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严打”方针,保持社会治安持续平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431
颗粒名称: 贯彻“严打”方针,保持社会治安持续平稳
分类号: D926.11
页数: 1
页码: 1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南平市坚持不懈地贯彻“严打”方针,把开展经常性的侦查破案同专项斗争结合起来,在提高打击力度和质量上狠下功夫,保持强大的“严打”声势和威力,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严打”斗争中的主力军的作用,加快刑侦改革,提高打击力度,保持“严打”的威慑力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南平市 严打 社会治安

内容

1995年,坚持不懈地贯彻“严打”方针,把开展经常性的侦查破案同专项斗争结合起来,在提高打击力度和质量上狠下功夫,保持强大的“严打”声势和威力。突出打击重点,加强经常性打击的攻坚能力。对各种大要案件,特别是各种恶性案件、暴力案件和危害大的多发性案件,落实侦破责任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各种犯罪团伙作特别是各种地痞流氓、带有封建色彩或黑社会性质和有保护伞的犯罪团伙,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坚决予以铲除;对“三逃”人员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相结合、追捕与劝归相结合的办法,追回一批在逃犯,消除社会隐患。要案和影响大的案件得到及时破获,有效地打击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如政和县“5·17”杀害村计生干部的特大恶性积案、邵武市“1·18”杀人焚尸严重暴力案、武夷山市“1·25”流氓持枪杀人案、光泽县“4·1”绑票撕票案等等,都得以成功告破。针对社会治安实际,适时开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专项斗争。年内,全市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春季严打攻势”,实施“打击团伙犯罪、收缴非法枪支”、“整治边界治安、扫除地痞流氓”和“反盗抢机动车”的三次集中行动。在“夏季攻势”、“秋季攻势”等斗争中,仅抓获的各种重大案犯就有460余人。深入开展整治活动,改变重点地区的治安面貌。对67个农村的重点乡镇、治安复杂的行政村和乡村林场、养殖、种植场等进行重点整治,通过抓教育、防范、打击、治理等综合性措施,努力改变其面貌。不间断地开展“扫黄打丑”行动,净化社会风气。各级公安机关根据社会丑恶现象出现的不同特点,统一思想认识,坚持“露头就打”,先后组织5次统一行动。严厉打击毁林犯罪,维护林区治安稳定,查处各类森林案件2300多起。
  1996年,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严打”斗争中的主力军的作用,于4月16日至9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场以“打现行、破积案、追外逃、摧团伙、缴黑枪”为重点的“严打”斗争,取得显著战果。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700多起,其中重特大案件1400多起,省厅和市局挂牌督办的案件33起。斗争中,全市有13.8万群众主动参战,有2700多名群众主动向政法机关举报犯罪线索,有61名不法分子被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根据冬季社会治安特点,从12月1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场以“反盗窃、打抢劫、扫黄赌、抓管防”为主要内容的严打整治“冬季行动”,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取得阶段性战果。深入开展重点整治活动,有效改变一些治安复杂的地区和部位的社会治安面貌。在“严打”中,全市共整治重点地区(部位)242处,重点村34个,重点路段89个,使这些部位、路段基本改变面貌。全市还开展“收枪治爆”等一系列专项治理。坚持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坚持“打现行、破积案、摧团伙、追逃犯”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1997年,全市公安机关加强侦察破案,加快刑侦改革,提高打击力度,保持“严打”的威慑力。全面推进刑侦工作改革。首先在城区进行刑侦改革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建立以刑警大队直接领导,相对独立作战、覆盖社会面的责任区刑警中队21个,形成从支队、大队、中队到探组各负其责的刑侦作战体系。改变沿袭多年的刑侦“三级破案”制度。建立责任区刑侦中队的辖区,刑事案件破案率提高27.1%,有力地打击犯罪活动,破获一批大案要案。对大案要案,特别是各种恶性案件、暴力案件和危害大的案件,各级公安机关都摆上重要的位置,引入竞争机制,挂牌督办,快侦快破。对“三逃”人员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相结合、追捕与劝归相结合的办法,追回一批在逃犯,消除社会隐患。年内,全市共破各类刑事案件3000多起。同时开展专项斗争。针对各地治安实际,开展“春季”、“冬季”严打整治行动、禁毒专项斗争和“收戒吸毒人员破案会战”行动,全市破获吸贩毒案件10起,抓获吸贩毒人员48人,缴获海洛因25克,没收毒资20余万元。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卓建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