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易传·坎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656
颗粒名称: 《程氏易传·坎传》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353-355
摘要: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坎传》阐述了那些直言强硬的人,大多忤逆君意;而温厚明辨的人,其意见大多能够实行。不仅进谏国君应该如此,教导人也是这样。教人一定要借助于他自身的长处使之发扬开去,所长之处,就是心中明达之处呀。
关键词: 理学 程氏易传 坎传

内容

10.11 《坎》之六四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①传曰:此言人臣以忠信善道结于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人心有所蔽,有所通,通者明处也,当就其明处而告之,求信则易也,故曰:“纳约自牖。”能如是,则虽艰险之时,终得无咎也。且如君心蔽于荒乐,唯其蔽也,故尔虽力诋其荒乐之非,如其不省何?②必于所不蔽之处推而及之,则能悟其心矣。自古能谏其君者,未有不因其所明者也。故讦直强劲者③,率多取忤;而温厚明辨者,其说多行。非唯告于君者如此,为教者亦然。夫教必就人之所长,所长者,心之所明也。从其心之所明而入,然后推及其余,孟子所谓“成德”、“达财”是也。④
  [译文]
  《坎》卦的六四爻辞说:“一樽酒两簋食,用瓦缶盛了,从窗户里送进这俭朴的食品,最终不会有灾难。”程颐解释说:这是说臣下用忠信善道结君心,一定要从他明达的地方才能深入其心中。人心都有蔽塞的地方,有通达的地方,通达的地方就是明处,应该从他明白的地方告诉他,求得他的听信就容易,所以说:“纳约自牖。”能如此,则即使处于艰险之时,最终也得以没有灾祸。比如君心被荒游佚乐所蔽塞,正因为他被蔽塞着,所以即使极力指责荒游佚乐的不对,怎奈他不省悟呢?一定要从他明白的地方进言而推广到他不明白的地方,就能使他的心醒悟了。自古以来善于谏戒其君主的人,没有不是借助于其明白的地方引入的。所以那些直言强硬的人,大多忤逆君意;而温厚明辨的人,其意见大多能够实行。不仅进谏国君应该如此,教导人也是这样。教人一定要借助于他自身的长处使之发扬开去,所长之处,就是心中明达之处呀。从他心中明达之处入手,然后推广到其他方面,这就是孟子说的“成德”和“达材”呀。

附注

[注释] ①此为《周易·坎卦》六四爻辞。这一爻众解纷纭。就字面说,樽是酒杯,簋(guǐ)是食器,缶是瓦器,取其质朴无华之义。约:指俭约的食品。牖:窗户。程颐解其义说:“大臣当险难之时,唯至诚见信于君,其交固而不可间,又能开明君心,则可保无咎矣。夫欲上之笃信,唯当尽其质实而已。”“所用一樽之酒,二簋之食,复以瓦缶为器,质之至也。其质实如此,又须纳约自牖。”而此条之摘编,只截取其有关“纳约自牖”四字者。②荒乐:耽于逸乐。荒有纵欲迷乱、逸乐过度之义。《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孟子·梁惠王下》:“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③讦(jì)直:指亢直敢言。《论语·阳货》:“恶讦以为直者。”④《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财通材。成德:因其德而成就之。达财:因其材而通达之。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地名

程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