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卷十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785
颗粒名称: 《二程遗书》卷十七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432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七阐述了传授圣人的典籍学说是很困难的,如孔子死后才百十年,传授就已经有了偏差。孔子的学说,如果不是子思、孟子的发扬,则几乎要熄灭了。圣人之道何曾熄灭过,只是人们不实行。
关键词: 理学 二程遗书 注释

内容

14.4 传经为难,如圣人之后才百年,传之已差。①圣人之学,若非子思、孟子,则几乎息矣。道何尝息?只是人不由之。“道非亡也,幽、厉不由也。”②
  [译文]
  传授圣人的典籍学说是很困难的,如孔子死后才百十年,传授就已经有了偏差。孔子的学说,如果不是子思、孟子的发扬,则几乎要熄灭了。圣人之道何曾熄灭过,只是人们不实行。就如董仲舒说的:“周文王、武王的思想并没有消亡,只是幽王、厉王不实行。”

附注

[注释] ①孔子之后,至战国时期,儒家分为八派,按《韩非子·显学》之说,“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荀子)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二程所继承的,是子思、孟子递相传授的思孟学派,此派以外的,在程氏看来,均为“有差”。子思,名孔伋,孔子之孙,相传为曾参的学生,而孟子又学于子思门人。②见董仲舒《对贤良策》。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周代无道之君。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