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子读书法》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10005866 |
颗粒名称: | 辅广初编部分二 |
其他题名: | 〔1〕即《书临漳所刊四子后》,见《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二。 |
分类号: | B244.75 |
页数: | 3 |
页码: | 77-79 |
摘要: | 先生为临漳所刊刻四经与四书(即《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与《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题跋中,有这样的说法:“圣人创作典籍用来昭明后世,为的是让读书人诵读他们的文章,思考他们的用意,借此明白道理的正当规则,掌握圣贤之道的整体风貌,然后切身体验、努力笃行,以此达到圣贤的境界。圣人的言语虽然简约,然而天下的道理,无论幽暗昏明、巨大细微,无不包括啊。要想求得途径以修养徳行,舍弃圣人之书也就无地方用其心思了。但是今天圣贤已经远去,对经典的讲诵也失传很久,对于经典中的象数、名物、训诂、凡例等,即便是博学多识的先生也有不知道的,更何况那些刚刚开始求学的年轻人?马上给他们讲这些,他们又怎么能了解其中的宗旨和归趣呢?所以河南的程颐先生教育人,必然是先让他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上下功夫,然后再进一步学习六经。因为这些书的难易程度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远近、作用大小都有次序,只能如此而不可混乱。因此今天刊刻四经并及四书,是为了让读书的先后次序显明,又把程颐先生言论中谈及这些的附录在书后,来体现他的读书方法,学者可据此读书。我自己也曾妄言《中庸》一书是《孟子》七篇的源头,但读者若不先读《孟子》而急于去看它,那也并非是进入道德的渐进次序,所以也将它一并记录在这里。” |
关键词: | 辅广 读书方法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