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戊午所聞 27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3738
颗粒名称:
戊午所聞 27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一〇一一-一〇一二
摘要:
本文为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録卷第三十八沈僩録的戊午所聞语录 27。
关键词:
朱熹
语录
沈僩録
内容
伯恭、子約宗太史公之學,以爲非漢儒所及,某常痛與之辨。[一二九]子由古史言馬遷「淺陋而不學,疏略而輕信」。此二句最中馬遷之失,伯恭極惡之。古史序云:「古之帝王,其必爲善,如火之必熱,水之必寒:其不爲不善,如一騶虞之不殺,竊脂之不穀。」此語最好。某嘗問伯恭:「此豈馬遷所能及?」然子由此語雖好,又自有病處,如云:「帝王之道以無爲宗」之類。他只説得箇頭勢大,然下面工夫又皆空疏。[一三〇]亦猶馬遷禮書云:「大哉禮樂之道!洋洋乎鼓舞萬物,役使群動。」説得頭勢甚大,然下面亦空疏,却引荀子諸説以足之。又如諸侯年表,盛言形勢之利,有國者不可無;其末却云:[一三一]「形勢雖强,要以仁義爲本。」他上文本意主張形勢,而其末却如此説者,蓋他也知仁義是箇好底物事,不得不説,且説教好看。如禮書所云,亦此意也。伯恭極喜渠此等説,以爲遷知「行夏之時,乘殷之辂,服周之冕」,爲得聖人爲邦之法,非漢儒所及。此亦衆所共知,何必馬遷?然遷嘗從董仲舒游,史記中有「余聞之董生云」,此等語言,亦有所自來也。遷之學,也説仁義,也説詐力,也用權謀,也用功利,然其本意却只在於權謀功利。又如伯夷傳,[一三二]孔子正説伯夷「求仁得仁,[一三三]又何怨」!他一傳中首尾皆是怨辭,盡説壞了伯夷!子由古史皆删去之,盡用孔子之語作傳,豈可以子由爲非,馬遷爲是?可惜子約死了,[一三四]此論至死不曾明!聖賢以六經垂訓,炳若丹青,無非仁義道德之説。今求義理不於六經,而反取疏略淺陋之子長,亦惑之甚矣!
附注
[一二九]常 徽州本、成化本作「嘗」。 [一三〇]然 徽州本、成化本無。 空疏 徽州本、成化本同,王本爲「疏空」。 [一三一]其 徽州本、成化本無。 [一三二]又如伯夷傳 徽州本同,成化本無。 [一三三]正 徽州本同,成化本無。 [一三四]子約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子由」。
知识出处
《朱子语录》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为底本,汇校众本。此书特点在于首次整理出版在体例上有别于“语类”体的“语录”体,为学界研究朱子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