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霞宫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022
作品名称: 凤霞宫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3/001
起始页: 0055.pdf
分类: 遗址
创建时间: 1035年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寺庙-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凤霞宫位于芗城区文化街,始建于宋景祐二年(1035年)。宫初建成,从武当山紫霄宫分灵祀立诸神,故冠以武当分镇凤霞宫之称。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因水患宫圯,嘉庆六年(1801年)重修。以后又于道光三年(1823年)、咸丰五年(1855年)、同治十年(1871年)、民国18年(1929年)多次重修。 凤霞宫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90平方米。前为宫亭,亦称拜亭,单檐悬山顶,内有石雕龙柱和凤柱各一对,青石浮雕麒麟二方,四方石柱四支。龙柱雕有盘龙卷云游动,凤柱雕有凤凰展翅欲飞;浮雕石麒麟对称而立;四方石柱上阴刻:“凤簌呈祥司坎位,霞光散彩镇玄天”、“旗北真修敷世界,武当立法护苍生”等四对楹联,文字草、楷、隶、篆各体皆有。整座宫亭建筑、石雕工艺属宋代风格,精美、古朴,为漳州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亭前原有古榕树两棵,分列左右两旁。现只剩一棵,树高十多米,树干可五人合抱,几百年来仍是枝叶茂盛,根须垂地,显出极强生命力。宫亭前面与两侧,原有跨河石板桥、幡杆台、雨亭、影壁等,现已辟为霞浦小学用地。 宫亭后有三进宫殿,砖木结构,面阔三间,硬山顶。一进为前殿,亦称护神殿,祀哪吒、张公圣者(即法主公)。二进为中殿,是该宫观的主神殿,祀玄天上帝,俗称“上帝公”,塑像坐在神台上,脚下伏有龟、蛇各一只。相传玉皇大帝令玄天上帝下降人间收伏妖魔,将坎、离化成龟、蛇伏蹑于脚下。为此民间尊其为伏魔降妖的神明。唐代以后,历朝相继敕封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镇天佑圣真君、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人、仁威玄天上帝、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等等称号。三进为后殿,称“三清殿”,祀道教最高三大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其塑像显得道貌岸然,并列供奉在神台上。以上三进宫殿,原来悬挂有20多位历史上帝王、名人、学士为宫殿亲笔题写的匾额、对联。如清乾隆皇帝御笔“仁慈正烈”,弘一法师手书“崇经楼”等,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现在前殿墙壁上仅存有辛亥革命志士施荫棠先生题写的一副对联,左联曰:“位极于天尊而曰帝,庙类重祈千秋同替”;右联被毁,后来由本籍老人林柏舟按原联句意思补写右联曰:“造参乎法界以庥民,香烟更盛万姓朝宗。”此联句均镌在前殿墙壁上。另外,于宫殿西侧还竖立10方清代以来重修宫庙的石碑(附录于后)。 宫殿背后有一座花园,西侧原建有禅室、花圃和绿地。解放初,西侧园地被征用改为学校用地,只保留宫殿后这座小花园。内有一棵百年老枣树和几块太湖石,并建有两座二层楼房。一曰“尊元楼”,为宫庙藏经之处,内祀天官、地官和水官,称“三官大帝”;一曰“崇经楼”,1938年弘一法师曾住于此,在这里开讲《阿弥陀佛经》,为几十位居士证授皈依,并手书《苦乐对览表》,以开示诸善众。现此楼一层祀白色立身如来一尊,二层拟辟为弘一法师纪念堂,供信众进香、参观。 凤霞宫自宋代建庙距今已近千年,其历史悠久,经藏保存完好,对外影响广泛,是漳州地区最古老的道教遗迹。加上该宫的宫亭建筑古典、雅致,石、木雕刻工艺精湛,更为名人、学者的赞赏。明代以来,除漳属各县外,还有广东、台湾等地的宫庙先后前来朝拜、分香,尊称武当分镇凤霞宫为祖庙。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贯彻与落实,近年来已有周边地区和厦门、广东以及港台等地70多座道观、宫庙组团前来参拜,另有许多海外侨胞也慕名到宫里进香、揽胜。1999年2月经核查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