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文集》卷六《论经筵第二札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621
颗粒名称: 《二程文集》卷六《论经筵第二札子》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25-326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文集》卷六《论经筵第二札子》阐述了政事方面有不当之言行,就随事箴规;生活方面有违背持身养生之方的,则及时劝阻。
关键词: 理学 二程文集 程颐

内容

9.4 伊川先生上疏曰:三代之时,人君必有师、傅、保之官。“师,道之教训;傅,傅之德义;保,保其身体。”①后世作事无本,知求治而不知正君,知规过而不知养德。傅德义之道,固已疏矣;保身体之法,复无闻焉。臣以为傅德义者,在乎防见闻之非,节嗜好之过;保身体者,在乎适起居之宜,存畏慎之心。今既不设保傅之官,则此责皆在经筵②,欲乞皇帝在宫中言动服食,皆使经筵官知之。有剪桐之戏,则随事箴规;违持养之方,则应时谏止。③(本注:《遗书》云:某尝进说,欲令人主于一日之中,亲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人之时少,所以涵养气质,熏陶德性④。)
  [译文]
  程颐上疏说:上古三代之时,人君必有师、傅、保等官在身边。“师,是开导教训君主的;傅,是傅佐君主之德义的;保,是保护君主身体的。”后世做事不作根本之计,知道追求治平却不知规正君心,知道规劝君主之过而不知培养其德性。傅佐君主德义的做法,固然已经荒疏不用了;保护国君身体的方法,也没有听人谈起过。我以为傅佐君主德义的方法,就在于防止君主耳闻目见非礼之事,节制君主的嗜好不使过度;保护身体的方法,则在于日常生活都要适宜而不过分满足欲望,存有畏惧戒慎之心。今天既然不设保、傅之官,则这一职责都应落在经筵官身上了,我想请求皇帝在宫中的一言一动,衣服饮食,都让经筵官了解。凡政事方面有不当之言行,就随事箴规;生活方面有违背持身养生之方的,则及时劝阻。(本注:《二程遗书》上说:我曾经向皇帝和皇太后建议希望让皇帝在一天之中,亲近贤士大夫时间多,亲近宦官宫人的时候少,用这样的方式涵养气质,熏陶德性。)

附注

[注释] ①见《汉书·贾谊传》。按《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②经筵:为帝王讲经说史而特开的御前讲席。经筵讲官,宋时有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等。时程颐为崇政殿说书。③《吕氏春秋·重言》:“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随事:随时随地。箴规:劝戒规谏。王符《潜夫论·明暗》:“过在于不纳卿士之箴规,不受民氓之谣言。”④按本注语载《论经筵第一札子》,见《二程文集》卷七。所谓“《遗书》云”,见《二程遗书》卷十八,说:“某旧尝进说于主上及太母,欲令上于一日之中……”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地名

程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