供电成本20846万元,比计划减少599万元,比降3.96%;平均售电单价228.38元/千千瓦时(不含税金),比计划增加1.33元/千千瓦时,比增12.69%;销售收入52005万元,比增30.12%;上缴税费8497万元,比增102.99%;全员劳动生产率106635元/人,比增75.07%;目标利润31213万元,超计划5.39%;线损率2.53%,比计划降低0.07个百分点。
  1997年,开创安全生产3个百日无事故业绩,顺利通过省级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考评验收,完成售电量19.5亿千瓦时,电费回收再次实现“双结零”,分别被省电力局和省委宣传部等单位授予“双文明单位”、“职业道德十佳先进集体”。全局职工人数1258人。拥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59条1339.79公里,10千伏及以上配电线路606.82公里;变电站17座,主变压器24台,总容量96.92万千伏安。1997年,强化和改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基础管理。结合企业“双达标”工作,对127项运行与检修标准、70项技术标准与规程进行全面整理,当年制定《南平供电区电网规划》,顺利通过省局和市政府的联合审查。其次是技术监督。认真落实省局下达的防污闪工作,结合年度检修,对变电站设备加涂防污材料,对线路瓷瓶进行清扫;在过电压工作中,对氧化锌避雷器进行在线检测,对避雷器和新旧瓷瓶进行抽样检查;认真落实绝缘监督,主设备预试率与一类缺陷消缺率分别达到100%和98.8%,全年未发生电气设备绝缘事故;自动装置投入率为99.7%,220千伏保护正确动作率达95.5%,自动装置正确动作率为99.75%,线路高频保护投入率和母差保护投入率均达99.97%,继电保护装置、电网自动装置校验完成率和故障录波装置正确录波率均为100%。再次是检修管理。坚持主设备检修的三级验收制度,累计发现变电设备缺陷520条,消除374条,消缺率达71.9%。经检查统计,主设备一类率为91.6%,高压开关一类率为80%,完好率均达100%。四是运行管理。以变电站为重点,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狠抓设备管理和环境整治,落实岗位责任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经验,使变电站的运行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在杨真堂变电站开发的微机管理变电运行和检修维护系统,通过上级的审查验收。五是调度管理。下放沙溪口、水东电厂100千伏设备的调度权,编制年度《供电区电网运行方式》和《电网反事故预案》,重修《地调规程》,编修《10千伏配网手册》,完成调度模拟图板检修的安措任务。六是经营管理。制定“5个管理办法”和“4个费用控制规定”,在会计基础工作、财务收支计划控制、资金筹措与运用、工程预算和财务分析等方面,实行全过程管理。七是节能降损管理。完成专项投资2471万元;成立反窃电领导小组,开展用电大普查,查处窃电89户、违章106户,挽回经济损失35.50万元。全年售电量19.5145亿千瓦时,占年计划的84.85%,比上年下降14.3%;销售收入45334万元,上缴税费4281万元,目标利润19393万元;线损率2.23%,比年计划的2.60%下降0.37个百分点,节约722万千瓦时;电费回收率达100%。
  【安全生产】 1995年,认真贯彻执行电力工业部《关于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围绕“双达标”整改工作,在各个生产部门设置“习惯性违章曝光台”,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承包”办法和各级领导下班组、下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群众性的“安全在我心中”的现身演讲活动,使“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安全生产观念深植人心。4月15日特大风暴后,及时召开电网运行专题会议,分析故障原因,治理事故隐患,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全年3个百日周期严格依照风险承包方法考核,共扣款额103084元,支付奖金22830元,兑现安全风险奖金341312元,进一步强化了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为全局实现3个“安全百日”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该局注重从岗位培训入手,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教育,先后组织679名领导干部、生产技术人员和34名生产、基建、多种经营部门领导及安全监察员,分别开展安全规则和“新调规”闭卷考试,还多次举办“新调规”和触电急救培训班,结合“双达标”整改工作,规范安全管理;对16个变电站的二次图纸进行重新整理、绘制、晒图并装订成册,分5个部分重新编修各站的运行规程.对设备检修、运行台帐和质量验收的实质性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夯实了基层班站的安全基础,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全年共执行工作票3452张、操作票7725张,合格率分别为99.45%和99.58%;累计查出设备缺陷2090项(其中重大缺陷120项),消除率达93.68%;反措58项,安措71项,年度完成率达100%。创3个百日安全生产周期,每百公里输电事故率0.1次,每台变电事故率0.18次,电压合格率94%,供电可靠率99.62%,月平均负荷率91.2%。
  1996年,该局局长与生产部门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充实调整安全生产委员会和交通委员会,并在多种经营系统建立安委会。重新公布3个保证系统的成员名单,整顿安全网络,制订实施3片安全指标考核办法和各类事故经济考核细则,坚持习惯性违规处罚规定和“周碰头会”、“月分析会”及安全网活动制度;累计出版《安全简报》8期,每季对年度“两措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1次全面评价;建立安全纪律检查组,按“三不放过”原则,开展分片整治和“三提倡”、“十反对”活动;实行安全生产连带责任制,重点强化反违章力度,对严重违章者进行公开曝光,并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变电修试部在重大工程施工和危险项目作业中,采取以工作负责人为主、车间安全员或有关专责人为辅的“双重监护”措施,取得很好效果。邵武供电局针对部分职工因生产事故产生泄气情绪,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发现变电一类缺陷95项、二类缺陷186项,线路一类缺陷60项、二类缺陷67项,处理率分别为89.8%和93.94%,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建阳供电局取得连续安全生产1099天、实现3个“安全100天”的好成绩。此外,重视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局本部从事生产作业的483名人员中,有97名车间领导、技术专责和工作票签发者参加全局统一的闭卷考试,并取得好成绩。有445人学习触电急救知识,经考试后取得合格证书。对新招收的工作人员,也组织学习安全知识,经考试合格后安排上岗。对多种经营企业职工则侧重于《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学习,实施安全施工作业票制度。是年,执行工作票4365张、操作票7859张,合格率分别为99.89%和99.68%;累计查出设备缺陷661项,安措75项,反措63项,年度完成率分别为98.7%和98.4%。全年创2个百日安全记录,最高记录272天;每台变电事故率0.167次,每百公里配电、输电事故率分别为4.47次和0.15次;电压合格率95.3%,比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供电可靠率99.7%,比增0.08个百分点;月平均负荷率91.8%。
  1997年,该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4个保证体系,实行三级监控、四个到位,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全年创3个百日安全记录,最高记录258天;未发生人身死亡、重大责任、重大设备、大面积停电和“5种误操作”事故;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分别为99.71%和96.33%。
  【技术进步】 1995年,省电业局下达该局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为2003万元,当年计划投资1819万元,实际完成2057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02%。主要有110千伏马长线的开断改造和黄墩变电站302断路器、顺昌变电站304、309、310断路器更换为六氟化硫开关项目,长沙变电站130开关微机保护和地调主模拟盘的更新项目,建阳检修车间后期工程、童游变电站计量改造和局本部至童游变电站的通讯电缆铺设项目,泰宁变电站主控室及二次设备、邵武故县变电站和邵武供电局RTU改造项目,地调管理子系统、用电电话查询系统、带电架线专用工具、带电测试技术应用等92项科技开发项目。
  1996年,该局完成技改投资2912.7万元。全面完成南平配电网改造任务,投产配电变压器17台,总容量4630千伏安,新架10千伏线路9.275公里,改造10千伏线路总回路,兴建配电小区16个,铺设10千伏电缆6.4公里,安装计量箱800个,改造0.4千伏低压线、接户线24.5公里,更换配电变压器17台,增加容量2375千伏安,新增供电量2613万千瓦时;完成仓库迁建和黄墩变电站断路器改造任务;更换黄墩变电站故障录波器、顺昌变电站和长沙变电站保护装置、长沙变电站110千伏旁路CT,改造数字微波电源,建设地调录音设备,新增顺昌110千伏II段母线PT和避雷器,购置氧化锌避雷器6组,增置铅酸免维护电池(220V容量80安时)及充电装置,改造220千伏马站变电站变达器,更换黄墩变电站110千伏母线PT项目;购置QD6吨吊车、计量车各1辆;完成480路大数微工程的安装、调试和800MHZ集群通信工程及北网载波电路微机自动盘组网工程,完成调度数字录音控制中心技改工程和建阳童游至建阳供电局综合楼30路数字特高频工程的设计、安装工作,开通电视转播台8路数字特高频电路,完成220千伏杨真堂变电站内通信安装和150对埋地音频电缆施工,完成局本部至首联花园150对音频电缆架设;完成黄墩35千伏消孤线圈自动调节装置改造,完善用电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变电站运行及主设备管理软件,引进配网和高压试验管理软件,开发用电监察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改造计算机主机房,完成大楼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局本部零购自控项目。
  1997年,该局科技开发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重点.加强与科技院校的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引进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开发的消弧线圈自动补偿装置,与上海思源电气有限公司合作,对35千伏系统黄墩变电站消弧线圈结构进行改造;对电量自动抄表系统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与福建力之源电子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变电站关口表自动抄表系统;完成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的后台升级工作,将查询部分与全局计算机网络系统互联,提高调度运行和办公管理现代化水平;在局本部大楼建成MIS信息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调度TRS2000实时系统和供用电管理系统实现全局联网,有27台微机联网,运行单机112台;开发用电信息多媒体综合查询服务系统,利用触摸屏实现综合查询;安装局本部至马站变电站30路小数微和童游变电站220千伏邵童线载波电路,完成顺昌变电站至黄墩变电站载波电路和顺昌、童游变电站等户外载波设备及直流电源的技改工程;结合微波电路投运,新增中间配线架700门;完成建瓯县调、浦城县调、南平造纸厂总降变电所的远动设计和安装投运工作。
  【基本建设】 1995年,该局筹建的220千伏南平输变电工程进展顺利:第1台120MVA主变压器已安装上轨道;完成杨真堂变电站主控楼、100千伏和10千伏开关室及户外构支架的建设任务,已投资934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82%。坚持基建工作和质量监督两不误方针,积极完成各项基建任务:针对各县市电力建设基本素质相对薄弱的状态,基建科加强对110千伏谟武电站至派溪变电站送电线路及间隔、浦城县九秋输变电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确保新投产设备安全启动并网;完成天河巷开闭所的投运工作,使滨江路供电改造工程暂告段落;完成4号职工住宅建设,建筑面积8610平方米,投资近900万元。
  1996年,该局基建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杨真堂输变电工程的投运,增加固定资产1.2亿元,南平城网结构日趋合理和完善,结束了城区中心无电源点的历史,极大地提高了城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住宅和生产、办公基础设施建设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飞速发展。当年竣工的4号住宅共84套已交付使用。动工投建的20号和21号住宅68套,购置28号住宅19套,另从大世界购置商品房40套,届时将有127户职工乔迁新居,缓解和改善住房拥挤与落后的状况。杨真堂变电站生产基地已投入250万元营造仓库、车库及配套设施,为企业生产增加活力和发展后劲。此外,还筹建马站变电站273、274开关,西芹、黄墩变电站10千伏开关,长沙二期扩建等技改工程。
  1997年,该局的基建工程可分为大中型送变电工程、技改大修工程和小型工程。大中型送变电工程建设:投资400万元建成220千伏邵武至故县变电站送电线路7公里;投资360万元改造邵武线10公里;投资3700万元建设220千伏邵武电厂至童游变电站送电线路71.3公里、投资560万元扩建220千伏童游变电站间隔工程,将于翌年元月竣工。技改大修工程:投资450万元新增长沙变电站110千伏、3.15万千伏主变压器及三侧开关;投资172万元改造黄墩变电站10千伏I段母线系统;投资78万元新建35千伏长泥II线4.287公里,改造1.43公里;投资139万元新建35千伏长西II线5.465公里,改造1.321公里;投资36万元扩建长沙变电站35千伏长泥II、长西II间隔;投资260万元对110千伏长青线进行全线改造;投资286万元更换220千伏古杨架空地线和耦合地线,并更换瓷绝缘子为玻璃绝缘子。小型工程:20号、21号和28号职工住宅共87套,已交付使用;基本完成电气安装公司办公楼建设。
  【多种经营】 1995年,南平电业局认真贯彻省局财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多种经营迈上新台阶。一是根据省局财经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体系和闽电多经字[1995]70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对所属企业财务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从而精减了财务人员,规范了财务行为,节约成本开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二是成立结算中心,盘活闲置资金。将企业的10个银行开户单位全部集中结算中心,开展内部信贷,创效益近百万元。三是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各项指标。全年多种经营完成产值1.1亿元,超额完成年计划的12%,比上年增长7.8%;实现利润550万元,超计划57%,比增61%;销售收入利润率5%,人均经营收入9万元,人均利润额4508元。此外,还对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工作,对富士山卡拉()K酒楼进行清理整顿和对外承包,基本完成原光源物资供应站的清理工作,实行物资供应归口管理。全局多种经营企业通过工商、税务、劳动、统计等关系协调由总公司一口对外,理顺对外关系。通过苦练内功,加强岗位培训,注重产品质量和现场管理,电力工程公司实现安全生产2175天的新记录,电控设备厂生产的CCIA开关,从产品质量到售后服务均得到用户的好评。
  1996年,该局坚持以“电为核心,多种产业,三大支柱,协调发展”方针,贯彻落实全省电力工作会议和省多种经营工作会议精神,依托主业,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朝着企业化、集团化和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实现收入1.116亿元,利润323万元,分别超出计划11.6个和7.7个百分点。同时,按照国家建设部和省建委关于规范施工企业资质的要求,将局属8个建安企业统一合并为南平电业局电力工程公司,下设线路、电安、变电、配电、远动、邵武、建阳等7个分公司,撤销送电分公司,将原供用电技术公司和工程部合并为配电分公司。将分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改为企业负责人。合并重组之后,对内明确了各分公司的业务范围,避免互争业务,对外进一步增强建安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实力。理顺后的变电分公司不仅圆满完成局内的各项大修、技改和日常维护任务,且走向社会,承接石狮市永林110千伏变电站、闽清县110千伏梅城变电站间隔和建阳市白茶铺35千伏变电站的安装调试任务。在施工中坚持以信誉求生存,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在闽南地区树立良好形象。线路分公司在业务量严重不足的困境下,依靠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外部市场,承揽闽清县110千伏线路的施工任务,仅用7个小时就完成4根跨越闽江的线路和架设任务,以“高质量、快速度、讲安全”赢得筹建单位和业主的广泛赞誉。电控设备厂开发10千伏CCX—2高压开关柜,为企业走出困境,搏击市场开辟新路。自从省局将该局财会电算化工作列为今年试点单位以后,投资近30万元用于电算化硬件建设,基本做到人手一机,且派员到福州、珠海等地接受技术培训。同时利用主业微机技术优势,对其他财会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这门新技术,提高财会运作效率。多种经营财会电算化工作已初具规模,典型行业财务计算初始程序安装工作基本完成,明年初可望投入试运行。全年为主业分流484人,其中局本部359人,建阳27人,邵武98人。安置泉州电力职业中专、福州电力技校、古田职业高中等校自费毕业生15人。同时对全局集体所有制职工工资进行套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集体工养老保险金纳入规范管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1997年,该局多种经营企业完成收入1.341亿元、利润320万元,分别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指导性指标的21.9%和6%。经营收入比上年增长20%。上缴税费和附加费420万元,累计资产1.106亿元。继续为主业分流519人(其中局本部322人,建阳37人,邵武160人),集体所有制企业招收工人22人(其中局本部13人,建阳1人,邵武8人),集体所有制职工累计255人。建安企业顺利通过了省建委组织的三级企业的复检验收。电控设备厂开发的CCX2—10(Z)户内高压真空开关通过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该厂研制的第3代35千伏线路微机保护盘和10千伏带微机保护高压开关柜也投入生产运行。线路分公司先后承揽110千伏建阳雷公口至城关变电站和长青线2条近43.5公里线路、35千伏长I路和长芹I、II路3条约11.06公里送电线路的架设业务。电力工程公司承担220千伏建阳童游变电站、邵武电厂间隔的扩建安装和调试任务,工程质量符合部颁标准,为企业日后资质升级奠定基础。车队在承担邵武故县变电站二期扩建工程的运输任务中,克服重重困难,按时将重达120多吨的主变压器安全运抵现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全局15家多种经营集体企业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均取得较好成绩。
  【“双达标”活动】 1995年,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双达标”活动是该局的中心任务。通过宣传发动,全局职工群策群力,科室挂点,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结合大修和技改,全面夯实班组管理基础,掀起“双达标”整改工作热潮。8月15~20日,该局组织开展“双达标”自查自检工作,看成绩找差距,加快冲刺步伐,为顺利完成“双达标”5项必备指标和主要考核指标奠定坚实基础。是年底,该局以715分的总成绩成为全省供电系统首家通过省局考评验收的“双达标”单位。1996年,该局紧紧围绕“双达标”要求,在安全管理上狠下功夫,制订《确保九六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分别与分公司负责人、汽车驾驶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安全行车责任书》。至年底,电控设备厂安全生产1801天,车队安全行车1140天65.5万公里。1997年,为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双达标”,该局开展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的“双无一优”活动,即党员身边无事故、无违章,提供优质服务,把“双达标”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承诺制”服务】 1996年5月,南平电业局按照省电力工业局的部署,在南平市和全省电力系统率先向市民作出社会服务承诺,并以此作为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为电力企业顺利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经过1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承诺服务不仅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且促进全局职工思维观念的转变。年底,在南平市民主评议行业作风领导小组组织的“窗口”单位行业作风调查中,获得群众满意率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试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的思路和做法。在1995年底召开的行业作风监督员座谈会上,有用户反映报装电表时,前后要跑好几趟,并一拖便是半个多月;在报修时,由于抢修力量较薄弱,大量事故无法及时处理,不能保证按时恢复供电。且存在吃、拿、卡、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3月初该局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对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各项岗位职责逐条进行疏理,制定出优质服务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和方案。通过缩短流程、简化装表和业扩流程,用户只需到电业局2次(分别申请和交费)就能解决问题。抢修班人员从7人增至12人,并增置交通和通讯工具。供用电部各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传递业务信息和工作进展情况,并实行数据共享。同时,借鉴长春市电业局“行风建设一把手工程”经验和烟台市同行推行“承诺制”的方法,把16项群众最关心的服务工作,提交给供用电部职工讨论,初步形成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程序、服务时限、服务态度和违诺责任的“社会服务承诺制”雏型。5月29日,《闽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向南平市民公布了该局推行服务承诺制。6月16日,《福建日报》也在头版头条位置发布南平电业局向市民作出服务承诺的消息。7月初,该局领导及有关岗位负责人的办公、住宅及手提电话号码全部在《闽北日报》公布,随时准备接受用户投诉,并定期在该报周末版发布停电通知,公布服务承诺电话和监督电话。为保证电网有效稳定供电,当年该局投资1348万元用于配网改造,完成昼锦线、长后II线架设及10千伏部分低压线路改造,新装17台配变器,总容量4630千伏安,新增三元小区配电所、电业局配电所等。此外,还增加杨真堂变电站12路10千伏进出线,将市区滨江路、鼓楼街和胜利街原架空线路改造为电缆供电,加强网络结构,改进防雷设施,为承诺制的顺利实施创造硬件条件。
  (二)建立健全监督履诺机制,确保社会服务承诺制的顺利实施。同年4月,该局成立承诺服务监督办公室,挂靠纪检监察室;实行“连带”制度,突出领导责任,局长与各部门领导、部门领导与生产班长、生产班长与班员均签订《包保责任书》,促使各级领导和企业职工的思想与精力都集中统一到承诺制的履行上来。并聘请50名行风监督员,健全外部监督网络。为确保承诺制的顺利实施,该局供用电部采取6项保障措施:一是健全与完善用电服务中心,由1名副主任兼任中心主任,另设1名专职副主任。二是成立电力故障抢救中心,实行四班倒三运转,全天候24小时值班。三是提高用电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建立用户来信来访和走访用户记录,做到件件有交待,人大、政协提案处理率达100%;应用微机建立用电服务语音系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用电声讯服务,对事故抢修工作和电能表故障更换工作用计算机进行记录和汇总;健全和完善营业大厅服务项目,协助局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四是建立健全用电服务中心监管职能,对内部抢救、营业(包括用电装表、收费和流程管理等)、抄核收、计量、装表、三电、用监、农电等岗位实行监督检查;协调各岗位之间有关优质服务的工作;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完善用电监督网络,每年召开2次以上用户监督员座谈会,举报服务不周、以电谋私、用户窃电和违章用电行为的给予30~1000元的奖励。五是确立优质服务标准,严格按照省局《关于加强行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南平电业局《职业道德规范》执行。六是继续开展“三为”服务,帮助贫困村改造线路,降低线损,降低电价。
  1997年4月,该局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在制定实施行风建设责任制的基础上,继上年率先向社会作出16项服务承诺之后,又向市民推出6项延伸服务,通过开展降低柜台、午夜抢修和花钱买意见等多种形式,推进承诺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行业窗口形象。是年底,在全市开展的示范窗口单位社会承诺服务万人评议活动中,满意率达92.13%,再次名列榜首;在全省100家省级窗口行业示范单位服务测评活动中,该局用电服务中心满意率达96.10%,名列第11位。邵武供电局在该市示范单位和窗口行业测评中,均名列第三。
  【地方电力建设】 1995年,继续实施水电翻身工程,走引资办电、股份合作办电路子,加快水电建设与电力生产,在建电站27座,有11座建成投产,新增装机3.99万千瓦,完成投资1.89亿元。建成110千伏线路1条、35千伏线路2条、110千伏变电所1座。全市地方电力完成发电量10.1亿千瓦时,超额完成任务。完成税利6000万元。1996年,全市建成投产水电站6座,装机4040千瓦;新建35千伏变电所4座,1.83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2条,21.5公里。16座在建电站进展顺利。当年电力生产受干旱气候影响,发电量比上年略有减少。至12月3日止,全市消灭无电村委会。1997年,全市建成投产电站14座2.36万千瓦,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2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4座,1.7万千伏安。一批在建骨干项目进展顺利。电力生产实现发电量11.94亿千瓦时,比1996年增长18.2%。
  【水电改革】 1995年起,全市坚持把水价、电价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新建小水电站、上网电价不实行新电新价政策的不予转报批准,乡镇供水工程未明确水价和权属关系的不予列入建设计划。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投资界限,鼓励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兴办水利水电。政和下温洋电站引进香港永沛投资公司5250万元资金获得成功。峡阳电站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管理体制上,市水电工程处面向市场.大胆改革,实行项目经理与公司经理负责制,精减管理人员,职工一律竞争上岗,对未聘人员采取待岗、内退、辞退制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全市10个县(市、区)做到机构、岗位、编制三稳定,延平区水电局还增加地方电力管理职能,市水电局增设水政水资源科。水利水电行业的职能得到巩固强化。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友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