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和农业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538
颗粒名称: 水土保持和农业区划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2
页码: 192-19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南平全市加强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健全水土保持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执法职能,共投入宣传专项经费18.7万元,举办各类技术讲座36次,全市投入《水土保持法》专项宣传经费15.70万元,举办水土保持咨询活动6次,广播电视宣传200小时,张贴标语、墙报等400多条(期)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南平市 水土保持 农业区划

内容

1995年,全市加强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健全水土保持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执法职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一靠政策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二靠部门配合,三靠水土保持科研技术,推动全区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发展。是年,全市审批动土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72项,其中基建项目1项,开采沙石料项目371项,发放水土保持许可证347本,初步实行水土保持许可证制度。共查处违章案件42件,收取水土保持防治费4.65万元,收取罚款0.67万元、补偿费2.76万元。初步遏制违反水土保持法、破坏水土资源的现象,扭转新的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势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9万亩,比“七·五”期间的年均6.6万亩,减少3.7万亩,下降56%。全市共配备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员456人,其中专职干部77人,兼职水土保持检查员379人,持有省政府(或水利部)统一颁发的检查证上岗,使全市水土保持条件和水平,比“七五”期间有很大改善和提高。
  1996年,全市共投入宣传专项经费18.7万元,举办各类技术讲座36次,街头咨询服务12次、印发宣传材料1100份。加强项目审批管理,依法查处违章案件。全市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92项,年检232项,立案查处10件,结案9件,收取补偿费1.45万元、防治费4.3万元。同年,抓好项目实施,确保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和第二期“绿麻竹”工程规划实施的完成。是年省水土办下达重点治理项目6个,治理任务1.18万亩,实施面积1.67万亩,占任务141%。组织力量,深入乡村实地勘察设计,编制“南平市第二期绿竹(小径竹)工程规划”,为实施第二期“绿麻竹”工程提供依据。
  继续抓好农业区划实验区建设,全市建成武夷山市下梅、建阳市赤岸、建瓯市马汶三片农业区划实验区,总面积190亩,开始投产后,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效”兼优的目的。开展持续农业发展研究,南平市和延平区区划办联合在延平区大横镇常坑村建立持续农业发展实验区。完成1995年农业资源综合分析和农用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提出有益的建议和对策,为当地经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抓好浦城、邵武两县(市)国家级的农业资源动态监测工作。
  1997年,全市投入《水土保持法》专项宣传经费15.70万元,举办水土保持咨询活动6次,广播电视宣传200小时,张贴标语、墙报等400多条(期)。市政府颁发《关于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促进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全市各县(市、区)全部办理行政事业收费许可证,加强审批管理,依法合理收费,共审批生产建设水土保持方案509项,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45.3万元。全面完成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是年,省下达本市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4个,治理面积18万亩,实际完成21.6万亩。占任务的127%。同年,认真开展全市农业区域性开发治理实验区情况的调查,全市有7个县(市、区)先后投入475.87万元(其中区划部门64.03万元).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区域开发治理区14个,总面积达1.27万亩。邵武、浦城、建瓯三个县(市)分别在沿山、吕处坞、后塘三个村,建立省级农业资源监测网点。在这些网点的带动下,其余县(市、区)也相继建立起监测网络。同时,还完成“闽北地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一九九八年南平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区”项目的申报工作。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少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