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活动简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151
颗粒名称: 东山县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活动简况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70-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3年8月15日成立东山县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旨在传承朱子优秀思想,联络海内外胞波情谊,推进东山经济建设与社会文明进步。学会以研究朱熹思想为主,通过学习交流、编写村史、维修古迹、引导村民学习朱子优良思想品德以及创办奖学奖教基金等方式发挥作用。
关键词: 东山县 朱熹学术 思想研究会

内容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倡导良好道德风尚,联络海内外胞波情谊,共同推进东山经济建设与社会文明进步。经县社团办批准,于1993年8月15日成立东山县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简称东山县朱子学会,挂靠县政协。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是古代继孔子之后,学问最渊博、著作最丰硕、影响最深远的一代宗师;是百科全书式的世界文化巨人。复旦大学校长蔡尚思说:“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福建省人大主任程序说:“探讨、发掘、继承和弘扬朱熹思想中的精粹,对于振兴中华,增强伟大祖国和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中国统一,对于中华民族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朱熹出生于尤溪,19岁中进士,历任同安主簿,漳州知州,枢密院编修、南康郡守、秘阁修撰等职,谥称徽国文公。他有三子,其后裔受元兵追逼迁居宁化、兴化、镇海、云霄等地,后又有后裔从云霄迁居东山县双山村(今宅山村),后裔衍传西埔、顶西、双东、铜陵、饶平海山、南澳及南京、新加坡、台湾等地。
  东山朱子学会以朱子后裔为主体,有他姓的热心人士参加,选举朱子周为会长,朱才利、朱才茂、朱玉发为副会长,孙用钊、朱佩、朱国添等15人为常务理事。学会聘请沈淮彬(当时为东山县政协主席)、朱之文(厦大副校长)、朱振民(漳州市文化局长)、方维仁(中共东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为名誉会长,聘请朱秉义(台湾博士教授)、朱联圣(马来西亚某企业董事长)、朱文生(新加坡联运公司董事长)为特邀名誉会长,聘请宋利山、吴如德、陈汉波、黄石麟、黄云生等7人为顾问。
  学会成立以来,我们办了五件事:
  一、组织学习,开展交流。我们与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和中华朱子学会(筹)挂勾,订阅多种刊物,多次请中华朱子学会筹委会负责人杨青教授和厦门大学师生来讲课;编写朱熹年谱,传播朱熹功绩与爱国爱民思想;组织代表队参加武夷山、广州、婺源、南宁的朱熹国际学术研讨会,撰写两篇论文参加大会交流,受到好评,被收编入册。东山县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被吸收为中华朱子学会(筹)、世界朱氏联合会、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的成员,朱子周被选为世界朱氏联合会监事。
  二、编写村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我们以宅山村为重点,组织编写小组,深入5省21县42个单位,沿着先祖的足迹,查阅有关史料五百多册,访问三百多位老人,组织32人收集本县档案馆、镇村有关史料,广泛收集谱牒牒、石碑、墓志、手札、家札等进行综合研究。召开20多次研讨会,请教十几位专家学者,四易其稿。终于写成宅山村史与朱氏族谱相结合的《宅山朱氏志谱》27万字,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台湾、新加坡宗亲看到志谱,非常高兴,找到自己的根,满足多年的渴望,纷纷回乡探亲、祭祖、旅游、投资办企业,这几年宅山村台胞侨胞回乡增多,投资办公益事业和企业增多,其中投资公益事业几十万元,文化热引来经济投资热。
  志谱编成后,我们摘出村史10讲,用故事形式通过老人协会、学校、共青团、党支部的活动对村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着重宣讲本地朱熹后辈爱国爱乡事迹和高尚品德。例如黄道周受朱子学术思想的影响,誓死抗清,英勇就义,谱写一曲爱国主义正气歌;朱熹十二世裔孙朱孟章,秉承祖德,爱国爱乡,艰苦创建双山村;朱熹十八世裔孙朱羽柏父子三人随戚继光英勇抗击倭寇,壮烈献身,被树碑公祭称三英雄;朱熹二十一世裔孙朱贲、朱振、朱义随郑成功,为收复台湾作了巨大贡献;朱熹二十二世裔孙朱璇于康熙年间任抚州知府、户部主政,为政廉明,兴利革弊,百姓建庙颂为“朱青天”,荣获康熙赐的“玉壶冰〓”名匾,晚年荣归故里,带领儿子开拓双山港,修筑西埔大路,招商建店,创建西埔圩,为繁荣东山经济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朱熹二十四世裔孙朱家诗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和林美圆组织“义兴会”,与云宵朱翔为首的“义兄会”结盟,开展抗暴肃贪、打击清朝污吏的斗争,推动社会进步;朱熹二十七世裔孙朱炳耀、朱辉山响应孙中山革命,率领民团八千人,西埔一战驱逐军阀洪玉海支队,保护东山人民。这些故事受到热烈欢迎,收到良好效果。
  三、维修古迹,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场地。在宅山村民委员会以及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发动台胞侨胞及本地村民自愿捐助,共募集70多万元,有的献工,经三年努力,完成6座祠堂古迹的修复。我们把这些祠堂作为对外联络的纽带、台胞侨胞回乡探亲、祭祖、联谊活动的场地;作为开展宣传尊祖敬贤、尊老爱幼、敦族睦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计划生育法、刑法的场所;作为老年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学校、科普讲座、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场所;做为开展鼓乐队、舞龙队、图书室、乒乓球等活动的场所;以及进行红白喜事改革、移风易俗的场所。
  四、引导村民学习朱子优良思想品德。学习“朱子家训”“治家格言”,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摘出“八勿八要”和勤政廉明格言警句30条,印发给大家学习;根据当地实际,我们又制定家庭道德24条(其中子女道德10条,父母道德8条,夫妻道德6条)印发几千张分发到户学习推行,提高村民文明道德素质。出现许多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尊敬老人的好人好事。近几年宅山村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大为减少,被市、县评为“治安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
  五、创办奖学奖教基金,鼓励多出人才。我们积极协助宅山村,发动海内外同胞集资13.5万元,建立振兴奖学基金,制定12条奖学条例,通过实施,激发了宅山村小学师生的积极性,改善了学风民风,四年奖励752人次,计发奖金52970元。近四年,宅山村涌现硕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生23人、专科生20人,中专生82人,合计125人,比前4年增一倍。许多获奖学生在校更加奋力拼博,科技大学学生朱文亮年年得双优秀生;福州大学学生朱甘顺二年获奖三千元;福建林学院学生朱少文第一学期获奖400元,全部寄回村献给基金会。
  由于基金会认真扩大积累,现有基金达20多万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重视教育,去年投入180万元又兴建一座四层教学楼,使教育走上新台阶。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水调歌头·香港回归感赋、七律·欢呼香港回归、临江仙·迎香港九七回归、七律·庆香港回归、东山建县始末、八十年的路、1950年后到东山岛视察的中央和省领导人、纪念东山建县八十周年诗词一束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周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
朱子周
相关人物
朱才利
相关人物
朱才茂
相关人物
朱玉发
相关人物
孙用钊
相关人物
朱佩
相关人物
朱国添
相关人物
朱之文
相关人物
朱振民
相关人物
方维仁
相关人物
朱秉义
相关人物
朱联圣
相关人物
朱文生
相关人物
宋利山
相关人物
吴如德
相关人物
陈汉波
相关人物
黄石麟
相关人物
黄云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山朱子学会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1993年8月15日...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