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子读书法》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10006025 |
颗粒名称: | 辅广初编部分四十六 |
分类号: | B244.75 |
页数: | 2 |
页码: | 170-171 |
摘要: | 学者读书,不一定非要自己立论,能记住前贤与各家的解说,也可以。现在看自己的见解,终究还是不如前贤。一定要尽量记住各家解说,才有个依托处,这样义理才记得牢固,内心也能安顿下来。心始终放在上面,时间长了自然能了解得透彻熟悉。现在各位看起来还好,实际上大概都有生分的毛病,所以说起来不够通透彻底。只是想把它笼统地记住,但并没有真正的见解。我过去读书很辛苦,各家的解说都要记牢固。比如《毛诗》,那个时候并不像今天这样讲得流畅。古今各家的讲解,都要用心记住。有时间便思考:这一家哪个字解得好,哪个字解得不好;那一家哪个字讲得对,哪个字讲得不对;哪一家说得全都对,哪一家说得全都不对;说得对的为什么会对,说得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只管思考,不久这正确的见解,就自然而然地光明灿烂,就在眼前心头,如同置于掌上。各位只是生硬笼统地说,却一点都不熟练,所以就掌握不住这些道理,要灵活运用也不行,它也不听你的使唤。如同不熟悉的人相聚一时就都散去了,终究还是不熟。这个道理,古今圣贤都是这么讲的,也都是这么做的。但今天的人说出来总觉得不像,其实差别就在于熟不熟。即使说得完全相似,还是不自在,更何况能说得十分相似的,也不曾见到过。 |
关键词: | 辅广 读书方法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