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293
颗粒名称: 农业机械化
分类号: S23
页数: 3
页码: 222-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8年南平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遵循经济建设与业务管理相结合原则,全面、深入开展农机化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农机化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 南平市 农村经济 农业机械化

内容

【概况】 1998年,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遵循经济建设与业务管理相结合原则,全面、深入开展农机化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农机化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和关注。至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5.66万千瓦;排灌动力机械3862部;拖拉机拥有量2.12万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35万部;半机械化农具85.75万部;主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44万部;农业机械总值达4.7亿元;农业机械作业总量1.18亿标亩,其中主要作业项目有:机耕219.18万亩,机械植保73.6万亩,机械收割3.28万亩,机械脱粒3.41万吨,机械灌溉44万亩,机械加工农副产品578.9万吨,农业机械运输作业量3.82亿吨公里。农机服务专业户1.4万户,其中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的4400户;农机经营总收入3.98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1.92亿元,为国家创税费1.92亿元。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市总站重视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机部门服务市场、服务农民、服务农业的功能,提高农机系统自身的“造血”能力,为今后农业机械化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一是启动“六个一”工程,示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根据市政府要求,开展以“六一个”(一片园区、一支队伍、一批大户、一个网点、一项技术、一笔收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并配合农业、水利等部门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的开展,经过精心规划,认真实施,建立起8片示范园区。建瓯市小松镇建立500亩示范园区,在耕整、栽植、排灌、植保、收获、运输等主要生产过程中基本实现机械化。武夷山星村园区成片开发7000亩,园区内拥有100多台机械,向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技术规范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的建设标准靠近,展现现代农业的雏型。示范园区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并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肯定和欢迎。二是农机服务队建设蓬勃发展,跨区作业迈出可喜一步。全市有80多个乡镇农机站建立各种类型农机服务队。服务队结合农时季节,广泛开展机耕、机收、机植保、机灌等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积极的贡献。顺昌县农机总站以原有联合收割机为龙头,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吸收部分农机大户,于6月份组建农机示范服务中心,在全县范围内以优惠价格开展农机作业服务,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浦城县临江镇农机站扶持发展农机运输户45户,并组织农机运输服务队,从选择机型开始到技术管理、安全监理、教育培训、零配件及油料供应、农机维修、承包工程等诸多环节开展服务。建阳徐市农机站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吸收农民入股,先后购置7台东风—12拖拉机(配旋耕、犁耕)和6台桂林—3号联合收割机组建农机服务队,年机耕作业面积1500多亩,并组织联合收割机到广东海丰县跨区作业3600亩。建瓯市东峰镇农机站组建农机服务队,连片承包1050亩双季稻机耕、机收的作业任务,农机化服务初具规模。三是用好油品调节基金,减轻农民负担。1998年,省里安排本市油品调节基金27万元。其中顺昌县14万元,建阳市13万元。为用好该项基金,根据使用规定和省局下达的任务,以乡镇农机服务队为重点,大力扶持机耕与机收作业服务组织,使作业费用降低10%以上。顺昌机收服务队在洪灾之后每亩收费35元,比往年每亩50元降低30%。
  【深化农业机械监理】 年初,市总站提出在全市农机系统开展示范窗口活动,要求在“创建”二字上下功夫,以职业道德教育和上门服务为内容,以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为重点,把开展“农机监理学交警”活动同本系统创建文明窗口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建活动得到各县(市、区)农机站领导的重视,并认真组织落实,有的县还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实施意见,规范操作程序,改善工作环境,增添工作设备,提高执法与服务水平。开展文明服务、上门服务和一条龙服务,从代办保险到拓印号码、上牌、喷号及安全标语、照像、核发代理证一次完成,大大方便农机用户。有的县还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办事透明率。加强上路行驶的拖拉机安全管理。4月份,市总站与市交警支队联合下发《加强对上路行驶拖拉机的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农机、交警部门密切配合,加强路面检查,促进挂牌和年检审工作。到年底,全市已纳入牌证管理的拖拉机累计达1.31万台(手扶式9483台、方向盘式3615台),其中当年新核发牌证有1712台。全市共检验拖拉机8309台(手扶式5048台,方向盘式3261台),占已挂“九二”式号牌拖拉机的63.4%,其中新机初检1712台,年度检验6597台;审验驾驶员2792人,年审率为63.4%,其中换证1049人。各地农机监理部门坚持抓好路查路检,采取有重点地查、集中力量查及各乡镇站之间互相查等办法,全市共组织查机1.17万多台次,纠正违章5450多台次。继续开展全面安全监理试点工作。全市共年检其他农业机械1487台,其中新核发其他农业机械牌证630台,年审其他农业机械操作人员687人。通过开展全面监理工作,促进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也为全市全方位开展农机监理奠定基础。加强农机安全宣传和新训驾驶员考核发证。各地注重利用电视、宣传栏、印发材料、办学习班等方式大力宣传法规和安全知识。为保证新训驾驶员的培训质量,市农机监理所年初组织人员重新编选试题库,并认真及时地组织每一期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的结业考试,做到严格标准,把好培训质量关。全年共考核学员18期、1333人。
  【广开培训办学门路】 市农机培训工作围绕年初制定的“高效、优质、安全”的目标,深化改革措施,克服培训市场疲软、生源短缺的困难,瞄准市场转型,广开办学门路。全年共培训各类机手6783人,其中新训5776人,复训1007人。一是寻求生源突破。各校除抓好常规培训外,主动适应市场,依托乡镇站,灵活办学,并采取相对集中办班、统一结业考试的办法,尽可能减轻机手负担。对检查出的无证机手采取强制培训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以质量促效益。为把好培训质量关。各地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培训任务完成。建阳市农机校教师经常放弃双休日,下到各乡镇认真为学员上课。建瓯市农机校严格选用有五年以上驾龄并有教练经验的驾驶员担任教练员,按四名学员一台教练车配齐配足30天的术科训练,确保安全训练和教学质量。三是提高农机系统干部整体素质。5月,市总站在建阳农工校举办首期农机系统领导干部培训,各县(市、区)各乡镇农机站正、副站长110人参加培训。聘请省农大教授、省领导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农机校高级讲师讲课。
  【引进推广适用机具】 全市农机推广工作主要围绕水稻生产机械化这一中心任务,搞好机耕、机收两大环节的推广工作,引进、示范、推广适用新机具。全年新购桂林-3号联合收割机3台,台州-130收割机2台,奔野284拖拉机、304型拖拉机各1台,2zpy-z型自走式抛秧机1台,水稻穴盘播种机1台,农友31-41型、农友5型-8型耕整机160台,机耕船20台,园盘犁18件,机动脱粒机80余台。召开现场会,扩大宣传,为让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有更深的认识。全市共召开机耕、机播机收现场会9次;很受农户欢迎。继松溪惠特小型联合收割机问世以来,延平区研制出一种新型小型联合收割机,并在峡阳等镇召开现场会2次,很受到农户欢迎。推广与服务相结合,稳步发展农村农业机械化。全市机耕、机收、机灌、机械植保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7%、0.38%、75%、56.7%,其中机收机耕的发展势头较好。农机推广工作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推进全程机械化的机具推广工作,提高农机服务农业的综合实力。大力实施节本增效工程。建瓯、建阳、邵武完成化肥深施150万亩,精少量播种20万亩。建瓯市抓好千亩早稻机械化节肥深施示范田。
  【加强维修网点建设】 加强对农村机械维修服务的监督和管理,积极贯彻落实《福建省农村机械维修监督管理办法》。建阳、建瓯、政和、光泽四县(市)对131个配件经营点颁发经营合格证。市总站针对维修、配件经营点,点多面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及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等,于12月1日与市工商局、技监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福建省农村机械维修监督管理办法>的意见》,规范本市农村机械维修服务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做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前期工作。在选点申报建阳农业工程学校为市级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后,又认真组织延平、建阳、建瓯、邵武、浦城等县(市、区),选定依托单位申报初级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3月底,协助省局在建阳成功举办首批全省考评员培训班。年底,全市从事农村机械维修的网点数有741个,从业人员1359人,在从业人员中持有技术合格证的修理工有734人。从事农村机械配件经营的网点数有214个,从业人员434人。
  【营造农机发展环境】 全市农机系统在《人民日报》、《中国农机化报》、《中国农机安全报》、《福建日报》、《闽北日报》上发表文章、图片30多篇(幅),在《福建农机》、《福建通讯》、市委《情况通报》等发表文章20多篇,并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南平电视台及当地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廖荣元副市长撰的《南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面向新世纪》一文,在《福建农机》上发表,反响很好。建阳农机站宣传工作成绩突出,该站在《福建日报》、《福建通讯》、《闽北日报》上各发表四篇文章,4月下旬,中央、福建、南平电视台对该站组织的销毁报废拖拉机的情况进行采访,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中报道,福建电视台和南平电视台还对该站召开的春耕生产现场会进行新闻报道。顺昌农机站组织的跨区作业、投入机具抗洪救灾、灾后平整土地恢复生产等多项工作都在福建电视台、南平电视台和顺昌电视台中报道,该站还组织专人采写各类文章20多篇。
  【发挥优势抗洪救灾】 “6·22”特大洪灾使本市农机系统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损失,大量农机具被毁,库房、厂房倒塌,大批农机配件被洪水浸泡锈蚀以致报废,几十个农机加油站被冲毁,数百吨成品油流失。灾情发生后,全市农机系统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投入到抗洪救灾第一线,各县(市、区)农机站充分发挥农机抗灾救灾的重要作用,及时成立抢险救灾队863支13564人,投入拖拉机、运输车、抽水泵等农机具7686台,在抗灾救灾中起到主力军的作用。洪水过后,顺昌县农机站组织17台推土机投入清理淤泥、恢复农田的战斗,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恢复农田9500亩;组织5台联合收割机,以成本价(35元/亩)为农民收割水稻;建瓯、建阳调动联合收割机9台、耕整机1184台,以优惠价为农民开展机收、机耕服务;邵武市、乡两级农机站组织农用车、手扶拖拉机1962台次,运输土石方、垃圾、淤泥达9万余吨,接转国道旅客1634人,运输农用物资1.6万吨公里,平整土地1427亩,组织修理工32人免费修复机械512台。政和县在灾后紧张抽调60多部抽水机投入灾区,缓解由于水渠破坏造成的旱灾。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南平市年鉴1998》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