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易传·比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595
颗粒名称: 《程氏易传·比传》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302-304
摘要: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比传》阐述了人君使天下亲附的方法,应该明确显示他亲附之意于天下而已。如以诚意对待外物,以宽恕之意推己及人,施行仁政,使天下人受其恩泽,这就是人君使天下亲附的方法。
关键词: 理学 程氏易传 比传

内容

8.4 《比》之九五曰:“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①传曰:人君比天下之道,当显明其比道而已。如诚意以待物,恕己以及人,发政施仁,使天下蒙其惠泽,是人君亲比天下之道也。如是,天下孰不亲比于上?若乃暴其小仁,违道干誉,欲以求下之比,其道亦已狭矣,其能得天下之比乎?王者显明其比道,天下自然来比。来者抚之,固不煦煦然求比于物,若田之三驱,禽之去者从而不追,来者则取之也。此王道之大,所以其民皞皞,而莫知为之者也。②非惟人君比天下之道如此,大率人之相比莫不然。以臣于君言之,竭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逢迎③,求其比己也。在朋友亦然,修身诚意以待之,亲己与否,在人而已,不可“巧言令色”④,曲从苟合,以求人之比己也。于乡党亲戚,于众人,莫不皆然,“三驱失前禽”之义也。
  [译文]
  《比》卦的九五爻辞说:“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程颐解释说:人君使天下亲附的方法,应该明确显示他亲附之意于天下而已。如以诚意对待外物,以宽恕之意推己及人,施行仁政,使天下人受其恩泽,这就是人君使天下亲附的方法呀。如此,天下人谁不亲附于上呢?如果只是显露小仁,违背道义而求虚名,想要让下面的人亲附,那路子也就狭窄了,难道能得到天下人的亲附吗?帝王们充分显示亲附天下之意,天下自然来亲附。来亲附的就抚慰他们,本不需要故意做出和乐的样子来求得外物的比附,就像田猎中的三面驱兽,禽兽逃去的不去追,自行来的则取之。这是王者功德浩大,所以其民心情舒畅,其乐融融而不知所为。不仅人君比附天下之道如此,大率人之相互亲附莫不如此。以臣下对于国君而言,竭尽其忠诚,贡献其才力,乃是显示其亲附君上之道呀。任用或是不用,在君上而已,不可阿谀逢迎,求得君主亲任自己。在朋友之间也是这样,修身诚意以待来者,至于亲附与否,则在于他人,不可花言巧语做出讨好人的姿态,曲从苟合,去求得别人亲附自己。对于乡里亲戚,对于普通的人,全都如此,这就是“三驱失前禽”的含义啊。

附注

[注释] ①此为《周易·比卦》九五爻辞,九五以阳爻居上卦之中,居中得正,为君位,故言人君之比。比:亲附之意。显比:程氏之解是显示你亲附之道。王用三驱:即网开一面之意。古者圣王狩猎不合围,为禽兽留其生路,以示仁心。三驱:即驱猎者从三面驱赶禽兽。凡向前逃跑的都让其逃掉,只取那些不从王命,不出而反入者,是“失前禽”。②以上一段,江永以为“记录有小差,读者得其大意可也”。煦煦然:显示其惠爱的样子。韩愈《原道》:“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皞皞:《孟子·尽心上》:“王者之民,皞皞如也。”皞皞,广大自得貌,心情舒畅貌。③阿谀逢迎:谄媚迎合奉承。④《论语·阳货》:“巧言令色,鲜矣仁。”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地名

程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