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998
颗粒名称: 市工商联
分类号: D665.91
页数: 3
页码: 130-132
摘要: 本篇记述了南平市2011年市工商联的概况和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南平市 市工商联

内容

【概况】 2011年,市工商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把促进海西绿色腹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带好工商联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两支队伍,各项工作取得稳步进展。全市个私企业户数8.25万户,比增3.38%,其中私营企业1.69万户,比增21.48%;非公有制企业入库税收60.85亿元,占全市入库税收的76.85%,比增26.98%;新增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26家,达到1295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95.3%;实现工业产值839.5亿元,比增18.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3.5%;新增超亿元非公工业企业53家,达到180家,占全市亿元企业的90%;非公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1.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6.4%。非公有制企业中上市企业5家、由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6件、福建省著名商标132件,涌现出以光泽圣农为首的全国文明单位、以傅光明主席为代表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一批先进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
  【调研建言】 以市县两级人大、政协换届契机,推荐一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入人大、政协组织,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208名(其中常委19名),比上届增加42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县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674名(其中常委97名),比上届增加177名。在市“两会”上,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出提案、建议41件。市工商联提出的《凝聚“武夷商”力量,加快武夷新区建设》提案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市委书记雷春美作了批示。参与武夷新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文章12篇,其中5篇被省市有关部门选登。
  【组织培训】 3月初,市工商联联合市国资委、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为期两个月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采取“独立编班、合班上课,大班听课、小组研讨,自主选学、弹性管理”方式,组织16位民营企业家参加培训。建瓯市举办“中国经济新格局暨企业发展新机遇”高端论坛,政和县工商联联合竹木制品商会举办为期3天的企业管理与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南平市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与市社会主义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发展协议,双方互为培训和调研基地,实现校企合作。
  【缓解融资难题】 举办多场政银企座谈会,分析金融经济形势,引导会员采取正确应对措施。发动有实力的会员参与延平区农村信用社改制,主动与人行、银监等部门会商,促成会员入股南平农村商业银行。光泽县工商联深化“大手拉小手,企业发展一起走”活动,通过争取福建圣农集团在县农村信用社存款3000万元,增加贷款额度2000余万元。建阳市工商联组织召开政银企恳谈会,促进政府、银行、企业三方携手合作,使更多的金融贷款进入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政和县工商联协助竹木商会与有关金融部门沟通,以联保联贷的方式提供资金信贷支持,争取一亿元授信额度,同时还帮助6家会员企业解决了投保难题。
  【人才服务工作】 参加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帮助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企业与职工同进步、共发展的和谐格局。继续开展非公有制企业职称评定工作,新评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各12人、184人、384人,累计评出2769位专业技术人才。市工商联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举办“2011年南平市民营企业招聘会”,发动110家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120个,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00多人次。
  【招商引资】 3月28日,省民企产业项目对接调研南平座谈会在邵武召开,时任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张剑珍肯定了南平市项目对接工作并给予具体指导。分别在上海、厦门举办项目推介会,裴金佳市长亲自推介武夷新区,考察当地商会会员企业。市工商联组织上海、厦门两地商会全力配合招商活动,组织工作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7月26日,组织11名非闽籍民营企业家参加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投资恳谈会。年内,全市对接亿元以上民企项目103个,总投资432亿元,其中投资额5亿元以上项目27个,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任务。组织30家会员企业参加第9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促成17个项目上台签约,总投资22.19亿元。政和县工商联组织11家竹木加工企业参加首届中国(上海)竹制品博览会,拓宽了视野,引进了新技术。南平华泰公司和建瓯特艺环保有限公司分别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华泰公司与胡正寰院士合作研发新能源电动汽车零部件,特艺公司
  与张齐生院士合作数字温显系统控制竹炭生产,把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异地商会为平台,完善“回归工程”投资创业服务平台,营造亲商、敬商、安商的投资环境。利用第14届“5·13”武夷投合会的契机,邀请72位知名民营企业家参加,促成项目签约14个,总投资66.05亿元,项目涉及制造业、旅游服务等产业。上海南平商会发动会员回乡兴办实体、新上项目近40个,总投资额达70.6亿。广东闽北商会凝聚商会会员力量,抱团投资武夷新区拟建投资30亿元“九沣国际体育文化中心”。欧沪集团在光泽投资十多亿元开发建设四星级酒店和住宅广场建设项目,上海建阳商会带团在建阳投资5个亿建设首个大型现代城市综合体项目。
  【服务民企发展】 发挥与海外商会及工商界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搭建国际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推荐符合资信条件的会员企业申办“APEC商务旅行卡”。加强境内外商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市工商联组织赴欧洲商会、企业学习交流,建阳市工商联组织17名民营企业家赴美国商务考察,寻求合作机会。大力配合做好华东六省一市工商联主席会议在武夷山召开,会务工作得到好评。
  【捐建项目资金监管】 2010年,闽北特大洪灾得到全国各地商会的帮助,特别是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和厦门市工商联的大力支持。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援建南平灾后重建资金4647.395万元,厦门市工商联帮扶资金560万元,帮助援建灾民集中重建点、教学楼及路桥等4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市工商联认真负责监管捐赠资金动向和工程进度,建立规章制度,与每个项目业主签定协议,做到资金用途、台账、进度、质量“四公开”。厦门市工商联副主席董仁生带队考察指导捐建项目点建设工作,对捐赠资金项目管理使用及工程进展表示满意。省光彩促进会、厦门市工商联援建灾后重建项目已竣工14个,在建项目28个。
  【参与慈善事业】 民营企业家作为慈善事业的主体,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抗灾救灾等光彩活动。在大学生入学之际,开展“同心·海西春雨光彩助学”活动,发动500多位民营企业家捐助近2000名贫困学生圆大学梦。在南平市“慈善一日捐”活动中,市工商联主席、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再次向市慈善总会捐赠善款1000万元,个人累计文化教育事业、希望工程、抗灾救灾及地方公益事业捐款达2亿元,成为闽北“首善”。上海环誉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世贤携在外创业的政和乡亲为东平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340万元。
  【推动民企联村】 从政策、信息、宣传上入手持续将“民企联村”打造为工作品牌,倾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自活动开展以来,已发动1260家民营企业与130个乡镇(街道)975个村结对,帮助发展生产项目523个,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869.32万元,为农村慈善事业捐资1.1亿元。抓住省统一战线帮扶助推政和县经济发展契机,配合做好宣传发动与对接工作,为当地茶产业、竹制品营销提供合作机会。建阳三爱药业、青松化工品等21家企业与44个村“联姻”,捐资140多万元支持结对村道路硬化、村民饮水、广电工程和改进教学条件等。建瓯市金丰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福生主动担任下派村支书,投资145万元维修水利灌溉工程,投资27万完成钱山危桥改造并引进天宇新能源开发公司落户东游镇上范村。
  【组织建设】 建立常执委数据库,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年初,召开全市异地商会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异地商会工作的意见》,对异地商会的作用、制度、服务给予了规范管理和具体指导。年内,基层组织98个,会员7347个(其中企业会员3443个、团体会员79个、个人会员3826个)。异地商会快速发展,新成立新疆乌鲁木齐南平商会、上海闽北木(竹)业商会10家,目前达到44家,遍布北上广浙苏等发达地区。
  【创先争优活动】 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和划片包干制度,从机关、乡镇(街道)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558人,确定联系点企业566个。年内,全市新组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32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达到590个(党委11个、总支9个、支部570个),党员5842人,覆盖959家企业,100%参与了创先争优活动。南平市把园区党建工作作为重点来抓,组织力量,全力攻关,把各级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非公党建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的试点园区、示范园区、精品园区。建瓯市及时成立笋竹城党工委,直接指导园区企业党建工作。松溪县努力破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难题,以开展“百日集中组建”活动为契机,把党组织覆盖到异地商会,成立松溪县驻沪党委,使54名在沪创业的流动党员有了自己的“家”。
  【宣传工作】 联合闽北日报社、南平电视台集中开展民营企业宣传月活动,利用工商联门户网站、工商联彩报,加强政治引导、典型宣传。编印《市工商联纪念画册(2001-2011)》,收录商会组织活动照片321幅,集中展示优秀建设者风采。傅光明主席先后受邀在中央统战部及全省作感恩行动典型发言。12月27日,在延召开南平市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圣农、元力、杜氏及上海商会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年内,傅光明主席等12人、邵武杜氏集团支部等6家党组织分别被省、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市工商联联合市委组织部、统战部等部门表彰16名“2008—2010年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之友’”,联合市委统战部表彰11名“2008—2010南平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上海南平商会三届二次大会】 12月10日,围绕努力打造学习型商会、实干型商会、服务性商会,以“共谋发展,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上海市南平商会三届二次会议在沪召开。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黄健平,福建省驻沪办主任黄德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淑云,市政协副主席林景华等到会祝贺。近年来,商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银根从紧等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平台”、“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会员企业贷款达十几亿元,大大缓解会员企业资金困难。商会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整合商会资本和人力资源优势,为会员企业找准项目共同投资,抱团发展,有效实现了资本集聚、风险化解和实现利益最大化,促进闽北在沪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同时,商会自身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闽北十个县(市、区)已全部成立在沪商会,单位会员发展到4000多人,并相继成立上海市金山南平建材商会、上海市南平木竹业商会等专业商会。
  【南平市莆田商会成立一周年庆典大会】 12月18日,南平市莆田商会成立一周年庆典大会在延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林钦出席大会。会议指出,当前正值南平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商会组织要积极探索建立服务非公经济发展要求的载体和机制,更好地为会员企业提供各项服务。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建立一套适合商会特色、协调运行的行为规范、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拓宽桥梁,系牢纽带,当好助手,为闽北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做出更大贡献。截至目前,南平市共有莆田籍民营企业2000多家,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多个行业。商会成立以来已登记会员270名,会员新办企业、新开门店近20家,注册资金上亿元。
  【市工商联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12月27日,南平市工商联(总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延隆重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市第三届工商联(总商会)五年来的工作,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谋划部署。
  省工商联副主席陈峰,市领导雷春美、裴金佳、周秀光、黄福清、袁忠浩、邱天华、周威榕、兰斯文、黄健平、许维泽、胡忠昭、张建光、魏林钦、刘山鹰、陈少妹、郭建声、王宁新出席大会。
  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工商联(总商会)领导班子。福建圣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当选为主席(会长);陈祺星、吴传桂、翁振军当选为副主席(副会长);王宁、赖潭平、章爱民、林依标、柯维龙、姚世俤、何一心、杜锦祥、林芳当选为副主席;陈翔其、林庆平、徐岩程、许晓梅、吴解放、林杰、瞿康福、雷和孙、苏丽红、马文祥、黄青、吴选福、詹有代、张长发、张孟年、张寿平、余贞祺、林光辉、游万太、杨仁慧、刘德澎、范顺生、陈如当选为副会长。
  市委书记雷春美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她充分肯定市工商联(总商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她指出,全市工商联在市委的领导下,在省工商联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两大基本任务,着力推进以“民企联村”为重点的兴农工程、以异地商会为主力的回归工程、以光彩行动为载体的责任工程,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参政议政、招商引资、服务会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海西绿色腹地建设,抢抓机遇,创新创业,热心公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南平正处在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广大工商联会员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积极参与。希望全市工商联组织和广大会员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发扬好传统,再创新优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2012

《南平年鉴2012》

出版者: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了南平市2011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设特载、大事记、市情概貌、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南平市人民政府、政协南平市委员会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