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文集》卷九《答朱长文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336
颗粒名称: 《二程文集》卷九《答朱长文书》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136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文集》卷九《答朱长文书》,阐述了心与圣人之道相通,然后就能辨别古人言辞的是非了,就像拿着秤去称物体的轻重一样。
关键词: 二程文集 答朱长文书 注释

内容

3.1 伊川先生答朱长文书曰①: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知言”是也。②心不通乎道,而较古人之是非,犹不持权衡而酌轻重,竭其目力,劳其心智,虽使时中,亦古人所谓“亿则屡中”,③君子不贵也。
  [译文]
  程颐给朱长文的复信中说:心与圣人之道相通,然后就能辨别古人言辞的是非了,就像拿着秤去称物体的轻重一样,这就是孟子所说的“知言”。如果心不与圣道相通,而去评价古人的是非,就像不拿秤而去估计物体的轻重,用尽你的眼力,辛苦你的心智,即使不时都估计对了,也不过是古人说的“每每猜测每每猜中”,君子是不看重的。

附注

[注释] ①朱长文:字伯源,见(2.5)注。此条乃摘录程颐《答朱长文书》中一段,中有删节。朱长文与程颐书有“上能探古先之陈迹,综群言之是非,欲其心通默识,固未能也”数句,程颐作了如此答复。②心通乎道:通达事理物理。叶采解:“道者,事物当然之理。通,晓达也。”《孟子·公孙丑上》:“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③时中:不时猜中。《论语·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亿:通臆,猜测。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地名

朱长文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