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1307
颗粒名称: 林业
分类号: F326.2
页数: 4
页码: 199-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南平市林业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林业资源培育、林权改革、林业产业、资源保护、服务发展、自身建设等。
关键词: 林业 南平市 农业

内容

【概况】 2011年,各级林业部门紧盯创业竞赛目标任务,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加快林权登记发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林业总产值323.00亿元、同比增长23.97%,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7.88亿元,同比增长13.64%;第二产业产值253.78亿元,同比增长27.15%;第三产业产值1.34亿元,同比增长9.84%。市林业局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连续三届获此殊荣;被省林业厅评为“全省林木种苗工作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全省林业计划财务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0年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被市委评为“第五届市直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林业资源培育】 按照省委、省政府“大造林、大绿化”的总体部署,动员全民参与,全市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23.23万亩,占植树造林任务118万亩的104.4%,其中:人工造林47.71万亩,人工更新34.02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8.58万亩,疏林地补植26.97万亩,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6.25万亩。1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省林业厅组织的检查验收,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四绿”工程加速推进,全市城市新增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66.7公顷,绿地291.2公顷,新增公园绿地68.18公顷。全市县城新增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0.84公顷,绿地71.42公顷,新增公园绿地20.2公顷。创建20个绿色乡镇、280个绿色村庄。县乡道绿化354.3千米,“二沿一环”一重山造林绿化5.9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5万亩。全市共调剂种子11747斤,完成大田育苗1657.1亩,容器育苗2950万株。华桥国有林场1136亩杉木三代种子园、卫闽国有林场1116亩马尾松二代种子园等种苗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并获得省上品种审定。全市共留养新竹1.73亿株,竹林抚育432万亩,建立竹腔施肥示范片1万亩,开设竹山机耕路1541.3千米,新建竹山蓄水池371个,可灌溉竹林2.78万亩。
  【林权改革】 共完成集体林权改革(明晰产权)面积1971.88万亩,占应改集体商品林总面积1999万亩的98.64%,其中:自留山经营198.15万亩,家庭承包经营1223.38万亩,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132.84万亩,其它方式承包经营(含流转)417.51万亩。全市已完成林权登记发证面积2636.41万亩,占全市应登记发证面积3052.37万亩的86.37%,高出省上要求1.37个百分点;农户持证本数59.05万本,林权证到户率(占应持林权证本数65.15万本的百分比)90.64%,高出省上要求15.64个百分点。全市累计设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519个,涉及农户2.92万户,经营面积141.53万亩。全市有8个县(市)被列入省级生态公益林非木质利用试点县,共完成生态公益林林下种植(套种)6870亩,其中:套种果用树种916亩,套种珍稀树种2817亩,套种药材3137亩。全市林权证抵押贷款金额累计60573.2万元,其中林农小额贷款9204.1万元,有效缓解了林农融资难的问题,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全市实施森林综合保险政策,10个县(市、区)的833.18万亩生态林全部参保,商品林参保面积1423.31万亩,占应参保商品林面积1926.79万亩的73.87%。全市已支付森林保险决赔款365.79万元,其中生态林341.85万元、商品林23.94万元,大大降低林农经营林业的成本和风险。
  【林业产业】 全市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产值243.51亿元,同比增长27.20%,实现竹加工产值84.76亿元,同比增长22.04%。全市商品材产量177.47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4.55%,竹材采伐12441万根,同比增长9.45%,鲜笋产量53.38万吨,同比增长0.56%;完成人造板产量162.45万立方米,活性炭产量9.71万吨,木片产量3.90万立方米,机制纸及纸板产量41.05万吨,纸浆产量9.48万吨,松香及再加工0.53万吨,竹工艺品产量280万件套,笋制品产量21.88万吨。全市新增元力活性炭和建瓯青然食品2家境内外上市林业企业,新增9个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味家生活用品制造公司的“味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第一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笋竹加工企业。有19家企业获得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16家企业获得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组织80多家林业企业与项目业主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义乌林博会、三明林博会、武夷山茶博会、漳州花博会等一系列招商与产品推介活动,为企业搭建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平台。开展木材经营加工单位专项整治,依法取缔125家无证加工单位和小型加工点、流动锯板机,责令201家木材加工企业限期整改。全市新增8个省级森林公园,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被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10个试点单位。
  【资源保护】 全市森林公安组织开展了“攻势三号”、“清网”、“夏季攻势”、“亮剑行动”等专项行动,共立森林刑事案件714起,破案608起;破获犯罪集团10起35人;报捕221人,批捕211人,移诉504起690人(含直诉);受理行政案件2607起,查处2618起;收缴木材6945.83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923.48万元。全市发生森林火灾90起,火场总面积1784.3公顷,受害森林面积1505.9公顷。森林火灾发生率4.71次/十万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82‰,未突破省控指标,森林防火形势平稳。全市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58.90万亩、发生率1.49%;有效防治面积58.64万亩、有效防治率99.55%,其中无公害防治面积58.23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90%以上;成灾面积1720亩,成灾率0.06‰,比省上指标下降2.94个千分点。10个县(市、区)全部被列入国家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规划建设范围,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填补了闽北地区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投资空白。基本完成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林地奠定了基础。启动茫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序榆树种就地和异地保护工程,初步完成全市湿地资源调查工作。在延平试点的基础上,邵武、武夷山、建阳、政和也实行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已挂牌的古树名木共25科43属66种,总株数18611株,其中散生古树4485株、古树群488群14126株。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电子林政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全市设立固定的视频监控摄像设备213路,配置移动监控点16台,移动接收终端32个,覆盖了大部分重点林区、林业检查站、木材集散地等重点路段,从源头上遏制了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发生。
  【服务发展】 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上各类专项资金28195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0595万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16282万元,争取省上投资11913万元,是历年上级资金支持最多的一年。帮助17家林业企业争取中央林业贴息贷款额度156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贴息452.11万元,省级财政贴息20.25万元。积极向省林业厅汇报沟通,争取全年林地定额1430公顷,比年初下达的定额多1040公顷,基本上满足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开辟了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绿色通道”,先后办理征占用林地285起,面积1451.30公顷,其中:为全市22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审核报批征占用林地834公顷(含高速、高铁项目538.57公顷),为67个民生工程和灾后重建项目审核报批征占用林地114公顷。局行政审批科被市行政服务中心评为2011年第三季度“红旗窗口”,一人被评为“服务之星”。加快推进林业危旧房改造,全市6个国有林场、48个林业采育场计划翻修或新建住房4004套,改造面积25.11万平方米,总投资2.29亿元,已竣工607套,基本建成242套,正在进行主体施工1772套,进入基础施工1383套,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积极调处涉林纠纷,维护林区安定稳定,全市共排查涉林矛盾纠纷525件,面积21.28万亩,已成功调处168件,面积9.79万亩。办理人民群众信访事项129件,其中群众来信80件,群众来访18人(次),上级交办31件,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并答复信访群众。
  【自身建设】 积极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五好”党支部和党建“三级联创”等活动。先后组织了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表彰了3个先进党支部、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8名优秀党员,举办了全市林业系统“党旗飘扬、森林南平”主题摄影图片展和“林业杯”乒乓球赛等活动。加大局本级招商引资力度,完成创业竞赛项目4个,其中:3个新建项目,1个扩建项目,投资总额28985万元,实际投资6091万元,项目注册资金13800万元,其中本年新增注册资金8700万元,占创业竞赛目标任务3000万元的290%。认真开展互动联动工作,为挂点的浦城寨下村和武夷山兴田村群众办实事、好事,下拨资金20万元,实施道路水泥硬化和文化俱乐部、饮水改造等项目建设,帮助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规范权力运行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相关材料顺利通过市法制办的审查验收,6月在全市惩防体系建设会议作为典型经验在会上交流,7月代表南平市向省纪委行风检查组作了典型汇报,被市效能办推荐为省电视台2011年度“纠风·效能之窗”节目选题之一。制定全市林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方案,聘请5名行评代表,确定林业基层站所为重点评议和重点督查单位,细化评议方法步骤,共办理群众和企业提出的15条意见和建议,已全部整改反馈。
  【国家发改委林业局领导调研国有林场改革】 3月25—2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一行到顺昌、武夷山,就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省发改委副主任谢超雄、省林业厅副厅长张明接、省物价局局长姜榕兴,市委书记雷春美、市长裴金佳、副市长何三保分别陪同调研。南平市现有18个国有林场,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绿化荒山创办,经营总面积101.3万亩,森林蓄积量803万立方米,已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23.4万亩。几十年来,国有林场在森林培育、资源保护、科技推广、国土安全、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有林场在为闽北生态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经营管理的困境。调研组一行察看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情况,听取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并与基层国有林场班子和职工亲切交谈,了解当前国有林场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现状,了解林场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倾听基层干部职工的呼声和建议。调研组在对南平市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给予肯定后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保护生态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总目标,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妥善处理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建立符合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稳步实现国有林场又好又快发展。
  【防护林建设工程纳入国家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 2011年起,10县(市、区)的防护林建设工程被纳入国家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补助标准是:人工造林中央预算内补助300元/亩,省级配套75元/亩;封山育林中央预算内补助70元/亩,省级配套17.5元/亩。
  【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月12日,南平市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武夷山成立,联盟由19家竹加工龙头企业,5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3家科技服务机构共同组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堂杰、副市长何三保出席成立大会。南平市竹林面积560多万亩,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近年来,持续推进竹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研发人才等问题。联盟理事会理事长、福建篁城科技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敏雄表示,企业加入该联盟,就是希望整合资源、以产业化技术为创新重点,让竹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无患子种植突破3万亩】 2007年起,持续开展无患子种质资源的调查和良种选育工作,调查产地涉及6个省、35个县(市),收集无患子种源52个,共建立无患子种质资源基因库200亩。今年以来,南平市共建无患子资源库28亩,收集无患子无性系39个、家系13个,选出无患子优树7株,并利用优树树枝为接穗,培育出无患子嫁接苗2000株,还利用5个无患子无性系营建无患子嫁接采穗圃10亩,成功培育无患子轻基质容器苗2000多株。目前,共营建无患子苗圃120亩,年可提供无患子幼苗300多万株。全市无患子种植面积突破30000亩,其中更新造林(含混交林)19008亩,林下套种7600亩,非林地造林3392亩,主要分布在顺昌、延平、建瓯、建阳等地。
  【顺昌无患子良种选育项目获国家级立项】 顺昌县与省林科院联合申报的“果用无患子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林业局立项。该项目将利用四年的时间,建设优良品种和无性系收集区30亩和无性系测定林50亩,初选出优良种质3—5个,产量增益达20%—30%、含量增益达5%—10%;营建优树无性系采穗圃50亩;苗木培育基地60亩,培育优良无性系苗木10万株;营建各类型的高效栽培试验林100亩和推广示范林500亩。目前,已筛选出经济、生态性状优异的无患子优树52株,营造无患子种质资源库30亩,收集无患子优良无性系39个、优良家系13个,营建无患子优树无性系采穗圃15亩。
  【建瓯挖出百年香樟】 2011年6月,在建瓯市东游镇墩上村松溪河床水下8米处挖出一棵百年香樟,最大处周长达4.5米,长10.2米,重约8吨。根据直径初步估计,树龄在500—800年之间,有待进一步确认。
  【浦城启动万亩桂博园建设】 3月24日,浦城县林业局林技中心干部在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贤荣带领下,从成都引进桂花品种49个。至此,全球有桂花品种196种,浦城已引进世界各地桂花品种149个。该县林业局邀请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到浦城规划“桂博园”的选址、布局,已确定选址在临江镇水东村,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万亩“桂博园”,一期6000亩,东沿浦南高速公路,南抵临江车站,西至大坞山场,北邻临江隧道南洞口。浦城被评为“中国丹桂之乡”之后,开始精心打造丹桂产业,其中一个农业生态观光项目就是建设“桂博园”。今后全球的各种桂花品种在浦城桂博园大都可见到,成为生态观光旅游资源。桂博园还将突出丹桂品牌和丹桂文化,内设各种功能区。“桂博园”建设详规也在制订中。
  【延平区推动百合花产业发展】 林业部门成立花卉办,负责全区花卉产业项目申报、建设、验收、极端天气预报和贷款贴息等工作;国土部门投入整理王台现代园区土423万元、1844亩;水利部门投入治理王台现代园区和峡阳照溪河道小流域350万元;农机部门投入补贴钢架大棚528万元、600亩;妇联举办百合花妇女种植技术培训班。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种植300亩以上的规模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全区百合花种植面积达2500亩,可实现产值1.5亿元。
  【闽浙赣三省九县市建成3000多千米“绿色边界”】 浦城县于2004年联合浙江的开化县、常山县以及江西的玉山县等共9个县市共同组建了闽浙赣毗邻地区护林联防区,在森林防火、调处山林权属纠纷、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政资源管理等方面通力合作。联防区组建以来,新造林18508公顷,植树2280余万株;组建各级防火机构518个,义务森林消防队伍1600余支,专兼职护林人员7539人。至2011年,9县市已建成省际“绿色边界”3000多千米,累计开设防火林带11766千米,防治森林病虫害4850余公顷,开发建成各类生态经济林地1100多万田。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2012

《南平年鉴2012》

出版者: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了南平市2011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设特载、大事记、市情概貌、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南平市人民政府、政协南平市委员会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