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饮一杯我心中永远的“大红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97
颗粒名称: 另饮一杯我心中永远的“大红袍”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84-286
摘要: 本文讲述了我问耳边清风你在等什么茶说我在等一份缘我问足下轻沙你在等什么茶说我在等我自己林静雅在武夷山“印象大红袍”的舞台上,有这么一段独白,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等难得的这样一份缘,越过台湾海峡与武夷山秀丽的山水及丰富的人文相遇;是这样难得的一份缘,踏上先哲曾走过的足迹,我穿越时空与八百多年前的朱子相应,沈醉在朱子浩瀚哲思意蕴中。朱熹也关注到儿童心理发展,从洒扫等近处之事学起,掌握循序渐进,学不躐等的教育原则。由于个人在台湾现职为小学老师,因此对于朱子蒙学教育思想特别感兴趣,也对于五夫镇朱子学校的参访相当期待。
关键词: 大红袍 武夷山

内容

我问耳边清风你在等什么茶说我在等一份缘我问足下轻沙你在等什么茶说我在等我自己林静雅在武夷山“印象大红袍”的舞台上,有这么一段独白,深深触动着我的心。
  是的,我在等什么呢?等难得的这样一份缘,越过台湾海峡与武夷山秀丽的山水及丰富的人文相遇;是这样难得的一份缘,踏上先哲曾走过的足迹,我穿越时空与八百多年前的朱子相应,沈醉在朱子浩瀚哲思意蕴中。
  是的,我在等什么呢?等这一刻寻回真正的自己,从飞机起飞的那一刻起,整整八天朱子之路的行程,我抛开了原来忙碌的生活,我卸下扮演的许多角色,不再是个妈妈、不再是位教师,不再像陀螺般忙碌的转呀转,离开原有的生活,我才可以完全的放下,并且完全沉淀心灵,悠闲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武夷山的茶怎么喝——放下,这次我试着放下原有的生活步调及忙碌,饮一杯好茶…… 朱子学说如一杯上好的“大红袍”,传说中一位赶考的书生因病喝了大红袍而痊愈,中举后将皇帝所赐大红袍披于此茶叶而得名,而朱子学说之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亦如大红袍,孔孟思想没有朱子的发扬光大无以传承,儒家思想因朱子这一壶“大红袍”而得以苏醒。朱杰人教授在鹅湖书院讲课最后结语中,语重心长的说道:“中国历经三大浩劫,若要开药方,则回归传统为不二法门,而中国要回归传统离不开朱子,要建立和谐理想的大同社会,更不能离开朱子学”。另一方面,大红袍代表着武夷山的茶叶正宗,亦如朱子代表着中国理学正宗,而巧妙的是“朱”不正是“红”吗? 朱熹既是我国的大哲学家,也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之一。朱子毕生致力于办学兴教,从白鹿洞书院到考亭书院,留下了办学兴教的足迹,而他在武夷山办学的时间最长,教育思想建立在深厚的哲学基础,留给我们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而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综观朱子思想体系的建立历程,可发现其对于童蒙教育甚为重视,在长达四十年之久的教育活动中,蒙学著作不下十余种,对蒙学的关注实为前人所少有,其中又以《小学》和《童蒙须知》两部蒙学教材最为人所熟知。由于朱子声名的巨大影响,在他的推动下,中国的蒙学教育至宋代已趋完善,且元、明、清三代的蒙学教育也几乎都是围绕朱熹的思想展开的。诚然,朱熹的蒙学教育不离其巩固封建伦理纲常的基本内容,但就其教育特点而言,许多见解是合理且深刻的。朱熹也关注到儿童心理发展,从洒扫等近处之事学起,掌握循序渐进,学不躐等的教育原则。
  由于个人在台湾现职为小学老师,因此对于朱子蒙学教育思想特别感兴趣,也对于五夫镇朱子学校的参访相当期待。在莲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来到了五夫里,走进朱子巷,那是朱子每日讲学必经之路,循着前人的足迹,踏着前人的步伐,心中一直在思索着,如何将朱子在书院教化的精神内涵落实于现代教育中。接着我们到达了世界第一座也是唯一以朱子命名的“朱子学校”,一走进校园就感受到浓厚的朱子文化韵味,学校透过“境教”将朱子文化融入校园中,并推动编写相关教材推广,同时举办传统的敬师礼。站在学校后门“紫气东来”的牌楼下,远眺朱子过去讲学的兴贤书院,一种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期许我们教育思想在不同时空的因缘际会中,经由前人累积的思想结晶及知识交流,能为现代教育提供一个具前瞻性及启发性的参考模式。朱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想,透过朱子学形而下的礼仪制度,应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将儒家思想内化于心。同时也期待将此行的许多感悟与体认带回台湾的教育现场,让中国传统的儒家教化教育理念菁华不致于淹没在西方“开放教育”及日本“学习共同体”的风潮之下。
  朱土申会长在朱子学校欢迎会中,殷殷切切的说:“‘感悟’最重要,不要忘了曾一起走过的这条路,成为我们生命中思想内涵升华的动力及推力,即使未来地位变了,思想精神感悟永远不变。”诚如朱子“观书有感”一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份感悟就如同活水般提供我们更深层的能量,在生命过程中不断提升心灵,照见自己。
  南溪书院、紫阳故居、朱子巷、兴贤书院、鹅湖书院、黄坑墓园……我们沿着朱子出生、成长、讲学、终老之地一路探访,这趟旅程感受不在参观地,也不在礼的形式,而在于精神。朱子学说并未过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须不断重新诠释,赋予新的生命及时代意义。
  “你的心决定这杯茶的味道”,印象大红袍里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耳边,久久不能消散,于是乎,我以武夷山环绕的峰峦叠嶂为壶,倾入九曲溪流甘甜的水,以朱子学为茶基,斟上这杯上等“大红袍”,我轻啜细饮的品尝着……师)(林静雅:台湾华梵大学中国文学系硕一研究生,台湾杨明小学教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静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