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码中山亭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794
作品名称: 石码中山亭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155.pdf
责任者: 林陈力 撰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9
主题词: 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石码中山亭位于石码镇中山公园。民国十三年(1924年),北洋军阀张毅部进驻石码时所建,原名“益思亭”。张当时以闽军第一师师长兼厦门镇守辖管七县,同时也在漳州圆圈建一亭,名为“延誉亭”(现因城市改建,已拆除),两亭称姐妹亭。 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阀军入闽,大破北洋军阀,张毅兵败被俘。北阀军何应钦部进驻漳州、石码,把“益思亭”改名为“中山亭”,以纪念革命元勋孙中山先生。抗日战争期间,石码区政府在亭中建“抗战阵亡战士纪念碑”,供游人凭吊(该纪念碑于“文革”期间被毁)。 中山亭基础为边长12米的正方形水泥座(地面现已铺上瓷砖)。三个平台分别为边长9米、7.5米、6米的水泥平台。亭就建在第三个平台上。亭平面为四方形,通高20米,面阔深各5米。属上下二层的塔形建筑,下层高15米,上层高5米,由十二支钢筋水泥柱支撑。上层正面用楷书写“中山亭”。最上端原来装设方向仪,现改装一盏红灯。 解放后,随着中山公园的改建,中山亭也多次修建。绿树环绕掩映的中山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这里是人们休憩纳凉的好地方,中山亭也成了石码镇的标志。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陈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