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广初编部分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读书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6311
颗粒名称: 辅广初编部分一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310-312
摘要: 先生告诉求学之人说:“苏洵先生说他刚开始学习写文章的时候,取来《论语》《孟子》《韩子》以及其他圣贤的文章,正襟危坐,终日读书持续了七八年。他刚开始时,入乎其内就内心惶然而广泛博览,出乎其外也常常为之骇然而心有惊讶。等到时间长了,读得越来越精而心中豁然开明,仿佛作者的话理应如此,然而还是不敢动笔写出来。时间过得更久,心里想说的话也日渐增多,已经不能控制自己,便尝试写下,到这时再反复读书,浑然不觉文章写起来容易多了。我认为苏洵先生只是想学习古人说话的方式,这本是非常细微的事情,但他肯用功到这个地步,所以他的成就也并非平常人能轻易达到。如韩退之、柳子厚等,也是如此。从韩退之的《答李翊书》、柳子厚的《答韦中立书》中,可以看出他们平时下功夫的地方。这也只是想写好文章,让世人称赞欣赏而已,究竟和自己的修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花费这么多时间、浪费这么多精力,的确可惜啊。现在的人说要学习圣贤之道,实在是天底下最大、最难的事,却一点也不下功夫,甚至不愿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熟读一卷书。遇到有人泛泛而谈地提问,则临时应付几句,举不出经传现成的一两个句子,也顾不上首尾是否能有一两处贯通。其中有能言善辩者,也不过是用自己私人的见解,铺陈敷衍以确立说法,跟圣贤本意一点关系都没有。哪里还指望他能反过来对自己省察体悟,提出真实见地,真正地进行实践呢?以这样的态度求学,只能白白浪费脚力,还不如回家关门按照苏洵先生的方法,以二三年时间为期,正襟危坐,将《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以及程颐、张载等先生书中容易明白的地方反复诵读,再联系自身实际保持本心反复玩味探索、踏实践行,等找到入处再来求学,以验明心得体会,修订错误谬论。这就是所谓的‘到有道之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话,学有所成还是可以期待的。如果不这样做,无法见到相应成效。因此记录这些说辞,为以后的求学者做个提示。”
关键词: 辅广 读书方法 研究

内容

先生谕①学者曰:“老苏②自言其初学为文时,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贤之文,而兀然③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以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1〕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予谓老苏但为欲学古人说话声响,极为细事,乃肯用功如此,故其所就亦非常人所及。如韩退之④、柳子厚⑤辈,亦是如此。其答李翊、韦中立之书,可见其用力处矣。然皆只是要作好文章,令人称赏而已,究竟何预己事?却用了许多岁月、许多精神,其可惜也。今人说要学道,乃是天下第一至大至难之事,却全然不曾着力,盖未有能用旬月工夫熟读一卷书者。及至见人泛然发问,临时凑合,不曾举得一两行经传成文,不曾照得一两处首尾相贯。其能言者,不过以己私意敷演立说,与圣贤本意了无干涉。何况望其更能反求诸己,真实见得,真实行得耶?如此求师,徒费脚力,不如归家杜门,依老苏法以二三年为期,正襟危坐,将《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及《诗》、《书》、《礼记》、程、张诸书分明易晓处反复读之,更就己身心上存养玩索,着实行履,有个入处,方可求师,证其所得,而订其谬误。是乃所谓‘就有道而正焉’,而学之成也可冀矣。如其不然,未见其可。故书其说,以示来者云。”〔1〕

附注

[注释] ①谕:告知,使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②老苏:即苏洵。参看3.3.10条注释。③兀然:突兀的样子。④韩退之:即韩愈。参看3.3.18条注释。⑤柳子厚:即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朱熹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一生持教五十多年,对读书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后学对他的读书思想提炼总结,形成了不同内容和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本书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将各个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汇为一编,为今人学习《朱子读书法》提供了一个内容全面、考述精详、解说通俗的版本。

阅读

相关地名

辅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