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易传·遯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560
颗粒名称: 《程氏易传·遯传》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78-279
摘要: 本文出自阐述了《遯》卦是阴气始长的时候,君子明察几微,知小人之道已长,所以应该深自戒惧。但圣人之意并不马上停止他的作为,所以有“把握时机行动,利于小而贞”的教导。圣贤对于天下之势,尽管知道大道将废,但他岂肯坐视其乱而不救呢?一定区区致力于未到大坏之时,强扶阳气君子之道之衰,设置阻力抑遏阴气小人之道的发展,以图天下暂时安定。如果能够做,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圣大贤也肯去做,王允之在汉末、谢安之在晋世就是如此啊。
关键词: 理学 程氏易传 遯传

内容

7.9 《遯》者阴之始长,君子知微,固当深戒。①而圣人之意未便遽已也,故有“与时行,小利贞”之教。②圣贤之于天下,虽知道之将废,岂肯坐视其乱而不救?必区区致力于未极之间,强此之衰,艰彼之进,图其暂安。③苟得为之,孔、孟之所屑为也,王允、谢安之于汉、晋是也。④
  [译文]
  《遯》卦是阴气始长的时候,君子明察几微,知小人之道已长,所以应该深自戒惧。但圣人之意并不马上停止他的作为,所以有“把握时机行动,利于小而贞”的教导。圣贤对于天下之势,尽管知道大道将废,但他岂肯坐视其乱而不救呢?一定区区致力于未到大坏之时,强扶阳气君子之道之衰,设置阻力抑遏阴气小人之道的发展,以图天下暂时安定。如果能够做,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圣大贤也肯去做,王允之在汉末、谢安之在晋世就是如此啊。

附注

[注释] ①按《易》消息卦,《乾》(〓)纯阳,《姤》(〓)一阴始生于下,至《遯》(〓)卦二阴始长。遯(dùn):即遁,隐遁之意。②见《遯》卦之《彖》:“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张伯行解:“乾上艮下,二阴浸长,君子固当知微深戒,见几而遯,以避小人之祸。然乾刚在上,九五当位,而下有中正六二之应,若犹可以有为。故圣人之意犹未遽已,而有与时消息,欲行其道之心。但未能大正,而利于小而贞耳。”③叶采解:“强此之衰,扶君子之道未尽消;艰彼之进,抑小人之道未骤长。”④王允:东汉末大臣,汉献帝时为尚书令、司徒。时汉朝大势已去,天下纷争,他犹谋诛宦官、诛董卓。当不可为之时,欲暂安汉室。谢安:东晋大臣,官至司徒。当晋室屈居东南一隅、摇摇欲坠之时,积极防御,力拒强敌苻坚,一度收复中原失地。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