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杨时的家风、家学、家教的当代启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488
颗粒名称: 四、杨时的家风、家学、家教的当代启示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026-0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时的家风、家学、家教的当代启示,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为本位的,所以人们对家庭教育尤其重视。杨时自幼就有志于儒家道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他学有本原,行无玷缺,言正而行端,德宏而学粹,网罗百家,驰骋千古;辩邪说以正人心,推圣学以明大义;陈疏义,足以扶国本于当时,注经义可以开来学于后世。
关键词: 杨时 家风 家学 家教

内容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为本位的,所以人们对家庭教育尤其重视。杨时自幼就有志于儒家道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他学有本原,行无玷缺,言正而行端,德宏而学粹,网罗百家,驰骋千古;辩邪说以正人心,推圣学以明大义;陈疏义,足以扶国本于当时,注经义可以开来学于后世。他“倡道东南”,师承“二程”,以儒学为核心,吸收释、道精粹,又吸收当时其他学者,如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传之剑浦罗从彦,再传延平李侗,“三传而及朱子,开闽中道学之脉”。②他是“程氏正宗”,又是“道南第一人”,“闽学鼻祖”,是中国传统儒学和宋明理学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是由洛学逐步向闽学过渡、最终建成闽学思想体系的中间环节和渊源所在,因此,活出了人生的光彩,活出了人生的尊严和价值。杨时做人重伦理,重内省修养,重立志和节俭,激励后辈立大功、致大化、振大名,告诫子弟切莫染上贪求安逸、不学无术、妒贤嫉能、游手好闲,趋炎附势等恶行而辱没家声,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后人借鉴的。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十分可叹可悲的!一个没有坚定信念的家族也是没有希望的家族!
  杨时是儒家思想忠实的拥护者,其思想基点是儒家思想,其范围并未超出传统儒家伦理的框架。他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基调,讲究忠、孝、仁、义,要求子弟精忠报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他以诚为核心,赋予诚意直心、忠信、自然随顺天道的内涵;他反对私意、争胜急利之心以及权谋机巧,并将诚意上升为天道,以天道自然说明人道自然;他一生求仁,热爱生命,敬畏生灵。这些都是值得后人敬畏的。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有爱心是积德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善中一大功课。爱心的具体表现是同情穷苦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然,任何历史文化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为其服务的特定时代和特定人群对象,杨时家教中的内容也存在特定的历史内涵和局限性的,如“官本位文化”、“学而优则仕”等。仕当然要学而优,然而不能仅仅“学而优则仕”,各行各业的工作也都要德、才、健兼备。今天的人们,不能苛求古人。
  杨时强调品德修养,注重人格完善、德才兼备的思想,是值得人们反思和借鉴的,尤其是在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杨时的家教观念,如果加以适当改造,则可成为我们有益的思想资源。后人应本着诚心,学习杨时的精神,继承其思想中的精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先进文化。
  (作者系武夷学院旅游学院教授,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贝)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共收集文章47篇,诗词12首。这些文章有的从杨时的家训和族规入手,深入阐述堪称楷模的杨时家庭教育;有的从杨时的教育哲学角度,探索杨时教育思想的深刻哲理;有的从当代教育的利弊,引申出杨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观;也有的从杨时思想与精神中吸取营养,看到和领悟到杨时文化的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还有的从先贤杨时与“理学名邦”延平的文人交往史,阐述杨时与南平的不解之缘;更有的从歌颂杨时的诗赞中,体会到历朝历代人民对杨时的不尽思念和无限敬仰。

阅读

相关人物

兰宗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