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539
颗粒名称: 林业
分类号: F326.2
页数: 4
页码: 193-19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南平市1995~1997年,全市林业工作紧紧抓住林业改革中心,进一步强化营林业,发展林业工业,巩固“三防”体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采取分类经营,定向培育,不断提高森林质量;立足低改,主攻高效,提高竹业开发水平;科学管理、放开搞活,稳步发展林业工业;依法行政,严格管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引进成果,推广引用,加快科教兴林步伐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南平市 农村经济 林业

内容

1995~1997年,全市林业工作紧紧抓住林业改革中心,进一步强化营林业,发展林业工业,巩固“三防”体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采取分类经营,定向培育,不断提高森林质量;立足低改,主攻高效,提高竹业开发水平;科学管理、放开搞活,稳步发展林业工业;依法行政,严格管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引进成果,推广引用,加快科教兴林步伐。
  【林业工业稳步发展】 1995年,林业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林业工业取得新的进展。市林委24个直属企事业单位实现税利2546.66万元。1996年,18个国有林场实现总收入0.78亿元,上交税金1088万元。市属大洲贮木场等5个企事业单位税利入库255万元。1997年,18个国有林场实现销售收入7565万元,经营利润1664万元,上缴特产税874万元。市属大洲贮木场、顺昌钢丝绳厂、物资站、林业工业公司、林贸中心完成税利入库282.8万元,占市政府财政收入责任目标的100.6%,比增9.35%。
  1995~1997年,全市每年林业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2.57亿元、11.08亿元、11.14亿元,上交税利分别为1.60亿元、1.30亿元、1.31亿元。全市木材生产分别为178.11、150.75、140.04万立方米,木材销售分别为160.11、155.38、141.37万立方米。
  【竹业开发效益显著】 1995年,市委、市政府邵武竹业工作会议后,全市竹业开发主要采取“四抓”:一抓低产改造促竹林丰收,全市完成竹林抚育135.4万亩,占任务的169.3%。二抓丰产基地村样板,全市共建立样板基地23.74万亩,占任务的158%。三抓致富农户树典型,全市科技兴竹致富示范户达1650户,竹林亩均产值达500元,人均增收200元以上,示范户占任务的165%。四抓多竹种开发促全面发展,全市新种丛生小径种1.82万亩,其中绿竹1.17万亩,小径竹0.65万亩。
  1996年,全市依靠科技,立足低改,抓好丰产高效毛竹示范林基地建设,适度发展中小径竹的思路,狠抓竹业开发,引导农民兴竹致富。全市完成高效基地垦复27.38万亩,施肥24.4万亩。建立科技兴竹致富示范户2226户,竹业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61个,占任务的122%,5000万元以上的示范乡(镇)8个,占任务的160%。全市中小径竹种植面积达2.1万亩,比计划增长一倍,多竹种开发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1997年,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一湖两溪”中小径竹绿色长廊工程,全面开发以优良乡土竹种为主的中小径竹,全市林业部门共投入368万元,新种植中小径竹4.4万亩,占计划的125.7%。抓好竹林第二轮承包,确保竹山经营责任制的稳定。全市24万亩丰产高效毛竹示范基地经省组织检查,面积核实率和质量合格率均达100%。同年,抓好省财政厅、林业厅毛竹丰产示范基地建设,第一批建瓯、建阳、顺昌三县(市)突破3万亩,第二批延平、邵武、松溪、政和四县(市、区)全面完成规划。在继续抓好市、县、乡、村四级科技兴竹示范片外,重点抓科技兴竹示范户,示范户发展到3455户。是年底,全市完成竹林抚育179.5万亩,全社会竹业总产值18.1亿元,比增9.6%,其中山上竹林11.27亿元,山下加工6.83亿元。山上竹林亩均产值达245元,比增3%。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1995年,全市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一是严格伐区设计和伐后审计制度,伐区设计人员持证上岗,强化监督职能。二是加大打击力度,在强化经常性打击的基础上,集中警力,先后开展打击毁林犯罪的春季、夏季战役,打击一批毁林犯罪分子,对一些特大案件,林业“公检法”三家密切配合,快审重判,分别对浦城忠信、建瓯东游盗伐林木的特大案件进行重判,其中对三名罪犯判处无期徒刑,对一名罪犯判处有期徒刑20年,有力地打击毁林犯罪分子。三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全市共动用3000多人,筹资100多万元,开展对马尾松虫和竹毒蛾等为主的病虫害防治,防治面积54.12万亩,防治率达90.27%。四是抓好森林防火,通过强化火源管理,发布用火戒严令,有效地控制火源,扑灭火灾,减少损失。
  1996年,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林地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按照省政府批准的限额采伐计划,通过“双持证”管理和严格审批制度,全市资源消耗控制在省批指标内,消耗木材总蓄积401.18万立方米,占年度计划的67.5%。加强征占用林地的审核管理,全市共审核征占用林地项目38件,面积1035.83亩,审核率为83.3%,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抓好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与编案工作。全市共抽调技术人员800多人,拨出专项经费1500多万元,按照省林业厅制定的工作制度和技术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调查进度。在逐步完善防火设施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生物防火林带,全市共投入400多万元,营造2100公里的生物防火林带;并在建阳、光泽、顺昌、武夷山、建瓯、政和组建6支专业、半专业扑火队,进一步增强全市森林火灾的防御和扑救能力。是年,是本市森林病虫害暴发的周期年,全市林业系统共筹集资金177万元(市级27.6万元),在积极开展“两例”宣传、虫情监测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组织防治和扑救,特别是迅速控制刚竹毒蛾、竹叶螨、竹秆基腐病,减少损失,受到竹农的欢迎。全市在春节前后、4至9月、岁末年初组织开展三次“严打”斗争,全市共侦破森林刑事案件424起,在12个乡(镇)70个村摧毁一批犯罪团伙,在顺昌侦破一起本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起盗伐林木案件,其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全市林业检查共查处各类木材、野生动物违章运输案件5301起,挽回经济损失1720万元。全市共调处山林权纠纷88起,面积4.78万亩,进一步稳定林区的秩序。同年,还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全市规划保护面积达14.71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5.6%。全市对已定名的1984株名木古树实施挂牌保护,保护小区的定桩划界工作全面展开。
  【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1995年,经省政府检查验收,全市1989~1992年人工造林更新保存面积346.16万亩,平均保存率98.91%,超过省定保存率8.91%。全市有林地面积2465.88万亩,超省定责任面积66.65万亩。
  1996年,把提高造林质量,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贯穿于造林营林全过程,一是严格把好种苗关,二是把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作为营林工作的重点,三是加大树种结构的调整力度,建立工业原料林丰产示范林58片、1.20万亩,创历史最高记录。四是抓幼林抚育管理,同时加强检查验收,对符合验收标准的及时发放抚育款,做到营造一片、管好一片。
  1997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更新22.96万亩,占任务的104.36%,全民义务植树634.78万株。是年,各地把林木速生丰产、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从六个方面组织实施。一是实行分类经营,调整树种结构。全年营造工程林15.04万亩,占造林总量的68.36%。通过大力营造阔叶树和混交林,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全市营造阔叶树和混交林达10.4万亩,占造林总量的45.9%。二是狠抓抚育间伐,全市共完成间伐35.5万亩。三是做好国家造林项目竣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确保通过世界银行专家的验收。四是抓好大径材基地建设,市林委制定实施《南平市大径材培育技术方案》,改造与新造相结合,集约经营,定向培育,全市当年建立大径材基地达2.9万亩。五是抓好林业八大基地,实现闽北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林业向基地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六是加大营林有偿投资的回收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以林还贷”共回收有林地5.7万亩,折合1857.4万元,“以木还贷”共回收木材1.5万立方米,折合403.5万元,“以款还贷”回收资金143.8万元。
  【稳步推进科技兴林】 1995年,全市林业系统共投入科技开发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科技推广和科研项目23项,新产品开发3项。一是继续大面积、大规模地推广丰产竹林栽培、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和阔叶树工业原料林三个项目。二是实施国家科委星火计划项目1项、林业部技术推广项目1项、省经委新产品开发项目1项、省林业厅科技推广项目16项。三是实施国家级免缴增值税新产品项目3项。四是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全市共举办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人员1.5万多人次。是年,市林业系统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1996年4月,召开全市林业科学技术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科技兴林作为工作重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同年先后制定实施《南平市林业科学技术管理办法》、《南平市林委关于加强科技推广工作的意见》和《南平市林业科学技术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并在三个方面狠抓落实。一是加大投入。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先后下达两批科技计划,投入387万元,其中市级补助项目经费达103.7万元,占“两金”留成比例的20%,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各县(市、区)按规定也相应增加科技投入,加上部、省安排的计划,全市科技项目补助经费达697.8万元。并建立科技激励机制,市林委建立50万元科技奖励基金,每两年奖励一批优秀科技项目和先进个人。二是加大科研和技术推广力度。以林木良种繁育、速生丰产林栽培、竹业开发、林产工业等为重点,共实施部、省、市科技开发项目115项,有10个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开发新产品7个。三是狠抓培训,提高素质。初、中级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达1400人,培训各专业职工、林业技术员和林业专业户98期5900多人次,印发科普宣传小册子10多种9万余册,播放录像70多场,组织科普讲座、科技报告45场,展出图片900多版,受教育10万多人次。是年,有39项成果获奖,其中林业部奖2项,省政府奖2项,省林业厅奖7项,市政府奖8项。松类无性繁殖和优良阔叶树种的组培取得突破,解决林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浸渍纸饰面清水模板”获国家级新产品奖,是福建省林业系统首项列入国家经贸委新产品开发的项目。
  1997年,科技经费投入170.8万元,承担和安排部、省、市科技项目60项,其中市林委补助项目经费80万元。注重成果推广,全市以林木良种繁育、竹林丰产栽培、大径材培育和经济林开发为重点,强化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推广应用工作。与福建林学院合作的省科委毛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按照省定标准,在全市10个县(市、区)16个乡(镇),建立毛竹丰产栽培技术示范点,面积1万多亩,辐射面积40万亩。在建瓯进行锥栗低产林改造和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取得较好进展,在水源乡建立低产林改造、丰产栽培示范片3万亩,亩均产量达100公斤,全乡锥栗产量达400万公斤,仅此一项,农民收入2000多万元,乡财政收入100多万元。密切科研合作交流。全年接待国外林业专家6批30多人,与中国林科院开展合作项目10项,与省林科院、福建林学院、南平林校和南京林业大学开展合作项目10多项。开展科普宣传与技术培训。全市组织科技人员1000多人次,深入建瓯、松溪、延平等有关乡(镇)开展科普宣传,编印《闽北常见阔叶树栽培技术要点》5000册,印发《毛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等12种材料2万多份,受教育3万多人次,举办《桉树扦插与林地白蚁防治》等讲座、培训班500多期2万多人次。为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切实把林业改革作为全市林业系统的中心工作来抓,从林业企业改制、集体林产权制度和松脂资源有偿利用改革入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稳步推进。是年,全市通过专家鉴定、评审、验收的项目有9项,获奖项目12项,其中林业部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10项,“耐寒相思树引种”项目获林业部1997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少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