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退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3979
颗粒名称: 3.退庵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152-153
摘要: 本节记载了北宋理学大师、道南学派第二传人罗从彦延平寺僧退庵之间的交往情况,并收录了与他们之间的交往诗作。
关键词: 罗从彦 退庵 交往

内容

“退庵”是延平当地的一位寺僧,罗从彦与之交往的具体情况,似乎只有一首《题德士退庵》可见一斑。
  题德士退庵①
  牛头山顶鏁烟霞,檐月松风即我家。筏渡有情新活计,袋空无物旧生涯。
  已将黄叶分双手,却捃(拾取、摘取)白茅占一窊。会得懒慵归去路,索然忘鸟更忘花。
  宝剑沈沙世已倾,千年波浪未能平。空馀故垒邻沧岛,那复雄兵出郡城。
  淮上何人祠许远,海中无客葬田横。夜间有气干牛斗,洒泪空含万古情。
  该诗主要收录于《南平县志》,其他地方典籍几乎少见记载。这里所谓的“德士”,其实是北宋排佛事件中对僧人的一种改称,其得名原因来自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的一次“伟大创举”。
  作为一名狂热的道教信徒,宋徽宗曾自封为神霄帝君、道君皇帝。其统治期间,由于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不断强大,国内民族矛盾不断上升,一些道士便乘机提出佛教是“金狄之教”,鼓吹崇道排佛,在宗教上恢复华夏正统。于是,在林灵素等一班人的蛊惑下,宋徽宗便于宣和元年(1119)正月下诏,令: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妄图把佛教完全并入道教之中。对此,《佛教人物传》所列示的“天宁明禅师《佛祖纲目》”也有记载说:初道士林灵素以妖术谒蔡京,京引见帝,帝信之,赐素金门羽客,自号教主道君皇帝。诏改天下大寺为神霄玉清万寿宫,改佛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称德士,行称德童。法师永道等相向泣曰:“佛法至此,幸生犹死。”亟诣政府陈状。翼日,伏宣德门极陈其不可,帝大怒,收道付开封狱……汝州天宁明禅师者,改德士日,登座谢恩毕,乃曰:“木简信手拈来,坐具乘时放下。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敛目而逝。又平江府明因昙玩,因改德士,入头陁,岩食松自全。后依克勤,因举桴鼓,顿明大法。住院后,凡有所问法,皆对曰:“莫理会。”故人亦称为莫理会长老。①
  虽然,宋徽宗晚年极力推行佛教道教化,力图用道教来为自己的统治抹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但他所面对的佛教,毕竟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的宗教理论体系、完善的修习制度、庞大的严谨教团组织的世界性宗教.不是仅凭宋徽宗的一道诏令就可以迅速改变成另一种宗教的。因此,宋徽宗最终还是在僧俗信众的一片反对声中.不得不于翌年收回成命,诏令僧尼恢复形服,废去“德士”等称号。
  由于宋徽宗下诏将僧人改称为“德士”的时间仅仅维持了两年左右(11191120),且这两年也是罗从彦回到罗源里讲学授徒的确切时段,因此基本可以断定他的这首《题德士退庵》就是写于延平的。

附注

①(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八·七律》,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951—952页。 ①http://cidian.foyuan.net/listl35/343/佛缘网站,佛教大词典《佛教人物传》弟343页。

知识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北宋理学大师、道南学派第二传人罗从彦的生平事迹、学派研究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罗从彦的故里的建筑、名俗和历史文化发展与现代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罗从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