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海关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485
颗粒名称: 南平海关工作
分类号: F125
页数: 3
页码: 172-17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平市1996年海关工作发展情况。
关键词: 海关工作 经济关系 南平市

内容

1996年,南平海关筹建工作宣告结束,进入开关前的筹备和开关后内部建设的紧张工作中,积极开办海关业务,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海关大楼顺利竣工。南平海关大楼位于南平市区滨江路、新建路交叉处,大楼建设用地面积12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300万元。大楼自1993年5月动工,至1995年底封顶,高14层建筑面积8991平方米的海关综合大楼基本完工,进入水电、设备安装及内部装修阶段。综合大楼功能齐全,主要包括海关大厅、办公系统、职工娱乐用房、招待所、后勤用房等。1996年11月15日,南平海关大楼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并正式开关。
  南平海关正式开关。海关大楼建设基本完成后,海关筹建处转入开关前的准备工作,购置办公用具,如期完成电话交换机和电脑网络的安装调试,精心布置开关仪式。11月15日,南平海关正式开关,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开关仪式。开关后,南平海关认真贯彻海关总署的《海关基层建设要点》,搞好机关内部建设工作。首先抓好建章立制和内部管理工作,制定《南平海关机关管理规定》,使每位关员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做到有章可依,依制行事。其次抓好业务基础建设,选派2位关员到总关监管处上岗培训学习,并以老带新,强化业务交流。搞好各类档案的编排和建档立案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开办海关业务。开关不久,海关就急企业所急,派员到口岸采取直提直运通关办法,协助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办理从韩国引进2条生产线的报关手续。协助南平闽航电子器件公司办理从俄罗斯购进设备的转关运输手续,使设备由原来的满洲里海关转到南平海关办理入关手续,方便了企业,节减了开支。开关一个月内,南平海关就承办报关企业注册登记手续41家,深入企业验厂38次,办理加工贸易台帐联系单21份、450万美元,办理转关运输1次,征收关税11万元。
  1997年,南平海关以改革统揽全局,在促进保税加工业务,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转关运输,开展税收征管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一、促进保税加工业务。认真贯彻海关总署、总关关于加强加工贸易管理的有关规定,积极探讨加工贸易监管的路子,规范加工贸易的前期管理、中期核查和后续监管,严格按照总署规定的保税货物深加工结转、耗量定额、料件归类和审价等管理办法组织实施,从严监管。首先是坚持严格的验厂制度,深入企业逐家摸清投资者的资信、企业的生产能力,把好审批关。对敏感商品实行限量、限口岸审批;对高税敏感商品不予接受合同备案,确保国家对重要进口商品的宏观调控落到实处。其次,征收合同备案风险金,对资信不明企业.在税率高、风险大的商品中征收合同备案风险金,出台《南平海关征收合同备案风险金办法》。第三,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和特点,适时调整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措施和合同备案风险金的收取标准,先后制定关于加强对加工贸易监管的十三条措施和四点意见,不断完善对加工贸易监管的路子。第四,采取常规性中期核查与突击性中期核查相结合的办法,查看进口料件到厂情况,了解企业生产状况,核查有关报表、帐册。坚持以总署制定的耗量标准为依据,严格核定单耗。按总署规定对台帐进行核销,用检测仪器和电脑网络查验单证的真伪性,严厉打击“三假”行为。全年办理报关企业注册登记220家,审批加工贸易台账309本,进口料件备案金额8000万美元。
  二、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贯彻执行“促进为主”的方针,指导企业用活、用足、用好政策。召开企业座谈会宣传海关的优惠政策,听取企业的反映和要求,及时向市委、市政府通报海关有关政策。对资信好的国有企业在合同备案时不收取合同备案风险金,放宽一次审批数量。同时,严格掌握减免税审批尺度.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尽力为企业减免进口关税和增值税。根据海关总署进口设备减免税放宽期限的精神,指导邵武龙凤瓷砖有限公司申办引进价值900多万美元的制瓷生产线免税手续。通过认真查阅档案材料,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进口价值100万美元的生产线减免税收300多万元人民币,全年为南孚公司减免税货物价值3300万元,减免税收1300万元。
  三、积极开展转关运输业务。南平地处内陆,货物进出境无法直接启运,要到口岸海关办理手续。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很大。为方便企业办理有关业务,南平海关将开拓转关运输,缩短内陆与口岸的距离,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作为工作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灵活手段,大胆探索、谨慎操作,在总关有关职能处室的配合下,理顺了派关员到口岸海关将货物监管至南平海关验放的程序。帮助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办理2次转关运输业务,使企业节省时间,节约开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深得企业好评。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南平海关又先后协助企业办理7次转关运输业务。全年共办理转关运输9次。同时,为进一步简化程序,南平海关学习借鉴兄弟海关的经验,积极探讨开展“直通式”转关运输方式。形成在福州——南平之间开展“直通式”转关的初步方案,并上报总关待批。海关报验中心已在积极筹建。
  四、努力做好税收征管工作。1997年,南平海关共征收关税和增值税31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300%。其中征收关税140万元,征收进口环节税170万元。办理减免税货物39票,减免税货物总值900万美元,减免关税700万元,减免进口环节税1400万元。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南平海关坚持严格按照国家和总署有关税收的各项规定,落实规范税则归类和审价制度,执行三级审批制度,严格审价,依率计征。努力挖掘税源,根据关区三资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特点,加大对加工贸易内销货物的征、补税工作力度,共核销补税260万元。同时努力做好宽限期内的减免税工作,不任意扩大免税范围,不擅自定价和调价,未出现欠税、缓税等情况。
  五、加大查私力度,打击走私行为。查缉并严厉打击走私行为是海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南平海关结合南平实际情况,加大查私力度,着重打击加工贸易渠道的走私行为。在查处案件时认真执行《行政处罚法》,严格办案程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全年共查处14家企业擅自倒卖进口料件,罚款90万元。
  六、积极“创建文明窗口”。在贯彻“促进为主”方针的同时,坚持“从严治关”,加强文明窗口建设。年初,在海关内部就建立早会制度,成立督查小组。每天上午8:00全体关员集中点名、检查着装、宣读誓词,由督查小组负责对关员的仪容仪表、工作作风、文明服务进行不定期检查。向社会公开8项承诺,规范办事程序、工作时限、工作制度。加强廉政建设,设立兼职监察员,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强化制约、监督
  机制。同时,坚持政治业务学习日制度,举办法律培训班。加强岗位培训,以老带新,并选派7批11人到总关学习进出口报关、转关运输报关、征税、统计、电脑、财务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关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积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