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出处: | 《朱子读书法》 图书 |
| 唯一号: | 130820020210006311 |
| 颗粒名称: | 辅广初编部分一 |
| 分类号: | B244.75 |
| 页数: | 3 |
| 页码: | 310-312 |
| 摘要: | 先生告诉求学之人说:“苏洵先生说他刚开始学习写文章的时候,取来《论语》《孟子》《韩子》以及其他圣贤的文章,正襟危坐,终日读书持续了七八年。他刚开始时,入乎其内就内心惶然而广泛博览,出乎其外也常常为之骇然而心有惊讶。等到时间长了,读得越来越精而心中豁然开明,仿佛作者的话理应如此,然而还是不敢动笔写出来。时间过得更久,心里想说的话也日渐增多,已经不能控制自己,便尝试写下,到这时再反复读书,浑然不觉文章写起来容易多了。我认为苏洵先生只是想学习古人说话的方式,这本是非常细微的事情,但他肯用功到这个地步,所以他的成就也并非平常人能轻易达到。如韩退之、柳子厚等,也是如此。从韩退之的《答李翊书》、柳子厚的《答韦中立书》中,可以看出他们平时下功夫的地方。这也只是想写好文章,让世人称赞欣赏而已,究竟和自己的修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花费这么多时间、浪费这么多精力,的确可惜啊。现在的人说要学习圣贤之道,实在是天底下最大、最难的事,却一点也不下功夫,甚至不愿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熟读一卷书。遇到有人泛泛而谈地提问,则临时应付几句,举不出经传现成的一两个句子,也顾不上首尾是否能有一两处贯通。其中有能言善辩者,也不过是用自己私人的见解,铺陈敷衍以确立说法,跟圣贤本意一点关系都没有。哪里还指望他能反过来对自己省察体悟,提出真实见地,真正地进行实践呢?以这样的态度求学,只能白白浪费脚力,还不如回家关门按照苏洵先生的方法,以二三年时间为期,正襟危坐,将《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以及程颐、张载等先生书中容易明白的地方反复诵读,再联系自身实际保持本心反复玩味探索、踏实践行,等找到入处再来求学,以验明心得体会,修订错误谬论。这就是所谓的‘到有道之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话,学有所成还是可以期待的。如果不这样做,无法见到相应成效。因此记录这些说辞,为以后的求学者做个提示。” |
| 关键词: | 辅广 读书方法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