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文集》卷一《论王霸札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593
颗粒名称: 《二程文集》卷一《论王霸札子》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00-301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文集》卷一《论王霸札子》阐述了诚心诚意地行王道就成王道,假借着王道的美名而威霸天下就成霸道了。王道与霸道的不同,只在审察起初一念之微而已。
关键词: 理学 二程文集 论王霸札子

内容

8.2 明道先生尝言于神宗曰①: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复回曲;霸者崎岖,反侧于曲径之中,而卒不可与入尧舜之道。②故诚心而王则王矣,假之而霸则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审其初而已,《易》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者,其初不可不审也。③惟陛下稽先圣之言,察人事之理,知尧舜之道备于己,反身而诚之,推之以及四海,则万世幸甚。
  [译文]
  程颢曾对宋神宗说:能得天理之正道,又能尽人伦关系之极致的,是尧舜之道;运用自己私心,而假借仁义之名而仅得仁义之偏的,是春秋五霸们所行的事。王道平直就像磨刀石,它以人之常情为本,从礼义出发,行王道就像在大路上行走,再没有曲折;霸者的路却是崎岖的,辗转于曲折的小路中,而到底也无法和他同入于尧舜之道。所以诚心诚意地行王道就成王道,假借着王道的美名而威霸天下就成霸道了。王道与霸道的不同,只在审察起初一念之微而已,这就是《易》上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最初一念之微不可不审察呀。希望陛下您考察古代圣王之言,考察人事之理,明白尧舜之道本具备于自身,然后反身求己而诚其心,推广其道而行于天下,那就是天下万世的幸福呀。

附注

[注释] ①此条摘编程颢《论王霸札子》一文而成。宋神宗熙宁二年,程颢以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上此札子。此条阐述其关于王道与霸道的观点。王道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张,即以仁政治天下,以德服人。《尚书·洪范》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的话,孟子有比较明确的王道主张,说“以德服人者王”,“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霸道与王道相对,是先秦法家的政治主张,《史记·商君书》:“吾语公(指秦孝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与(8.16)参读。②《诗经·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砥(di),磨刀石。如砥,言其平坦易行。回曲:曲折。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今本《周易》无此二句,而见于《礼记·经解》。宋林栗《周易经传集解》卷一说:“汉儒引《易》曰‘君子正其始万事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纬书通卦验之文也。”其初:即初始之用心。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地名

程颢
相关人物
宋神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