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卷十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608
颗粒名称: 《二程遗书》卷十一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14-315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一阐述了治理政事需要有大纪大纲,又需要具体的礼乐制度。推广这种用心大小的不同,那么用心之小者发展下去,此心可以亡国,用心之大者扩展开去,此心可以兴邦,这两种用心的不同,只在于公心与私心的差别。
关键词: 理学 二程遗书 注释

内容

8.17 为政须要有纪纲文章①,先有司②、乡官读法③、平价④、谨权量⑤,皆不可阙也。人各亲其亲,然后能不独亲其亲。⑥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译文]
  治理政事需要有大纪大纲,又需要具体的礼乐制度,比如率先垂范做好下属的表率,乡官读法,平抑物价,慎重审查度量衡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事。人各自亲敬自己的父母,然后就能使天下人各自都不单单亲敬自己的父母。仲弓曾问孔子:“怎么能够了解天下的贤才而举荐他们呢?”孔子说:“你只举荐你了解的。你不了解的,难道别人就会舍弃吗?”从这问答,就可以看出仲弓与圣人用心大小的区别。推广这种用心大小的不同,那么用心之小者发展下去,此心可以亡国,用心之大者扩展开去,此心可以兴邦,这两种用心的不同,只在于公心与私心的差别。

附注

[注释] ①纪纲:网罟的纲绳,引申为纲领。文章:礼乐制度。《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郑玄注:“文章,礼法也。”朱熹解:“所谓文章者,即是文饰那谨权审量、读法平价之类耳。”②《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③《周礼·地官·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义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法指一年政令及十二教之法。④《周礼·地官·贾师》:“禁贵价者,使有恒贾。”贾即价,物价。⑤《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权量:权与量,测定物体大小、轻重的器具。《周礼·地官·掌染草》:“以权量受之,以待时而颁之。”郑玄注:“权量以知轻重多少。”权轻重,量多少(大小、长短)。⑥按《礼记·礼运》,大同之世,“人不独亲其亲”,小康之世,人“各亲其亲”。此处借用,以引出下文之各举其所知。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