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招商 对外经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340
颗粒名称:
招商 对外经贸
分类号:
F125.4;F752.8
页数:
5
页码:
254-258
摘要:
本章记述了南平市招商对外经贸的对外经贸、贸促活动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南平市
招商
对外经贸
内容
对外经贸
【发展概况】 1998年,亚州金融危机影响全面显现,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客商对外投资能力和履约能力明显下降,全市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市对外经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及省上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外经贸新一轮创业,克服亚州金融危机和特大洪灾的双重困难,对外经贸工作取得新进展。
利用外资名列山区地市前列。全市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5家,合同外资金额2.07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外商到资名列全省山区地市前列。全市已开业投产的496家三资企业,年出口创汇6056万美元,涉外税收入库7504万元,分别比增9.97%和28%,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外贸出口突破亿元大关。全市全社会出口供货总值34.4亿元,比增2.2%;外贸出口1亿美元,比增20.09%,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其中,一般贸易出口4002万美元,比增40.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056万美元,比增9.97%。县级外贸公司进一步成为自营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全年出口2551万美元,占全市国有外贸企业一般贸易出口的63.7%。
外经工作在克服困难中求发展。全年外派劳务1303人,比增1.55%,市、县两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东南亚劳务市场严重萎缩,业务经营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内抓改革,外抓市场,使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取得新发展,外派劳务市场和行业都有新的扩大。
【改善投资环境】 市外经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漳州现场会议精神和省、市政府加强投资环境建设的规定,整顿机关作风,强化政令督查,开展民主测评,取得可喜成果。市政府设立了投资环境市长热线电话,聘请了投资环境监督员,实行检查申报许可证和项目审批“红灯”申报及公务员执法上岗佩戴胸卡等规定,对重点“三资”企业实施挂牌保护和末位淘汰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并从实际出发,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海关进出口货物报验中心、外商投诉协调中心建设。出台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开展服务代理制和奖励招商引资引荐人的政策规定,建立健全了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过程服务的机制和招商激励机制。建成海关进出口货物报验中心,该中心投入营运仅2个月,就办理进出口货柜10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进出口业务的发展。外商投诉协调中心积极发挥协调作用,使受理的投诉案件90%都得到圆满解决。市外经贸委强化对“三资”企业的服务,从年初就对市区“三资”企业开展全面调研,分发问卷调查表,收集书面情况反映。春节后,又组织调查组走访了20多家“三资”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支持下,有4家企业反映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8家困难较多的企业缓和了困难,得到了发展。3月19日,副市长陈满泉带领市政府办、计委、外经贸委、科委、财政局、电业局等部门负责人和延平区政府分管领导,深入南平昌宝丰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嘉联化工有限公司举行现场办公会,对企业提出的资金、电价、税费、挂牌保护等问题,或当场拍板解决,或着手协商解决。建行领导表现,全力帮助解决昌宝丰公司资金困难;延平区当场拍板解决昌宝丰鳗池用水问题。8月,市政府在延召开改善投资环境座谈会,邀请在延投资的外商、外资企业代表与市外经贸委、财委、建委、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领导进行座谈。会上,外商代表对税费、资金信贷、水电供给及水毁交通设施等提出意见或建议。市外经贸委、财委等部门领导表示,将认真对待,尽快给予解决。及时做好市政府召开的“三资”企业现场办公会议和软环境建设座谈会的服务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检查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的若干规定》的执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使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兑现。尤其在闽北遭受特大洪灾期间,各级外经贸委普遍组织人员深入企业抗灾第一线,帮助组织抗灾和恢复生产工作。经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全市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外商投资信心得到增强,全市有18家老客户增资扩产。
【招商活动】 年初以来,市外经贸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资导向,从南平的实际出发,围绕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抓住灾后重建复兴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机遇,重点推出基础设施、旅游开发、特色种养、房地产开发、城市防洪设施建设以及老企业嫁接改造等对外招商项目。并调整工作策略,着力蓄势、借势、造势,全方位宣传推介闽北,把对外开放的重点转移到对台合作、山海协作和拓展欧美市场上。全年先后组织5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招商活动。灾后不久,克服困难,举办了武夷旅游月、绿色食品暨竹业开发展销会、闽台农业合作开发研讨会和知青第二故乡行等活动。为增进山海协作,举办了闽东北5地市协作区联席会。为加大对台经贸合作力度,全年组织4批28人赴台进行经贸考察和交流。本市全年招商引资签约合同135项,合同外资2.96亿美元,为全年利用外资奠定了基础。同时,完善责任制,狠抓招商项目落实。对签约项目指定责任人,分类制定进度,定期通报落实情况;深入重点县(市、区)和项目单位,跟踪项目落实情况。全年新签合同项目已报批86项,落实率达63.7%;外商投资实际到资进度明显加快,当年批准项目到资额占全年实际到资额的63%;新批项目利用外资规模增大,单项合同平均利用外资达156万美元,同比增长12%。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劳特国际公司与市林委合资兴办的南平劳特公司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并生产合成树脂2600余吨,上缴税金158万元。各县(市、区)根据各自特色和优势抓项目,对外招商取得很好成效。邵武市、顺昌县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防洪减灾工程,大力引进房地产项目。松溪县引进外资,开发农业综合项目。武夷山市利用旅游优势,积极开展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
【扩大外贸出口】 市外经贸系统和外贸部门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使外贸出口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首先是抓好外贸企业改革。市外贸公司继续加强管理,深化内部经营责任制。县(市、区)外贸公司普遍转换经营机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改革,提高了县(市、区)外贸公司的出口能力。武夷山市外贸公司通过兼并改制,出口增长迅猛,全年出口1890万美元,同比增长近3倍。其次,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亚州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各级外贸企业的不断开发,新增蘑菇、香蕉、涤纶长丝、传动带、帐蓬等出口品种26个,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17%。新开拓了以色列、瑞士等5个新市场。出口欧美国家商品比重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代理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上升,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1.6%。三是加大外贸出口的政策调控和扶持力度。市外经贸委多次召开外贸出口工作座谈会和外贸、工贸、“三资”企业金融危机座谈会,研究制定和落实兑现外贸出口扶持政策,及时调整出口结构,鼓励“三资”企业增加出口。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在东南亚市场受阻的情况下,大力拓展美国、欧洲市场,全年出口饲料金霉素7089吨、1295万美元,同比增长11.6%。四是不断扩大外贸出口队伍。市外经贸委积极帮助符合自营进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争取外贸出口经营权。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邵武灯芯绒厂、邵武轮胎厂、邵武福莲企业总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武夷山市外贸公司获得水煮笋和乌龙茶出口经营权。全市共有19家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为扩大闽北的外贸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打击走私专项斗争和查处骗套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年初来,按照全国、全省的统一部署,市外经贸系统加大打击走私专项斗争和查处骗套汇工作力度,全年共查处走私违规案件26起。
【拓展外经业务】 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国际公司)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施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巩固发展原有东欧市场的基础上,新辟了毛里求斯、塞浦路斯等市场,新增了医生、护士等劳务输出业务。市各级国际公司广开渠道,多方接单、拓展业务,将外派劳务市场转向毛里求斯、以色列、斐济、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全年外派劳务1303人,比增1.55%。同时,规范对外劳务合作经营秩序。根据省外经贸委有关文件精神,年初来,市外经贸委会同工商局对承办劳务输出业务的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根据经营情况对企业进行考核,将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筛选上报省经贸委。经省外经贸委批准,有延平、邵武、武夷山、建瓯、浦城、建阳、光泽等7县(市、区)国际公司和市外贸公司获得“外派劳务承办权”。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外派劳务市场的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市、县两级国际公司的形象和名声得到确立。
【全市外资工作会议召开】 1998年3月31日,市委、市政府在延召开全市外资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林克敏主持会议,市长李川在会上作了讲话,市委副书记龚祖成传达了全省外资工作会议暨投资环境建设漳州现场会精神。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共2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结合实际提出: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做好利用外资和建设投资环境工作的信心。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切实完成全年外经贸的各项任务。三、要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塑造闽北对外开放的崭新形象。
【赴港招商,成果显著】 1998年4月30日~5月5日,南平市赴港招商团一行80多人,在市委书记林克敏、市长李川的带领下,赴香港开展广泛的招商活动。在港期间,市领导林克敏、李川、赵守明、郑振盛、陈满泉、高纯福、黄良旺与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领导走访了香港知名人士,并与港商进行紧锣密鼓的洽谈、磋商,举行了投资项目介绍会和现场签约仪式。在投资项目介绍会上,李川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题为《携手推进大开放,共同迈向新世纪》的讲话。介绍了闽北区位优势和南平完善投资软环境的措施,推出南平市在合作方式、政策优惠、优化服务等方面的新做法。在此次招商活动中,全市共推出326项,总投资30.6亿美元,利用港资19.14亿美元的招商项目参加洽谈。经过招商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共签约项目38项,总投资1.22亿美元,协议利用港资1.06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22项,总投资8570万美元,合同港资7192万美元;协议项目16项,总投资3667万美元,协议港资3467万美元。在港期间,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及其他新闻媒体对南平市招商活动作了广泛报道。
【组团赴榕参加’98福州国际招商月活动】 1998年5月20日,市长李川、副市长宫维祺率领南平市政府招商团一行300余人,赴榕参加福州建城2200年暨’98福州国际招商月活动。参加这次招商月活动的有,中央国家机关和兄弟省(市)的领导,世界各地华人社团代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欧、美、日、韩等代表团的客商,海内外工商界和文化界专家学者共3000多人。开幕式后,陆续举办50多场招商会。5月21日,南平市政府在福州外贸中心酒店举行招商项目介绍会。介绍会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宫维祺主持,市长李川在会上向来宾们介绍了闽北的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欢迎更多的实业家到闽北投资兴业。在这次招商月活动中,南平市在福州国际会展中心二层,设立了由24个标准展位组成的南平地方产品展馆,展出体现南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产品,客商们对延平区的竹木制品尤感兴趣。同时,全市还推出招商项目326项,其中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29项,农业项目85项,工业新建或嫁接项目101项,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项目65项,国有企业转让、拍卖项目46项。项目总投资31.6亿美元,拟利用外资19.1亿美元。经过洽谈,共签订合同21项,总投资近5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4项,投资4362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3722万美元;内联项目7项,投资1.38亿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29亿元。香港冠城实业有限公司拟独资700万美元,在南平市滨江中路建设面积35000平方米的商住综合楼。
【组团赴厦参加第二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 1998年9月8日,第二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隆重开幕。南平市委、市政府对组团参加“9·8”洽谈会工作极为重视。成立了以市长李川为团长,副市长陈满泉、市政协副主席黄良旺、市政府助理巡视员齐裕辉为副团长的招商团。各县(市、区)也组团到会,并精心储备、筛选、推出对外招商项目326项,总投资31.6亿美元,拟利用外资19.1亿美元。准备出口货单3050万美元。在洽谈会前,市招商团就向境外寄发请柬200份。9月9日上午,市招商团举办投资项目现场签约仪式,当场签约24项,总投资6339万美元。在洽谈会期间,招商团务实招商,拓展贸易,共签约项目136项,总投资2.68亿美元,利用外资2.28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106项,总投资1.79亿美元,合同外资1.69亿美元。成交出口按摩器、浴室套装、白木船等产品1005万美元。
【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1998年,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市场萎缩等困难,内抓改革,外拓市场,全年外派劳务179人,比上年增长近30%。外派劳务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加强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年初,公司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实行以经营利润指标为主的考核责任制。建立了明确的权责机制,并将责权下放给业务员,年终根据各业务员利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罚。贯彻了按劳分配和“效益优先”原则,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二是拓展外派劳务业务。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不等不靠,努力巩固原有的劳务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通过各种渠道广泛联系新客户,走访沿海公司,积极争取外派劳务单子,组织输出合格劳务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劳务业务的开展。三是树立信誉,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公司本着对国家、社会和劳务人员负责的态度,端正经营思想,克服重近利、轻长远,重派出、轻管理的不良倾向,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做好外派劳务人员的工作。同时,加强外派劳务人员在合同期内各方面的协调管理工作,维护劳资各方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两起因劳务纠纷引起的罢工事件,受到省外经贸委的好评,得到劳务人员及家属的信赖和肯定。
贸促活动
1998年,市贸促支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企业参展和出访考察,协调外商投资企业投诉,认真提供法律服务,努力开创贸促工作新局面。
【积极组织企业参展,扩大外贸出口】 市贸促支会发挥优势,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中国贸促会、省贸促分会组团出展。组织外贸企业出展2批4人次,分别赴日本、德国参加国际著名展(博)览会。通过参展,加深了对产品需求的了解,开发了新的出口商品,为全市扩大出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5月,省贸促会国际展览公司与加拿大北美贸易中心联合在加拿大多伦多设立“中国商品常年展示交易厅”。市贸促支会抓住这一商机,在市外经贸委的协助下,做了大量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南平市外贸公司、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源光亚明电器有限公司等11家出口企业参加加拿大多伦多“中国商品常年展示交易厅”的展览活动。采用“先提供服务、后收取展示费”的运作方式,租用11个展位,供参展企业产品进行常年展示。参展产品涉及轻工、工艺品、粮油、化工、机电、鞋帽6大类150多个品种。为北美各国商人提供了直接认识闽北名、优、特产品的机会,为闽北企业开拓北美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受到企业的好评。7月,市贸促会通过各种渠道多方联络,争取到与广交会同时开幕的广州东方宾馆轻工出口商品交易区的摊位,解决了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参加广交会难拿到展位的问题,组织3家出口企业参展,为企业取得国际贸易订单提供良机,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时,市贸促支会根据本市企业规模小的特点,结合行业和产品市场流向,组织专题出国(境)团组。年内共组织外贸企业、出口供货企业2批12人赴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澳门地区,进行小型直销式招商、贸易洽谈和考察活动,协助企业开拓欧、美和东南亚市场。9月,市贸促支会应美国堪萨斯州世界贸易中心和威奇托市商会邀请,组织南平市外贸公司、浦城华美衣架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负责人组成的南平市企业家经贸代表团,赴美进行为期12天的经贸洽谈活动,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设立了贸易代理联络点,为闽北的小商品打开美国大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积极储备项目资料,服务会员企业】 1998年,市贸促支会积极筛选收集计委、外经贸委、农委、科委和有关企业的各类招商项目217个,通过出访考察及各种对外场合积极向外推介。并把市“九五”计划重点发展项目,翻译成英文寄给本会的招商联络点。通过招商联络点帮助寻找合作伙伴。并通过省贸促会及兄弟地市贸促支会广为分发招商项目册,扩大宣传。市贸促支会还通过问卷方式对南平市的国有中小企业资产重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到72家企业资产重组情况。同时,积极为会员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定期寄送《福建国际贸易商讯》,及时提供国外有关信息。先后将数十条关于竹、木制品、工艺品、体育用品、鞋类、服装等需求信息及客户联系地址寄送有关生产企业。并主动征集市名、优、特产品资料和样品,寄给国外的经贸组织、商会及贸易代理联络点,请代为寻找客户。组织有关企业赴榕参加省贸促会举办的汉堡--欧盟投资贸易介绍会,参加阿根廷商会企业家代表团举办的投资贸易洽谈会等,积极为企业结交客户、开拓新市场,了解国际贸易惯例提供机遇。
【利用贸促网络,促进山海协作】 市贸促支会应浙江省贸促会、温州市贸促支会的邀请,先后2次组织邵武、建瓯、建阳、延平等市、区国际商会会员企业、乡镇企业,赴温州参加’98(温州)全国轻工产品和国际建筑装饰材料及酒店用品展销会,参加’98(温州)国际食品、饮料、酒类展销会。全市有建材、竹木制品、工艺品、食品、酒类、饮料、保健品、土特产品等十几大类100多个名、优、特、新产品参加展销。签订成交合同、意向64个,金额3000多万元。通过参展,订立了长期供货合同,开拓了温州乃至全国的市场。并引起资金、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达成多项合作项目,为闽北产品走向全国和山海协作创造条件。
【发挥服务职能,改善投资环境】 市贸促支会发挥服务职能,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一是认真搞好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工作,为外商投资企业营造一个“投诉有门,协调有人”的良好环境。全年,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中心受理外商投诉21件,投诉涉及乱收费、退股、搬迁、承包担保、清盘、原材料供应、合同纠纷等内容,被诉单位涉及税务、交警、公安、法院、乡政府等。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在有关部门认真支持下,协调解决了中、外方之间,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纠纷多件。促进了政府与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沟通,改善了投资软环境。投诉中心除受理和协调外商投资企业的各种纠纷外,还协同市台办、侨办、信访办等单位,深入企业主动受理案件,协调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成为“流动的投诉协调接待站”。二是充分发挥贸促支会的调解职能,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市贸促支会充分发挥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和调解中心两块牌子的作用,有效地把外商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投诉和外商投资企业内部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类经济纠纷区分开来。采用协调和调解相结合的办法,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依靠当地政府支持和各执法机关配合,多次促成当事人之间消除矛盾,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全年共受理调解案件7起,结案5起,增强了外商在南平投资信心。三是认真做好出证、认证工作,为外贸出口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市贸促支会在签证中严格把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管理规定》。对新注册的产地证申领企业,坚持下厂核查,认真核实产品生产工序、原材料来源渠道以及进口成份含量等。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申领原产地证的产品进行抽查,坚持法规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予以拒签。在签证中始终坚持热情服务,对符合标准的随到随办,方便了出口企业,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企业的好评。全年共签发原产地证46份,认证发票9份,签证金额68万美元。
【完善网络建设,壮大商会队伍】 一是积极发展县级国际商会。市贸促支会始终把设立县级商会工作作为重点抓紧抓好。市贸促支会领导经常深入各县(市、区)宣传国际商会作用与职能,得到县(市、区)领导的支持。至年底,有6家县级商会获省贸促会批准,其余4县(市)的商会也正在申报之中。二是积极发展会员,壮大贸促队伍。年初来,市贸促支会注重发展会员,注意吸收一些在当地有影响的出口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贸促会会员,并通过各种服务,取信企业,使企业真正感到贸促会、国际商会是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取得企业的认同和支持。至年底,市贸促支会共有企业会员212家,团体会员51个,个人会员92人。三是完善县级商会机构。在市贸促支会积极争取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编委等有关部门支持下,困扰商会多年的机构不明、人员不定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10月,市编委下文对县级国际商会的名称、机构性质、规格、人员编制等作出明确规定,逐步完善了商会组织。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