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货币轻重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832
颗粒名称: (二)货币轻重说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99-1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货币价值与其对象物的价值不等价货币的轻重,是货币价值与货币本身的数量相联系的。
关键词: 货币 轻重 数量

内容

货币的轻重,是货币价值与货币本身的数量相联系的。货币流通数量的多寡是可以依商品流通的需要而自行调节的。但由于国家发行的货币太多,而造成了弊端。“绍兴末,会子未有两淮、湖广之分,其后会子太多而本钱不足,遂致有弊。”①这种由于货币发行数量过多而引起货币价值的贬值,朱熹是看到了的。“或论会子之弊,曰:这物事轻了,是诱人入于死地。若是一片白纸,也直一钱在,而今要革其弊,须得从头理会方得。”②如果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增多,而商品数量不变,则币值下跌而物价上升,即物“重”货“轻”;反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减少,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求,则币值上升而物价下跌。朱熹认为,要解决会子币轻物重之弊,须要从头改革。如以三年为界(期),以旧换新,其结果是,“其数日增,价亦日损”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然朱熹所谓“从头理会”,也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改革方案,只提出了“权物轻重”说。他的学生吴必大在《语类》中记载:“必大因言:‘铁钱之轻,亦缘积年铸得多了,又只用之淮十余郡,所以至此益贱。’先生(朱熹)遂言:‘古者只是荒岁方铸钱,《周礼》所谓“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既可因此以养饥民,又可以权物之重轻。盖古人钱阙,方铸将来添。今淮上亦可且住铸数岁,候少时却铸(次年,臣僚请罢舒蕲鼓铸)。’”①把货币价值的轻重与货币的数量联系起来,以为解决货币权物的轻重在于货币的数量,货币数量少,权物就重,否则就轻,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当货币加入流通的时候,它的价值是已经规定好了的,所以,货币充作价值的尺度并规定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商品的价格由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多寡决定的。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先有商品价值,才有其货币表现。朱熹以货币数量的多寡来权物轻重,不仅颠倒了这种关系,而且似乎否定了货币本身的价值。但货币数量增多,货币价值与其对象物的价值不等价,而出现货币的贬值,造成通货膨胀,这也是需注意的。

附注

①《食货下三·会子》,《宋史》卷一八一。 ②《朱子语类》卷一一一。 ③《食货下三·会子》,《宋史》卷一八一。 ①《朱子语类》卷一一一。

知识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朱熹思想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本书运用哲学逻辑结构的方法,提示了朱子理气先后、理一分殊、格致心思、持敬知行、心性情才、诗理自然的理性精神。以及其天理君权、理欲义利、心术王霸、人伦教育的道德精神。诠释其哲学致广大、尽精微之存在,梳理其思想前后之变化,贯通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结构,肯定其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研究朱子思想的体悟,是当前国内论述朱子思想最全面的著作。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