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广初编部分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读书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871
颗粒名称: 辅广初编部分七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81-82
摘要: 人人都有适合自己读的书,比如《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读这些书便可知道人不能不学的道理以及学习的次序。然后,再来看《诗经》《尚书》《礼记》《乐记》。我一见有人说要看《易经》,便知道他错了,因为他并不知道学习的次序。《易经》自然有它的道理,但它不是教化人的书籍。所以《礼记》当中只说先王“推崇四部经学,按照《诗经》《尚书》《礼记》《乐记》来塑造人才”,并没有提到《易经》。《论语》里也没有说,《左传》《国语》方才说,但也不过是就卜筮而言。这是因为《易经》本身就是为卜筮而作。我曾经告诉求学者,想读《易经》,就先把孔子所作《十翼》中清楚明白、容易知晓的地方好好看一下。比如《文言》中的“元者,善之长”之类。再比如《中孚》卦九二爻的“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并不需要先去明白鹤是怎样在阴,鹤子又怎么去和它,而是先要去看《系辞》中解说言行的地方。这样读书虽然粗浅,但却不会出现差错。因为做学问,只是要理会自己心中的事情罢了。我曾经说过,上古时期的书中没有比《易经》更尊贵的,中古时期的书中没有比《春秋》更尊贵的了,但这两本书都不太容易看。今天的人刚接触,便容易穿凿附会。如果读这两本书,就先要领会其中的大义。《易经》的大义是尊阳抑阴,进君子退小人,阐明事物满盈亏虚的道理。《春秋》的大义则是尊君王贬霸主,崇尚中原排斥夷狄,阐明君臣上下本分的义理。
关键词: 辅广 读书方法 研究

内容

人自有合读底书,如《大学》《语》《孟》《中庸》,读此便知人不可不学底道理与为学之次第。然后更看《诗》《书》《礼》《乐》。某才见人说看《易》,便知他错了,未尝知为学之序。《易》自别是个道理,不是教人底书。故《记》中只说先王“崇四术①,顺《诗》《书》《礼》《乐》以造士”,不说《易》也。《论语》中亦不说,《左传》《国语》方说,然亦是卜筮②耳。盖《易》本为卜筮作。熹尝语学者,欲看《易》时,且将孔子所作《十翼》③分明易晓者看。如《文言》④中“元者,善之长”之类,如《中孚》⑤“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亦不必理会鹤如何在阴?其子又如何和,且将《系辞》⑥中所说言行处看。此虽是浅,然却不差了。盖为学,只要理会自己胸中事耳。熹尝谓上古之书莫尊于《易》,中古后书莫大于《春秋》,此两书皆未易看。今人才理会,便入于凿。若要读此二书,且理会他大义。《易》则是个尊阳抑阴,进君子退小人,明消息盈虚之道。《春秋》则是个尊王贱霸,内中国外夷狄,明君臣上下之分。〔1〕

附注

[注释] ①四术:即《诗》《书》《礼》《乐》。“术”即经术,就是经学。《礼记》原文为“乐正崇四术”,此处为“先王崇四术”。②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③《十翼》:旧传为孔子所作,是对《易经》及其卦辞和爻辞的注释和解读的十篇文章,因其具有对《易经》的解释功能而如同《易经》的羽翼,故称《十翼》,也称《易传》。这十篇文章分别为《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④《文言》:《十翼》中的一篇,主要解释乾卦和坤卦。⑤《中孚》:《易经》中的《中孚》卦。⑥《系辞》:《十翼》中的两篇,主要通论《易经》的思想,并解释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朱熹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一生持教五十多年,对读书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后学对他的读书思想提炼总结,形成了不同内容和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本书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将各个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汇为一编,为今人学习《朱子读书法》提供了一个内容全面、考述精详、解说通俗的版本。

阅读

相关地名

辅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