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故里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在建阳》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068
颗粒名称: 朱熹故里行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7
页码: 190-19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朱熹故里行改革的春风给建阳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带来勃勃生机,展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昌盛。
关键词: 朱熹 故里 福建

内容

画面:建阳全景。南闽阙里坊。水南桥二水交汇处。 福建武夷山南麓,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名叫建阳。远在新石器年代,这里就孕育了古越文化。八百年前理学家朱熹在此定居讲学,于是历史给这儿留下了一个美称:“南闽阙里”。意思是南方孔子朱熹的讲学地。别小瞧“阙里”这个词,“北孔南朱”,中华大地除山东曲阜外,第二个有资格称上“阙里”的地方就是建阳。 建阳是座风景秀丽的山城。卧牛山蜿蜒于北,鲤鱼山回溯樟滩,四周碧野环合,双溪汇流其间。市区被二水分成城区、水南、童游三镇,三桥飞架,又将三镇连成一体,组成一座生机勃勃、现代气息与古典文明相交映的新城市。
   画面:青山瀑布。红花绿树翠竹。书坊饶坝古石桥。鲤鱼山宝塔。郭沫若墨迹特写。 这是地球同一纬度上一块难得的绿洲,钟天地之灵秀,得山水之精英。山岳之灵和人文之秀相辉映,给这块古老的土地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成为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半月形旅游网中的重要景点。 早在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游武夷旅次建阳,为此地山川秀色所动,挥毫留下了“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的墨宝;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生前视察此地时曾高兴地连声称赞:“这是一个好地方。” 最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山光秀色,而在于这里有着大气包举的古文化内涵。如果你有暇到建阳一游,这儿的自然风光和至今犹存的古塔、古牌坊、古寺庙、古石刻、古墓葬,定能使你感受到建阳山川景色之秀丽,历史文化之深厚。画面:考亭山水风光。西门电站。石牌坊特写。破石古樟。配乐声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就是朱熹讲学的地方——考亭。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时“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前来求学”,建溪河畔,书声琅琅,为中国文化史添上一道光彩夺目的风景线。 朱子桑梓之地建阳,文公流风相继,留下众多文公遗迹。近年海内外学者、朱子后裔、中外游客怀着崇敬之情,一批批前来祭祀先贤、旅游观光。历史风雨无情,这座明嘉靖年间修建的石牌坊历尽艰难却仍幸存于世。碑坊造型古朴,器宇轩昂,石面分别雕有长龙、麒麟、奔羊、凤凰、仙鹤、双狮戏球等瑞兽祥禽,雕工精细,神态活现,呼之欲出,吉光片羽,向人们倾诉当年的辉煌。 考亭破石,古称萧屯。饱学之士刘勉之曾隐居在萧屯草堂,朱熹年轻时常到萧屯向刘勉之请教。刘勉之看中朱熹年轻有为,他日可成大器,遂将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第二年,17岁的朱熹自报建阳籍参加建州乡举。如今萧屯草堂前这棵饱经沧桑的古樟依然枝繁叶茂,更新奇的是树干有个小洞,从小洞往里张望,古樟中空,居然有尊古佛端坐其间,世代享受人间香火。这留给游人一个难解之谜,这尊古佛是如何从这小洞孔安放其中呢?
   画面:马伏朱熹母墓。社洲朱塾墓。东山村古巷古井。云谷山庐峰、西山古石刻。
  由考亭往西10公里,即到达朱熹中年为母守孝而建的马伏寒泉精舍。朱熹利用守孝之机总结生平所学,著书立说。如今精舍虽圮,然朱熹母亲祝氏夫人墓完好如初。同时修复的还有位于莒口社洲的朱熹长子朱塾墓。 位于莒口东山村境内的云谷山和西山,曾是朱熹和他的大弟子蔡元定隐居读书的地方。山中树木苍翠,涧水长流,山顶白云缭绕,虚无缥缈,是个清幽、恬静、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朱熹中年时,隐居寒泉、云谷两地长达10年之久,史学界认为这是“考亭学派”开创阶段。画面:朱熹墓。思源亭。朱子后裔扫墓(资料)。 由莒口往西北行60公里,进入黄坑镇境内,朱熹与夫人刘氏合葬墓座落在大林谷中。朱子陵墓规模不大,两旁山脉逶迤延伸,远眺似风吹罗带飘拂,透过这质朴无华的布局,我们仿佛感受到朱熹“君子固穷”的好风范,怀古之情幽然而生。平日此地游人不绝,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自海内外各地的朱子后裔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韩国朱子后裔于此修建“思源亭”,以寄托不忘先祖慎终追远之情。画面:大潭山朱子阁。 “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朱熹生于尤溪,寓居崇安五夫,青年入籍建阳,此后在建阳共生活了20多年,最后安息在黄坑大林谷。“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为了纪念朱熹,市政府在潭山公园内建起朱子阁,它矗立在长满松柏的小山坡上,山阁一体,地势赫然。从阁上远眺,二水交汇,三桥飞架,青山四合,高楼林立,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画面:长坪〓山书院遗址。崇雒宋慈墓。大潭山宋慈亭。童游“敬慈楼”。 除朱熹外,古建阳有众多知名学者留芳于世,“程门立雪”的典故脍炙人口,其中主人翁之一游酢是建阳长坪人。他所创办的“〓山书院”遗址犹存。 “法医学鼻祖”宋慈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宋慈撰写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著作。“潭阳一亭凌空立,巷陌人家话宋慈。”此亭落成后,游人络绎不绝,表达了人们对这全世界著名法医学家的无限怀念。
   画面:书坊书林门。古街古巷、楠木厅。积墨池。
   儿郎伟,抛梁东,
   书籍高丽日本通。
   儿郎伟,抛梁北,
   万里车书通上国…… 自宋以来,建阳成为全国雕版印刷三大中心之一,史称“图书之府”。古人将朱熹著作和书坊雕版相提并论,颂之曰:文公之文,如日丽天;书坊之书,犹水行地”。
   这座高高耸立的“书林门”,默默地向世人昭示当年书市“文人学士趋之若鹜,客商贩者往来如织”的盛况。
   书林门附近的低处如今尚存一口积墨池,系当年印书墨水汇集处,游人至此常慕名前往参观。
   画面:馆藏“兔毫盏”。 令建阳扬名海内外还有建窑烧制的黑釉“兔毫盏”,又称“建盏”。这种饮茶小碗釉彩晶莹,巧夺天工,宋时就流传到日本。“兔毫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苏东坡、范仲淹、黄庭坚等宋代名人都曾留下了赞誉建盏的诗文。
   画面:水南清莲寺。 佛寺道观,丰富了建阳古文化旅游的内容。位于水南宝山山麓的清莲寺,是市佛教协会所在地。汽车可直通寺院大殿前。大殿雄伟庄严,风景恬静优雅,幽花、疏竹四时掩映,得闲投入此大自然的怀抱中,清风拂面,空气清新,闻也甜丝丝,吸也香喷喷,无穷乐也!
   画面:水吉大觉寺。藏经阁。 从建阳驱车经水吉往南行六公里,至江埂佛山脚下,再沿简易公路盘绕而上,一下车就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佛教圣地——大觉寺。这里群山拱抱,古树交柯,沿寺前台阶拾级而上,迎面是庄重堂皇的高大山门,一对大石狮雄踞左右,俯视人世沧桑。与其它寺院不同的是,大觉寺原是一座藏经楼,系宋末元初建筑,所藏经书均为宣纸雕版印刷的线装古经。
   画面:白塔山。龙济道院。 建阳与武夷山星村交界处,有座道教名山白塔山,山上有始建于唐代龙济道院。传说唐贞观年间有三位美丽的姑娘在山上得道成仙。白塔山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夜宿龙济院,次日凌晨三、四点登上烧香顶,静静地坐在山顶大石块上,“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山低,”当红彤彤,灿烂夺目的旭日终于翻滚出来时,群山万木仿佛一下子都苏醒过来,游人心旷神怡,感到人应该象大山那样庄严坦荡;象朝阳那样喷薄炽热。
   画面:庵山十景。 建阳自然风光秀丽。城郊东南方向10公里处的庵山,人称“潭东第一名山”,是假日游玩的好去处。传说唐代有位处士结庵其山。庵山南峰多奇石,如斧劈刀削,峥嵘险峻,俗“称关刀峡”,北峰有灵泉,俗称龙井。盛暑季节,山上仍是一个清凉世界,深深吸一口这儿的空气,你会感到沁人心脾的舒畅。若雨中登山,朦朦雨雾,山在虚无缥缈之中,别有一番情趣。最高处俗称“玉皇顶”,海拔千米,前人赞曰:“众山皆小皆拱护,孤峰独耸独称尊。”登临其上,开人心胸,壮人豪情,怡人心情,催人奋起。
   画面:黄坑大竹岚。
   位于建阳西北角黄坑镇的大竹岚,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一部分,是个格外撩人眼目,怡静迷人的旅游胜地。 大竹岚地形地貌奇特,周围大山环抱.中部开阔平缓,形成一个类似“竹篮”的高山小盆地。这片方圆数十公里的森林,浓浓郁郁,莽莽苍苍,被誉为大型亚热带天然植物园。林中古木参天,藤萝密布,密林深处有数不清的奇花异木,名贵药材,珍禽奇兽。其中不少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人称“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曲径通幽,穿过层层竹林,山溪边有块巨石,仔细一看,这块巨石由三块大石支撑着,叫“唐石”。传说是唐代异人架以游息之所,黄坑古时称唐石里,其缘由在于此。
   画面:坳头农民度假村。竹林深处。 山越来越高,林越来越密,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有一个农家办的度假村。这里青山四面合,翠竹满山坡,庭院深深,满目皆绿。白天领略大竹岚风光,恍若置身于桃花源中;夜宿群山环绕、涧水长流的农家旅游渡假村,主人淳朴厚道,待客热情周到,别有一番情趣。游人情不自禁地说:到了福建没到武夷山是遗憾,到了武夷山没到大竹岚也是遗憾。
   画面:林荫公路。铁路。武夷机场。城区繁荣街道。商场。 与武夷山毗邻的建阳是闽北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公路四通八达,横南铁路横穿过境,武夷山机场离建阳城区仅40公里,给前来旅游观光、洽谈商贸、合资办厂者带来极大便利,城区人口密集,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商场、宾馆、酒店、影院、歌舞厅遍布城区三镇,各种服务设施完善。
   画面:茶山莲田。笋干、香菇等名土特产商店。 好山好水有好茶,诗人陆游曾誉“建溪官茶天下绝”。优良品种有贡眉白茶、银针、正山小种、高山云雾茶等。“建莲”是建阳历史悠久的名特产品,粒大色白,耐煨易熟。板栗,俗称栗子,流传是添子添福的福果,本地风俗新嫁娘必带一盒到夫家,以求早生贵子。
   画面:宾馆。歌舞厅。小吃街。
  建阳距武夷景区仅35公里,游览景区当天可往返,许多客人游完武夷山,吃住在建阳,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夜幕降临,万盏灯火象繁星闪烁。夜是迷人的,人是轻松愉快的,绚丽多彩的夜生活,反映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发达的水准。置身这充满生机的氛围中,你必能感受到生活的芬芳。
   画面:群山。红日初升。市区人流。
   配乐歌声起: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苍生厚土,方圆三千里舆图添异彩;
   古邑新姿,上下四千年历史续华章。 改革的春风给建阳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带来勃勃生机,展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昌盛。开放的城市欢迎海内外四方来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愿天下友朋多到朱熹故里建阳来。

知识出处

朱熹在建阳

《朱熹在建阳》

出版者:政协福建省建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记述的是搜集整理朱熹与建阳有关文献、资料,对朱熹在建阳的行踪、事迹、遗址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同时也介绍了现代名人对朱熹的评价,朱子学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