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维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唯一号: 130730020220000080
人物姓名: 吴维汉
人物异名: 又名:黄河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080.pdf
出生年: 1897年
卒年: 1945年11月
籍贯: 龙溪县梅溪

传略

吴维汉(1897—1945年),又名黄河,龙溪县梅溪人。当时,任职于《闽南新报》经理部,负责发行等工作。 “汉”较长时间执教于省立第八中学、龙溪中学。青年时代热心家乡的文化、卫生、教育事业,曾主持民间筹建圆山医院、乡村学校等公益事业。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他利用教课余暇代派沪、津报纸,主要有上海《申报》,天津《大公报》等。由于发行工作做得好,订报者日多,尤其是《申报》发行量迅增,上海《申报》馆因而批准他建立漳州《申报》分馆(今大同路144号),专司该报在闽南、闽西的发行工作。分馆建立前后,在漳属各县、镇建立代派处10多个。这项工作,有益于各地民众的文化生活。他代派报纸的影响颇广,街坊邻居称他为“报纸吴”。 吴维汉秉性耿直御侮,同情进步事业。1934年11月13日,倾向抗日的《申报》馆董事长、爱国志士史量才先生被蒋介石派特务暗杀身亡。12月23日,上海80多个公团为史举行追悼会,吴专程自漳赴沪参加追悼活动。 抗日战争发生前一、二年,他在道口街(今新华西路)开办书店,专职从事报纸、杂志、书刊的发行工作,并学习厦门“生活书店”(注:该店出售邹韬奋等人所著的进步书刊)的做法,举办读书活动,只要读者交少量的费用,即可在一定期限内广泛阅览书店里拥有的多种杂志、书刊,受到读者欢迎赞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沪、津相继沦陷,交通断绝,报刊代派业务中断。当时,漳州创办《闽南新报》,聘请吴维汉参与办理报纸发行工作。他即运用其原来代派沪、津报纸时散布在各地的发行网络为基础,加以扩充,迅速建立起《闽南新报》社漳属名地分社及代派处,使《闽南新报》广为发行,传播抗日前线消息,激励民众的爱国抗日热情。1939年11月1日,写《本报一年来业务概况》一文。后因种种原因而离开报社。1940年又到省立龙溪中学执教。1945年11月因贫病交迫而亡故,年仅49岁。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本书是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等“腾云”特训班始末、云霄抗日民谣、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漳浦抗敌宣工团与《漳报》、一枚盟军奖章的由来、战时的龙中生活、在诏安脱离伪军的经过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