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484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TU984.257
页数: 3
页码: 292-294
摘要: 本段介绍了南平市建设系统发展情况。包括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重建家园、城市管理、城建体改、精神文明建设等。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建设 南平市

内容

1998年,市建设系统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铁心拼搏,锐意进取,勤奋工作,经受住特大洪灾的严峻考验,出色地完成城乡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建委直属企业全年完成入库利税达849.33万元,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城区13项市政建设重点项目全面完成,11项城建为民办实事项目逐项落实;重建家园工作基本完成,遭水毁的城市基础设施已逐步修复,市容市貌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修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市建委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支持农村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在“6·22”抗洪救灾工作中,荣立集体三等功。
  【城市规划着眼长远发展】 按照21世纪城市发展目标,从战略高度综合考虑未来城市的整体布局,力求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塑造城市鲜明的个性和形象,在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协调性上下功夫。城市规划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努力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克服规划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先后完成市区玉屏山等小区和独立组团等修建性详规和新区开发用地规划、菜园里规划及省级茫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南武精品旅游路总体规划等编制任务,完成城区5平方公里1:500的地形图测绘。
  【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塑造精品城市形象,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出发,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市政建设努力为民服务。通过领导包干挂点,落实责任到位,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主动协调等措施,投资5096.33万元,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骨干项目和改善市民生产、生活环境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城市建设逐步向效益型、精品型方向迈进。全市新增园林绿地面积28.95公顷,新增公共绿地17.85公顷,新增液化气用户5750户,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城建为民办实事项目指标。
  【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一年来,在加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同时,紧紧围绕“美化市容”活动,加大力度,增加投资,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南平市区完成金山涵洞、里丹巷涵洞、跃进苗圃改造工程;里丹巷、昼锦坊二座公厕和东教垃圾转运台、金山路公厕、转运台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滨江北路等23块绿地建设,新增绿地1.67万平方米,新种植各类苗木15个种类1688株,新植补植行道树、沿河垂柳1463株,人均公共绿地达6.1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6.16%;杨真堂公园改造按计划完工并投入使用,为市民增添休闲场所;公交更新营运车辆16标台,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城市供水完成售水量2064.6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68%,供水普及率达98.75%,满足市民的用水需求。城市环卫设施新建东教、金山2座垃圾转运台和昼锦、一中、新建二路3座公厕,新增垃圾桶130个,果皮箱100个,购置车辆2部,每天完成48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任务,清运垃圾6万吨,粪便2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35.2%。污水处理场工程建设筹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省计委已批准建设项目立项,目前已成立工程筹建处,完成《环评大纲》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并经省上批准和原则通过。国家外贸部已批准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495万美元;市政府已批准开征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污水厂建设。建设用地问题基本落实,已完成塔下、南庄污水处理场厂址以及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管道设计所需的地形图测绘工作和城市规划区排水沟道及相关排水量与水质的调查,着手进行污水厂工程设计。与此同时,各县(市、区)政府也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邵武市的八一中路拓宽改造、熙春公园的绿地建设;建瓯市中山路东段拓宽、水南桥头绿地建设和风排山东峰路安置区供水管网铺设;政和县的城区主街拓宽、环岛建设、供水管网改造;光泽县的二一七路中段拓宽、仙华州漫水桥绿化带建
  设、中山台道路供水管网改造;武夷山市在积极筹办申报“世遗”的同时,认真抓西林街、大同街街心绿化、人民公园扩建改造;顺昌县的火车站广场建设,城南江滨路拓宽改造和中山路与中山东路的贯通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形象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重建家园成效显著】 “6·22”特大洪灾,使全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遭到毁灭性重创,全市建设系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3亿元,其中南平市区达9300万元。灾情发生后,建委党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建委系统各部门、单位紧急行动,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深入灾区第一线,奋起抗洪救灾,千方百计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洪灾过后,建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等不靠,奋起抗灾自救。市建委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水通、路通、恢复市容、恢复生产四个工作组,同时由委领导带队先后二次,共分五个小组赴各县(市、区)帮助指导当地建委的抗灾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为尽快恢复城市面貌,市建委将市政基础设施恢复和城建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相结合,全力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灾后恢复重建。由建委口18位处级干部对12个项目实行挂点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所有项目如期完成。在抗洪救灾中,建委口的全体干部职工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大团结和大协作精神,创出优异成绩,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好评,全市建设系统共有5个单位、70多名同志分别受到省、市和建委的表彰。与此同时,农村灾后重建家园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市建委就重建家园工作先后四次发出书面通知,9次派人到县(市、区)有关乡镇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当地对灾后新村和灾民新居建设进行合理选址,科学规划,制定措施,提供服务,提高重建家园的水平和层次。全市重建家园工作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截止年底,全市因灾倒塌民房50.5万间,需重建新村326个,4.23万户;建好一层4.21万户,占99.56%;一层竣工4.07万户,占96.05%;搬进新居3.73万户,占88.11%。
  【城市管理更加规范】 一年来,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坚持以法治城,按章管理,城市管理逐步向规范化、高效能方向发展。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对全市原已持有行政执法证的人员进行重新登记造册、审查,报经省建委批准。对新增行政执法人员经过岗前培训学习,通过省统一执法资格考试合格后领取执法证上岗执法。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各项管理,先后颁布实施《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等城市建设和管理规范性文件。二是规划管理更加科学。进一步完善规划审批程序。对市区建设项目按照“分级审定”的原则,实行规划联审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章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和城建监察支队密切配合,共处理违法违章建设121起,其中拆除35起,面积696平方米,罚款处理2万多元。三是建设工程管理更加严格。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严格按照《南平市建筑工程交易中心工作程序》启动运行,实行办理工程报建、招标投标、合同鉴证、质量监督、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等一条龙服务,为建立本市建筑工程有形市场迈出关键一步。一年来,全市共报建工程368项,建筑面积149.98万平方米,总造价11.58亿元。共办理招标投标工程256项,建筑面积96.89万平方米。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广泛开展《建筑法》和《福建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活动,建筑市场全面清理整顿取得良好成效。所有在建工程和近年来竣工的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城乡学校等重点工程中,有128项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的工程受到严肃处理。认真开展工程质量创优活动和“安全月”活动,制定实施《南平市市级优秀工程评审暂行办法》,推行质量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初步扭转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在全市安全大检查中,共检查65个企业,84个建筑工程,发出隐患通知书85份,提出安全隐患整改意见467条,并基本得到落实。全年共抽查竣工住宅工程93幢、34.3万平方米,其中优良15幢,待评6幢,合格率93.5%;在建工程70幢,27.3万平方米,并将检查结果和处理情况通报全市。全年共受理工程质量监督57项,面积72.55平方米;竣工验收工程91项,面积31.9万平方米,其中优良工程7项,面积1.99万平方米,优良率7.7%,合格率92.3%。结合企业落实1997年度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情况,对企业资质实行动态管理,完成全市150多家施工企业的资质年检工作,其中歇业处理6家,转正12家,升级4家,新批4家。四是房地产管理步入正轨。完成拆迁公司资质年检9家,受理房屋拆迁纠纷15起,经调解达成协议13起,申请裁决1起,法院强制执行1起;审批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17份,面积3.36万平方米;完成房产登记收件1.37万件,面积153.86万平方米,产权发证1.36万本,其中1993年、1996年房改衔接分别为7460本、3628本。受理房屋交易985起,成交总额12亿元,面积156.91万平方米;房产评估1.02万起,评估总额12亿元,面积138.25万平方米。
  【城建体改纵深推进】 建筑业改革有新的进展。继市三建公司之后,市二建、市四建公司通过努力,实现企业改制升级的发展目标。一年来,五建、六建、住宅公司等各集体建安企业在全市建筑业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一方面外抓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承揽施工任
  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内抓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开展资产帐目清理,解决债务债权问题,企业逐步走出困境,不仅全部完成经济责任指标任务,还实现扭亏为盈。全市完成建安产值8.43亿元,施工面积21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3.4万平方米。
  房地产改革有新的深入。一是加大公有住房出售力度,加快实现住房分配制度货币化。已审批1988、1993、1996年房改售房方案衔接367个单位,1.87万套,9901.42万平方米,共收回售房款2.54亿元;审批集资建房73个单位,2919套,面积21.53万平方米。二是全面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单位和个人提供购建房贷款服务。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取得实质性进展,累计归集金额3360万元,归集单位275个,归集率达83%,比上年同期公积金净增2015万元,归集单位增加119户,归集率提高36%。与此同时,下达1998年政策性贷款额度2400万元,加上上年末使用贷款额度1050万元,累计贷款总额3450万元。目前已发放贷款3080万元,为82个单位、1330多户提供贷款服务;三是住宅建设全面启动。各地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改善房地产开发投资环境,推动住宅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房地产开发建设逐步复苏,住宅建设已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体,实现房地产业发展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推动转变。全年共完成开发投资1.32亿元,比增52.07%,其中住宅建设投资9948万元,比增98.92%。房地产二级市场势头看好,销售商品房10.52万平方米,比增198.3%,其中住宅8.39万平方米,比增94.87%。与此同时,建委所属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建设形势也向好的方面转化,城市库区和旧城改造移民安置工作基本完成。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全年完成开发产值1407.7万元,竣工工程3座,其中安置房2座、安置拆迁户56户,销售房款1977万元;城防指挥部新建商业街D座5088平方米的续建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马站住宅商品房5#、6#楼已完成开工建设前准备工作。
  公用企事业改革有新的内容。市自来水公司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公司内部科室设置,机关中层以上干部从原来的26名减少到6名。市环卫处采用公开竞争的办法,聘任三个部门负责人,并签定责任状,实行经济包干核算,业务承包管理,招标统一考核,“责、权、利”挂钩管理,有偿服务收入达60.2万元,减轻财政负担。市政处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将商品生产机制引入市政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以市政设施有偿使用,沿线受益单位集资等改革办法筹集资金25.4万元,完成水南桥路灯线路改造、工业学校路灯架设,闽东大厦、海盛大厦道路及下水道等15个项目的建设和维护。
  【精神文明建设迈新步】 建委党组党委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建设事业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取得丰硕成果。一抓学习,加强思想武装。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建委口实际,认真组织建委口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共十五大精神、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总书记在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政治理论及江总书记《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等政治文献并形成学习热潮。二抓教育,强化整体素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教育活动。三抓整改,提高工作水平。建委党组在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中,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疏理,就机关工作的办事效率、服务态度、行政管理等方面的8类17条建设性意见进行认真的研究,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一个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四抓作风,坚持办理实事。一年来,建委机关全体干部从“服务社会、服务市民、服务基层”出发,坚持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办法,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办理实事,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献计献策。《闽北城市跨世纪战略》等一大批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有的已以市政府正式文件颁布实施;对市人大、市政协的提案、议案高度重视,组织专人认真办理,一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提案30多件,政协议案22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受到市人大、政协的好评。同时还认真接待和协调处理一些热点问题引起的群众集体上访事件达30多批200人次,并对他们所反映的问题予以妥善解决。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南平市年鉴1998》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