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1221
颗粒名称: 土地开发利用
分类号: F293.21
页数: 2
页码: 182-1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南平市的土地开发利用,其中包括了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保障项目建设用地、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项目供地办理等。
关键词: 土地开发利用 南平市

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编制完成“十二五”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基础测绘专项规划。完成10个县(市、区)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工作。南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3月份获省政府批复,各县(市、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于6月底前全部通过市政府批复。
  【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争取省国土资源厅支持,对武夷新区内涉及的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实行7项优惠政策,在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武夷新区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得到明确。主动做好用地报批服务,全市组织上报省上农用地转用征收104个批次、5个单独选址共377个项目,总面积37066亩,涉及农转用32121亩;经省以上批准农用地转用征收79个批次、2个单独选址共277个项目,批准用地总面积20865亩,涉及农转用面积17618亩。其中邵光高速和建阳水吉至顺昌埔上公路6110用地获国土资源部批准,合福高铁、二水源和建闽公路11631亩用地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批。市政府批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包括新农村建设和灾后重建)农用地转用74个批次,面积7462亩,涉及农用地转用6285亩。积极推进“三旧”改造工作,8个县(市)完成了调查摸底,6个县(市)编制“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全市申报实施重点项目14个。
  【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 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计划的实施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优先安排收回的国有土地和储备土地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涉及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提前做好土地收回、收购、补偿安置等前期工作,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及时供地、及时开工建设。全市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841.2亩(完成年计划的108.6%),其中廉租房用地44亩,经济适用房用地27.6亩,各类棚户区改造用地542亩,公共租赁房用地82.8亩,限价商品房用地144.8亩。
  【项目供地办理】 开展2007—2010年批而未供土地专项清理工作,摸清7168亩批而未用土地的现状;组织开展重点项目征迁考评工作,认真分析项目征迁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供市领导参考和决策,促进项目落地,提高供地率。全市供地359宗16481亩,其中划拨68宗2015亩;出让291宗14466亩,出让总价款45.85亿元,其中市本级(含延平区)6亿多元。公开出让中经营性房地产招拍挂70宗4029亩,成交价款38.34亿元;工业招拍挂186宗10097亩,成交价款6.87亿元。市本级(含延平区)组织经营性房地产招拍挂12宗667亩,成交价款5.73亿元;工业招拍挂3宗122亩,成交价款1379.8万元。
  【土地经营运作】 依托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成立南平市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创新土地收储开发的体制机制,完善土地收储开发的决策体系,规范土地收储出让的操作程序。公司成立后对市本级73宗7849亩存量土地进行了调查摸底,对205国道南平城区路段改线等重点项目开展土地开发前期调查,完成土地收储面积1066亩。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土地出让招商工作,精心组织搭建武夷山“5·13”土地集中拍卖平台,彰显土地资产出让的聚集效应。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全市筛选上报农村土地整治和灾毁旧宅基地复垦项目规模5773.86亩,预计可新增耕地5535.69亩,省国土资源厅核定南平市增减挂钩指标4140亩,经转让(或使用)获得有偿转让(或使用)资金9.32亿元,有力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灾后重建。加强山海协作,支持沿海地区发展,将节余的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转让给厦门市,实现互利互惠。依法处置企业改制土地资产,严格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市本级处置土地面积426亩,收取土地出让金1030.63万元。
  【测绘工作】 市政府制定《南平市测绘管理规定》,并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共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合作协议》,取得国家和省上6071万元的测绘项目资金支持。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支持推荐下,被列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1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城市,争取到国家扶持“老少边”基础测绘经费300万元,数字城市建设配套经费50万元,扶持南平市0.2米分辨率航摄影像数据由810平方千米增加到1408平方千米,0.5米分辨率航摄影像数据2.63万平方千米。12月9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市政府签署《数字南平地理空间框架合作共建协议》,正式启动数字南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大基础测绘力度,完成了南平市规划区内70平方千米1∶1000和150平方千米1∶2000航测项目像控、像片连测工作,完成60个行政村的测图任务。及时开展测绘成果汇交,建立土地管理数据库,避免重复投入。为领导决策、规划建设、用地报批提供测绘图件加工服务,涉及建设项目80多个,对公益事业的项目免费提供图件。
  【完善审批服务机制】 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国土资源窗口建设,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完善服务机制,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土地登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土地划拨补办出让、建设项目及个人建房用地审理报批、采矿权登记等审核审批业务共9874件,办结率和提前率均达100%。对农村住房灾后重建用地主动介入,加强指导,快速审查,完成94个灾后集中重建点的用地审批(面积4757亩),要求各地实行免费发证,上门服务,减轻灾民负担,市本级已发证1100多本,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妥善调处解决各类土地权属纠纷、历史遗留问题156宗,保障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窗口先后获得“省级巾帼文明岗”、“南平市服务发展最佳窗口”、“红旗窗口”等荣誉称号,4人次被评为“年度优秀”及“服务之星”。
  【“十一五”期间新增耕地近5万亩】 共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309个,项目规模38.59万亩,总投资7.9亿元,新增耕地面积4.93万亩。全市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始终把惠民利民放在首位,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启动前,要求乡镇、村委会先与农民充分沟通,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再组织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涉及旧村庄复垦的,需农民同意退宅后方可开展。在项目实施时,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全市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真正做到实施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力争达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目标。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2012

《南平年鉴2012》

出版者: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了南平市2011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设特载、大事记、市情概貌、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南平市人民政府、政协南平市委员会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