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子读书法》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10005865 |
颗粒名称: | 辅广初编部分一 |
分类号: | B244.75 |
页数: | 2 |
页码: | 76-77 |
摘要: | 博览群书先后缓急的顺序。有人问:“程颐先生提出攻读经典要先读《大学》,然后读《论语》与《孟子》,但并没有提到《中庸》,这是为什么?”先生回答说:“《大学》,是垂范后世、确立教化的根本经典,是对天下后世所有人的通论性文字。《论语》与《孟子》,是随机应变、待人接物的具体言语,或者因为一时某事阐释抒发。所以《大学》的规模虽然宏大,但首尾兼备而且纲领清晰可寻,条目分明而且在指导人下功夫修习时井然有序,归根结底无非切合于学者的日常生活。《论语》和《孟子》虽然也与人事相切,但提问的不止一人,所载事项也不止一面,或者前后、深浅没有一定次序,或者贬低赞扬、推崇排斥没有统一的说法,其中有与初学之人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的内容。这是程颐先生之所以强调读书要先读《大学》而后再读《论语》与《孟子》的原因,这基本上是从书的难易、缓急来说的,并非是说圣人的言论有高低优劣之分。至于《中庸》,则是圣人之门传道授业的极致言论,更不是学者能够轻易理解的,所以程颐先生没有急于提及,难道不是在指读通了《论语》《孟子》之后,才能去读它吗?如果不先读《大学》,便不能提纲挈领地去体会《论语》《孟子》中的精微奥妙;如果不参研《论语》《孟子》,便不能融会贯通而体悟《中庸》的归旨宗趣;然而如果不能汇通它们而达到《中庸》的极高境界,又怎么能确立根本,筹备常道,进而畅读天下书,谈论天下事呢?由此观之,致力于做学问,固然不可不先读这四部书;而要读这四部书,又不能不先读《大学》,这道理非常清楚明白。如今的教育,居然舍弃这个不做,反而去强调其他说法,这样做而能不沉溺于虚空、流弊于功利,进而不得罪于圣人之门,那几乎没有啊!” |
关键词: | 辅广 读书方法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