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体认天理”:宋代“内圣”思潮的先驱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178
颗粒名称:
二、“体认天理”:宋代“内圣”思潮的先驱者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3
页码:
95-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的“内圣”学说主要是“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这是继承了杨时的“体验未发”功夫和罗从彦的“静中观理”的理论素养而有很大的创新,并且提出了“融释”的贯通功夫,在“道南一脉”中完成其总结者的任务,并开创了“内圣”学说的构建的先河。
关键词:
体认天理
思潮
默坐澄心
内容
李侗的“内圣”学说主要是“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这是继承了杨时的“体验未发”功夫和罗从彦的“静中观理”的理论素养而有很大的创新,并且提出了“融释”的贯通功夫,在“道南一脉”中完成其总结者的任务,并开创了“内圣”学说的构建的先河。
李侗的“默坐澄心”的功夫是李侗颇具特色的修养路径。朱熹曾指出:“明道教人静坐,李先生亦教人静坐,看来须是静坐,始能收敛。”(《延平李先生答问后录》,《朱子全书》第三十册,上海古籍,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45页)他还说:“李先生终日静坐,而神采精明,略无溃堕之气”。(同上)李侗的“静坐”是为了“澄心”,就是排除一切的杂念,调动主观能动性。这就把先秦以来以顿悟来探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发挥到极致。李侗认为:“大率有疑处,须静坐体究,人伦必明,天理必察。于日用处著力,可见端绪”。(《延平先生师弟子答问》,同上,第341页)李侗还强调:“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虽一毫私欲之发,亦自退听矣。久久用力与此,庶几渐明,讲学始有力也。”(同上)因为李侗认为:“心体通有无,贯幽明,无不包括。与人指示与发用处求之也。”(同上,第331页)他又说“人之一体,便是天理,无所不具备”。(同上,第332页)关于这个“心”的意蕴,李侗做了阐述:“更心字亦难指说,唯认取发用处是心”。(同上,第331页)若要两者统一起来就是要“养气”。李侗说;“养气大概是要得心与气合,不然,心是心,气是气,不见所谓集义处,终不能合也。”(同上,第337页)所以朱熹说:“近日求之。颇见大体,只是要得心气合而已。”(同上)因为“生气无不纯朴,而流动发生自然之机又无顷刻停息,愤盈发掖,触处贯通,体用相循。初无间断”。(同上,第332页)只有这样,才能“体认到此纯一不难处,方见浑然与物同体气象。”(同上)李侗还一再嘱咐朱熹:“须就事兼体用下功夫,久之纯熟,渐可见浑然气象矣。”(同上,第339页)朱熹也指出这个境界是:“存之不已,及其充渍盛满,啐面盎背,便是塞乎天地之气象,非求之外也。如此则心气合一,不见期间,心之所向,全气随之。”(同上,第337页)这就是儒家得道时的“气象”境界。而这个“气象”也是“在喜怒哀乐未发之前,而求所谓中”(《延平先生答问后录》,同上,第347页)的状态。再者,李侗还提出“融释”的概念。“融释”即是对一事或一物清楚了解,融通释别。李侗批评以往学者不知“融释”。他说:“学者之病.在于未有洒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持守,不过苟免显然悔尤而已。若此者,恐末足道也。”(同上,第350页),他进一步指出:“今人之学与古人,如孔门诸子,群居终日,交相切磨又得夫之为之依归,日用之间,观感而化者多矣。恐于融释而脱落处,非言说所及也。”(同上,第350-351页)朱熹也曾感叹道:“常切静坐思之,疑于持守及日用尽有未合处,或更有关键未能融释也。”(《延平先生师弟子答问》,同上,第323页)
虽然李侗拙朴、好静坐、不喜著书、作文,醇然有处士之风;但他的片言纸语已构成他自己的学说特点。李侗的“体认天理”学说的终极追求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同上,第329页)的“人与天一体”的崇高境界。朱熹也体会到李侗这个境界,他在李侗的祭文中写到“体用混圆,隐显昭融”。(《延平先生答问后录》同上,第348页)清康熙四十五年康熙帝御笔“静中气象”四字赐李氏家祠。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吉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