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的时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808
颗粒名称: 一、生活的时代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6
页码: 30-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的生活时代以及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情况。
关键词: 生活时代 社会经济 科学文化

内容

南宋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由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南移,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北宋末,我国境内北方辽(契丹族)统治者,一面不断对北宋地区进行掠夺性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战祸的苦难;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地区内的人民实行残酷统治。特别是对生女真各部落人民的压榨,激起了生女真族各部的反抗。他们在完颜部酋长阿骨打的率领下,于公元1114年举兵反抗,先后在宁江州(今吉林五家站)的出河店(今吉林扶余县境)两次大败辽军,军势大振。①公元1115年,阿骨打建国称帝,国号大金。②公元1120年,阿骨打攻占上京临潢府。至此,辽在东北地区,为金所占,金成为当时中国东北强大民族。
  金统治者继承了辽统治者对宋的进扰政策,在灭辽以后,立即乘胜进攻北宋。宋徽宗赵佶,闻得金要进扰北宋,连皇帝也不想做了,匆忙传位给宋钦宗赵恒,自己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公元1126年1月,金军包围开封,钦宗既不支持李纲等抗战派将领,也不顾各地“勤王军”的“义军”的到来,而一味向金统治者屈辱投降,割地赔款①,甘当“侄皇帝”②。是年八月,金统治者借口宋不交割三镇(中山、太原、河间),攻破开封。次年俘徽、钦二帝北去,北宋亡。
  公元1127年5月,高宗赵构即帝位于归德(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南宋。赵构不仅继承了徽、钦二帝的屈辱投降政策,而且他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可耻打算:深怕抗金胜利,徽、钦二帝回来夺了他皇帝的宝座,因此,他宁可投降。内奸秦桧③由于窥测了赵构这种心理和对金主和意见的一致,取得了高宗的信任。秦桧被任命为右相兼枢密院事,掌握了南宋军政大权。
  当时李纲等主张抗金,建议联合河北、河东人民的抗金组织。张所在河北团结了几十万义军;宗泽也在开封与各地农民军联合起来,①积极备粮,准备过河(黄河)收复失地。他几次呼吁赵构回开封,都被拒绝。公元1128年,宗泽在三呼“过河”之后,忧愤死去。②
  金统治者对黄河南北人民的压迫非常残酷,不仅任意霸占农田、金银、币帛、子女;而且挨户搜捕成年男子,标价出售,或驱使西夏等地交换战马,在搜捕来的壮丁过多时,便下令活埋;风闻某村抗金,全村杀光,据城抵抗,城破全城杀尽。这就逼得中原广大人民自动聚集起来,依山傍水,连营结寨,打击金贵族军队。当时主要有河东路的红巾军,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的八字军、河北平原的义军和山东梁山泊的水军等。
  南宋人民的灾难,不仅来自金统治者的侵扰,而且来自以赵构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压榨。他们虽然随北宋的灭亡而丧失了原来在中原的土地,但一逃到南方,便借他们的政治特权和南迁混乱之机,疯狂地争夺霸占土地;原来在南方的官僚地主也乘南宋初各州县土地账簿在战争中散失之机,勾结“乡村保正”①,通同作弊,霸占土地。秦桧仅永丰一地(今江苏高淳)就占水田千顷;张俊占田接州连县,年收租米十万斛②;当时长江下游、芜湖的万春、永兴圩,当涂的广济圩都被兼并,就连绍兴的鉴湖,也被“豪族公侵强据”③。兼并之激烈较之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吞噬千家之膏腴、连亘数路之土地,岁收万斛的官僚,是北宋以来所没有的。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赋税剥削十分苛重,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就以两税来说,在正税外加征“正耗”、“加耗”、“和籴米”、“斗面米”等,比原定额增加五至七倍④;身丁钱(人头税)也在正税之外加征“大礼钱”、“纲夫钱”、“免夫钱”和“赡军月桩钱”等等。此外,还有“经制钱”、“曲引钱”、“卖纸钱”、“户长甲帖钱”、“保正牌限钱”、“牛革筋角钱”、⑤“进际税”等,不可胜计。到孝宗赵昚时,杂税已达正税的九倍。正如朱熹所揭露:“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⑥
  土地兼并,赋税繁多,使得南宋社会危机加深。但是,南宋的统治者不是整顿吏治,而是醉生梦死,以高宗赵构为首的官僚统治者大造宫殿、花园,搜括天下的奇花异石,抢掠江南的美女歌妓,或闲游于亭台楼阁之间,或醉酒于山珍海味之席,置复仇抗金于不顾。真是“酣歌深宫,啸傲湖山,玩岁愒日,缓急倒施”。①当时有个诗人林升,怀着悲愤的心情,在《题临安邸》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的调子虽然低了一点,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统治集团腐化堕落的情况,揭露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情景。这种情况,连统治集团中较有气节的官吏和士大夫都是不满的。
  南宋人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破家荡产,沦为官私佃客;同时遭受金统治者的蹂躏②,人民实在无法生活,只得四出逃亡或起而反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湖南常德一带农民在钟相、杨么领导下爆发反抗运动③。公元1143年到1149年又爆发“管天下”、“满山红”、俞一、杜八子、何白旗等领导的农民运动;公元1149年还发生了施全劫杀秦桧的事件,表示了人民对投降派的愤恨。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湖南郴州爆发李金领导的农民运动。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湖北荆南有赖文政领导的农民运动。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湖南有少数民族人民在陈峒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广西则爆发了由李楫领导的农民运动。南宋王朝一建立,农民运动就接连不断,空前频繁。就在朱熹生活的时期内,大小不下数十次,他们不仅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把反对贵贱等级和贫富不均结合起来,而且把反对民族压迫,民族投降和反对统治者赋税地租剥削结合起来①,严重威胁着统治的巩固。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现实,不少思想家忧国忧民,劳思苦想,研求救治的方案。尽管他们所依附的阶层、集团不同,对社会冲突症结所在的分析、体认不同,个人的习学、教养不同,而其救治方案也不同。但其目的则是相同的,这就是挽狂澜于既倒,救国救民。朱熹就是肩负着这个重大任务而登上历史舞台,把理学系统化的。

附注

①宋徽宗赵佶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冬,十月,女真阿骨打叛辽,取宁江州,……辽防御使大药师奴被获,阿骨打阴纵之,使招谕辽人,遂引兵还。”(《金灭辽》,《宋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二)“十一月,辽主……乃以司空莆嗣先为东北路都统,萧挞不野副之,发契丹、奚军三千及中京禁兵七千,屯出河店。……阿骨打率众来御。……黎明,至混同江,辽兵方坏凌道,阿骨打选壮士十人,击走之。因帅众继进,遂登岸,与辽兵遇。会大风起,尘埃蔽天,阿骨打乘风奋击,辽兵溃,将士多死。”(《金灭辽》,《宋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二) ②“〔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春正月,壬申朔,女真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金灭辽》,《宋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二) ①若议和,“当输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头,表段(缎)百万匹。尊金帝为伯父。……割中山、太原、河间三镇之地,而以宰相亲王为质,送大军过河,乃退耳。”(《金人入寇》,《宋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六) ②“称伯大金皇帝,侄大宋皇帝,金币、割地、遣质、更盟、一依其言。”(《金人入寇》,《宋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六) ③“初,桧从二帝至燕,金主以桧赐挞懒(金军事首脑),为其任用,挞懒信之。及南侵,以为参谋军事,又以为随军转运使。”(《秦桧主和》,《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公元1127年秦桧被金贵族俘虏后,曾替赵佶上书女真贵族统治者,建议派一宋臣去说赵构屈膝称藩,秦桧表示愿意担任这个角色,取得了金的信任。公元1129年,秦桧充当挞懒的军事参议,随挞懒到淮东。金攻楚州,不能破,秦桧代挞懒作檄文,劝说楚州军民投降。由于秦桧投敌有功,所以女真贵族挑选他为内奸,派到南宋。可是秦桧却掩盖了自己投敌的罪行,“自言杀金人监己者,夺舟而来”。(同上)当时很多人对于秦桧的谎言就有怀疑:“朝士多疑其与何?、孙傅等同被拘执,而桧独还;又自燕到楚二千八百里,踰河越海,岂无讥诃之者,安得杀监而南。就令从军挞懒,金人纵之,必质妻属,安得与王氏偕?惟范宗伊及李回二人素与(秦)桧善,尽破众疑,力荐其忠。桧入对,首奏所草与挞懒求和书。帝谓辅臣曰:‘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既闻二帝、母后消息,又得一佳士也。,先是,朝廷虽数遣使于金,但且守且和,而专意与敌解仇息兵,则自桧始。”(同上) ①见《捕贼下》,《宋会要·兵》十三之一。 ②“〔高宗建炎元年〕六月,乙酉,以宗泽为东京留守。……〔宗泽〕因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上疏请帝还京师。……宗泽既招集群盗,聚兵储粮,结中路义军,连燕赵豪杰,自谓渡河克复,可指日计,前后请帝还京二十余奏,皆为黄潜善、汪伯彦所抑。潜善、伯彦又疑泽为变,以郭仲荀为副留守以察之。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卒,年七十。”(《宗泽守汴》,《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一) ①《官田杂录》,《宋会要·食货》六一之一。 ②《市籴考》,《文献通考》卷二十。 ③王十朋:《鉴湖说·上》,《梅溪文集后集》卷二十六。 ④“正税之外,科条繁重,税米一斛有输及五、六斛;税钱一千有输及七、八千者,如所谓和籴米与所输正税等而未尝支钱。他皆类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二) ⑤见赵汝愚:《请蠲减江西月椿钱物疏》,《历代名臣奏议》卷一〇八。 ⑥《朱子语类》卷一一〇。 ①《汪立信传》,《宋史》卷四一六。 ②“金人未到而溃散之兵先之,金人既去而袭逐之兵继至。官兵盗贼,劫掠一同;城市乡村,搜索殆遍。盗贼既退,疮痍未苏,官吏不务安集而更加刻剥。兵将所过纵暴而唯事诛求。嗷嗷之声,比比皆是,民心散叛,不绝如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一) ③“钟相,武陵人……自号天大圣,言有神灵与天通,能救人疾患;阴语其徒,则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了。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持此语以动小民,故环数百里间小民无知者,翕然从之,备粮谒相,谓之拜父(爷),如此者二十余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一,建炎四年二月) ①钟相农民军原来就是一支人民抗金的队伍。公元1127年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要各地军兵“勤王”。钟相的儿子钟昂便率领部队,赶到南京抗金。后来赵构妥协投降,决计南逃,遣散各地“勤王”军。钟相等农民领袖认识了赵构投降的面目,才举而起义。但当金贵族的傀儡——伪齐政权,妄图利用钟相、杨么农民军的力量,“联军灭宋”时,杨么坚决拒绝,并当场撕毁了伪齐的官诰,并杀了伪齐的三十五名说客。事后,周伦把农民军拒抗金军、伪齐诱降的严正立场通知宋政府,要宋加强稽察,勿放奸细进来。宋王朝也乘机向杨么劝降,杨么严正拒绝,显示了中国农民军的优良传统。

知识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朱熹思想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本书运用哲学逻辑结构的方法,提示了朱子理气先后、理一分殊、格致心思、持敬知行、心性情才、诗理自然的理性精神。以及其天理君权、理欲义利、心术王霸、人伦教育的道德精神。诠释其哲学致广大、尽精微之存在,梳理其思想前后之变化,贯通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结构,肯定其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研究朱子思想的体悟,是当前国内论述朱子思想最全面的著作。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