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景良楼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790
作品名称:
景良楼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140.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清康熙年间
分类号:
K928.74
主题词:
阁楼-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景良楼是七座群楼的主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年代不详),历经康熙,雍正,至乾隆己卯仲秋(1759年)建成。这是一座集防火、防洪、防盗于一体的建筑,占地11亩之多,是霞洲群楼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城墙为灰沙,红糖和石头合成结构,坚固耐用,在当时堪称一绝。楼墙为石基结构,周围建有三百多间房间,为典型的三楼砖木结构。中间主建筑为五开大门二进的祖祠大堂——恪遵堂,又称“大夫第”,堂内雕梁画栋,木雕、石雕极为精致,让人赞叹不已。“大夫第”还有一段来历呢。黄省齐(1707—1788),原名黄朝绩,号省齐(黄君璧第五个儿子),乾隆年间,进京赴考,一举成名,被赐封为奉直大夫(奉天省,河北省巡抚,属朝廷二品官)。他为官清正廉明,深受各界爱戴,深受朝廷的器重,告老还乡后,乾隆帝赐“大夫第”牌匾悬挂于祖祠大门额顶。 值得一提的是祠堂门前檐廊一块10米长、60公分宽、40公分厚的石板是如何运来的,在没有机械运输工具的情况下是如何完成的,真让人费解。孰不知他们费尽心血,开发了一条40公尺宽,3公里长的人工运河,东起汐浦村,西止岸脚楼前。他们就靠这条运河完成了霞洲七座群楼的建筑材料运送。这条河后来被称为霞洲港。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