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341
颗粒名称: 对外经贸
分类号: F752.8;F125.4
页数: 4
页码: 254-25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南平市1998年,亚州金融危机影响全面显现,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客商对外投资能力和履约能力明显下降,全市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工作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南平市 对外经贸

内容

【发展概况】 1998年,亚州金融危机影响全面显现,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客商对外投资能力和履约能力明显下降,全市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市对外经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及省上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外经贸新一轮创业,克服亚州金融危机和特大洪灾的双重困难,对外经贸工作取得新进展。
  利用外资名列山区地市前列。全市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5家,合同外资金额2.07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外商到资名列全省山区地市前列。全市已开业投产的496家三资企业,年出口创汇6056万美元,涉外税收入库7504万元,分别比增9.97%和28%,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外贸出口突破亿元大关。全市全社会出口供货总值34.4亿元,比增2.2%;外贸出口1亿美元,比增20.09%,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其中,一般贸易出口4002万美元,比增40.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056万美元,比增9.97%。县级外贸公司进一步成为自营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全年出口2551万美元,占全市国有外贸企业一般贸易出口的63.7%。
  外经工作在克服困难中求发展。全年外派劳务1303人,比增1.55%,市、县两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东南亚劳务市场严重萎缩,业务经营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内抓改革,外抓市场,使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取得新发展,外派劳务市场和行业都有新的扩大。
  【改善投资环境】 市外经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漳州现场会议精神和省、市政府加强投资环境建设的规定,整顿机关作风,强化政令督查,开展民主测评,取得可喜成果。市政府设立了投资环境市长热线电话,聘请了投资环境监督员,实行检查申报许可证和项目审批“红灯”申报及公务员执法上岗佩戴胸卡等规定,对重点“三资”企业实施挂牌保护和末位淘汰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并从实际出发,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海关进出口货物报验中心、外商投诉协调中心建设。出台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开展服务代理制和奖励招商引资引荐人的政策规定,建立健全了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过程服务的机制和招商激励机制。建成海关进出口货物报验中心,该中心投入营运仅2个月,就办理进出口货柜10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进出口业务的发展。外商投诉协调中心积极发挥协调作用,使受理的投诉案件90%都得到圆满解决。市外经贸委强化对“三资”企业的服务,从年初就对市区“三资”企业开展全面调研,分发问卷调查表,收集书面情况反映。春节后,又组织调查组走访了20多家“三资”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支持下,有4家企业反映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8家困难较多的企业缓和了困难,得到了发展。3月19日,副市长陈满泉带领市政府办、计委、外经贸委、科委、财政局、电业局等部门负责人和延平区政府分管领导,深入南平昌宝丰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嘉联化工有限公司举行现场办公会,对企业提出的资金、电价、税费、挂牌保护等问题,或当场拍板解决,或着手协商解决。建行领导表现,全力帮助解决昌宝丰公司资金困难;延平区当场拍板解决昌宝丰鳗池用水问题。8月,市政府在延召开改善投资环境座谈会,邀请在延投资的外商、外资企业代表与市外经贸委、财委、建委、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领导进行座谈。会上,外商代表对税费、资金信贷、水电供给及水毁交通设施等提出意见或建议。市外经贸委、财委等部门领导表示,将认真对待,尽快给予解决。及时做好市政府召开的“三资”企业现场办公会议和软环境建设座谈会的服务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检查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的若干规定》的执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使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兑现。尤其在闽北遭受特大洪灾期间,各级外经贸委普遍组织人员深入企业抗灾第一线,帮助组织抗灾和恢复生产工作。经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全市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外商投资信心得到增强,全市有18家老客户增资扩产。
  【招商活动】 年初以来,市外经贸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资导向,从南平的实际出发,围绕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抓住灾后重建复兴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机遇,重点推出基础设施、旅游开发、特色种养、房地产开发、城市防洪设施建设以及老企业嫁接改造等对外招商项目。并调整工作策略,着力蓄势、借势、造势,全方位宣传推介闽北,把对外开放的重点转移到对台合作、山海协作和拓展欧美市场上。全年先后组织5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招商活动。灾后不久,克服困难,举办了武夷旅游月、绿色食品暨竹业开发展销会、闽台农业合作开发研讨会和知青第二故乡行等活动。为增进山海协作,举办了闽东北5地市协作区联席会。为加大对台经贸合作力度,全年组织4批28人赴台进行经贸考察和交流。本市全年招商引资签约合同135项,合同外资2.96亿美元,为全年利用外资奠定了基础。同时,完善责任制,狠抓招商项目落实。对签约项目指定责任人,分类制定进度,定期通报落实情况;深入重点县(市、区)和项目单位,跟踪项目落实情况。全年新签合同项目已报批86项,落实率达63.7%;外商投资实际到资进度明显加快,当年批准项目到资额占全年实际到资额的63%;新批项目利用外资规模增大,单项合同平均利用外资达156万美元,同比增长12%。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劳特国际公司与市林委合资兴办的南平劳特公司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并生产合成树脂2600余吨,上缴税金158万元。各县(市、区)根据各自特色和优势抓项目,对外招商取得很好成效。邵武市、顺昌县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防洪减灾工程,大力引进房地产项目。松溪县引进外资,开发农业综合项目。武夷山市利用旅游优势,积极开展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
  【扩大外贸出口】 市外经贸系统和外贸部门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使外贸出口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首先是抓好外贸企业改革。市外贸公司继续加强管理,深化内部经营责任制。县(市、区)外贸公司普遍转换经营机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改革,提高了县(市、区)外贸公司的出口能力。武夷山市外贸公司通过兼并改制,出口增长迅猛,全年出口1890万美元,同比增长近3倍。其次,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亚州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各级外贸企业的不断开发,新增蘑菇、香蕉、涤纶长丝、传动带、帐蓬等出口品种26个,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17%。新开拓了以色列、瑞士等5个新市场。出口欧美国家商品比重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代理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上升,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1.6%。三是加大外贸出口的政策调控和扶持力度。市外经贸委多次召开外贸出口工作座谈会和外贸、工贸、“三资”企业金融危机座谈会,研究制定和落实兑现外贸出口扶持政策,及时调整出口结构,鼓励“三资”企业增加出口。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在东南亚市场受阻的情况下,大力拓展美国、欧洲市场,全年出口饲料金霉素7089吨、1295万美元,同比增长11.6%。四是不断扩大外贸出口队伍。市外经贸委积极帮助符合自营进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争取外贸出口经营权。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邵武灯芯绒厂、邵武轮胎厂、邵武福莲企业总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武夷山市外贸公司获得水煮笋和乌龙茶出口经营权。全市共有19家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为扩大闽北的外贸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打击走私专项斗争和查处骗套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年初来,按照全国、全省的统一部署,市外经贸系统加大打击走私专项斗争和查处骗套汇工作力度,全年共查处走私违规案件26起。
  【拓展外经业务】 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国际公司)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施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巩固发展原有东欧市场的基础上,新辟了毛里求斯、塞浦路斯等市场,新增了医生、护士等劳务输出业务。市各级国际公司广开渠道,多方接单、拓展业务,将外派劳务市场转向毛里求斯、以色列、斐济、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全年外派劳务1303人,比增1.55%。同时,规范对外劳务合作经营秩序。根据省外经贸委有关文件精神,年初来,市外经贸委会同工商局对承办劳务输出业务的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根据经营情况对企业进行考核,将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筛选上报省经贸委。经省外经贸委批准,有延平、邵武、武夷山、建瓯、浦城、建阳、光泽等7县(市、区)国际公司和市外贸公司获得“外派劳务承办权”。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外派劳务市场的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市、县两级国际公司的形象和名声得到确立。
  【全市外资工作会议召开】 1998年3月31日,市委、市政府在延召开全市外资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林克敏主持会议,市长李川在会上作了讲话,市委副书记龚祖成传达了全省外资工作会议暨投资环境建设漳州现场会精神。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共2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结合实际提出: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做好利用外资和建设投资环境工作的信心。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切实完成全年外经贸的各项任务。三、要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塑造闽北对外开放的崭新形象。
  【赴港招商,成果显著】 1998年4月30日~5月5日,南平市赴港招商团一行80多人,在市委书记林克敏、市长李川的带领下,赴香港开展广泛的招商活动。在港期间,市领导林克敏、李川、赵守明、郑振盛、陈满泉、高纯福、黄良旺与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领导走访了香港知名人士,并与港商进行紧锣密鼓的洽谈、磋商,举行了投资项目介绍会和现场签约仪式。在投资项目介绍会上,李川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题为《携手推进大开放,共同迈向新世纪》的讲话。介绍了闽北区位优势和南平完善投资软环境的措施,推出南平市在合作方式、政策优惠、优化服务等方面的新做法。在此次招商活动中,全市共推出326项,总投资30.6亿美元,利用港资19.14亿美元的招商项目参加洽谈。经过招商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共签约项目38项,总投资1.22亿美元,协议利用港资1.06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22项,总投资8570万美元,合同港资7192万美元;协议项目16项,总投资3667万美元,协议港资3467万美元。在港期间,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及其他新闻媒体对南平市招商活动作了广泛报道。
  【组团赴榕参加’98福州国际招商月活动】 1998年5月20日,市长李川、副市长宫维祺率领南平市政府招商团一行300余人,赴榕参加福州建城2200年暨’98福州国际招商月活动。参加这次招商月活动的有,中央国家机关和兄弟省(市)的领导,世界各地华人社团代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欧、美、日、韩等代表团的客商,海内外工商界和文化界专家学者共3000多人。开幕式后,陆续举办50多场招商会。5月21日,南平市政府在福州外贸中心酒店举行招商项目介绍会。介绍会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宫维祺主持,市长李川在会上向来宾们介绍了闽北的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欢迎更多的实业家到闽北投资兴业。在这次招商月活动中,南平市在福州国际会展中心二层,设立了由24个标准展位组成的南平地方产品展馆,展出体现南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产品,客商们对延平区的竹木制品尤感兴趣。同时,全市还推出招商项目326项,其中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29项,农业项目85项,工业新建或嫁接项目101项,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项目65项,国有企业转让、拍卖项目46项。项目总投资31.6亿美元,拟利用外资19.1亿美元。经过洽谈,共签订合同21项,总投资近5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4项,投资4362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3722万美元;内联项目7项,投资1.38亿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29亿元。香港冠城实业有限公司拟独资700万美元,在南平市滨江中路建设面积35000平方米的商住综合楼。
  【组团赴厦参加第二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 1998年9月8日,第二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隆重开幕。南平市委、市政府对组团参加“9·8”洽谈会工作极为重视。成立了以市长李川为团长,副市长陈满泉、市政协副主席黄良旺、市政府助理巡视员齐裕辉为副团长的招商团。各县(市、区)也组团到会,并精心储备、筛选、推出对外招商项目326项,总投资31.6亿美元,拟利用外资19.1亿美元。准备出口货单3050万美元。在洽谈会前,市招商团就向境外寄发请柬200份。9月9日上午,市招商团举办投资项目现场签约仪式,当场签约24项,总投资6339万美元。在洽谈会期间,招商团务实招商,拓展贸易,共签约项目136项,总投资2.68亿美元,利用外资2.28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106项,总投资1.79亿美元,合同外资1.69亿美元。成交出口按摩器、浴室套装、白木船等产品1005万美元。
  【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1998年,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市场萎缩等困难,内抓改革,外拓市场,全年外派劳务179人,比上年增长近30%。外派劳务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加强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年初,公司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实行以经营利润指标为主的考核责任制。建立了明确的权责机制,并将责权下放给业务员,年终根据各业务员利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罚。贯彻了按劳分配和“效益优先”原则,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二是拓展外派劳务业务。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不等不靠,努力巩固原有的劳务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通过各种渠道广泛联系新客户,走访沿海公司,积极争取外派劳务单子,组织输出合格劳务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劳务业务的开展。三是树立信誉,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公司本着对国家、社会和劳务人员负责的态度,端正经营思想,克服重近利、轻长远,重派出、轻管理的不良倾向,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做好外派劳务人员的工作。同时,加强外派劳务人员在合同期内各方面的协调管理工作,维护劳资各方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两起因劳务纠纷引起的罢工事件,受到省外经贸委的好评,得到劳务人员及家属的信赖和肯定。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南平市年鉴1998》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