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认亲话昭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094
颗粒名称: 寻根认亲话昭穆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4
页码: 74-77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东山县作为福建省“三胞”重点祖居地之一,吸引了许多来自台湾、海外以及内地的“三胞”祖先寻根谒祖的情况。文章阐述了“昭穆”文化在寻根谒祖过程中的意义,描绘了不同姓氏在东山的祖辈排列和祖辈排列的昭穆文化,同时提到了一些姓氏的源流和家族祭祀的情况。
关键词: 东山县 昭穆文化 家族祭祀

内容

我县是福建省“三胞”重点祖居地之一。据《东山县“三胞”基础调查总结报告》中写道:“全县共有去台人员4730人,台属4758户,24515人;台湾籍同胞20户,65人;侨胞2671户,21043人;侨眷2794户,20301人;港澳同胞69户,377人;归侨314户,329人。”
  常言道:“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近些年,东山籍“三胞”纷至沓来祖居地寻根谒祖。他们大多喜欢查找、抄录本族昭穆,以区分辈份大小。昭穆,为“三胞”寻根谒祖,认亲访戚提供了依据。
  昭穆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排辈起名的文化习俗。起码在周朝时,我国就出现了“昭穆”,它是历代的辈份排列的称谓。古代宗庙、祭祀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四、六……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五、七……位于始祖的右方,称“穆”。《礼记·祭统》中载:“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世”。昭穆有这么奇特的作用,难怪历代沿传不绝,而且被广泛应用于人的记号姓名中。各姓各族的谱牒大多有事先规定好的辈序用字,给初生子女命名时必须遵循祖先确定的诗、词、联语,依序择用。内容大都具有吉祥、勉励之意。有些昭穆却包含着先祖为人处世的原则和艰辛开基的业绩。
  礁头村的黄氏宗祠,门口有一副对联写道:“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此联语出自海峡两岸“紫云黄氏”的认祖诗。“紫云黄氏”尊宋代江夏太守、奎章阁直学士黄峭为传世元祖。在台湾居第三大姓的黄氏,他们与在东山岛的族亲中共同使用的60字昭穆是:“先人贻礼则,奕世种书田,文章开国瑞,忠孝本家传。行达明新学,修崇德性坚,资无利永贞,谦光乐太平。多福其自取,丕承乃后贤,以斯善继述,振绳亿万年”。这一昭穆自确定起足以60代人择用。可见,昭穆指同族间、同辈者,名字中用同一字也。台湾的东山籍乡亲,用昭穆字辈命名似乎比大陆更珍重,这些昭穆与祖家东山岛有渊源关系。坑北村近三百户王姓村民世代尊闽王王审知为始祖。从坑北村移居台湾的王姓,子孙后裔大都沿用祖家的昭穆排辈序,这就是:“原礼私仁衙,太宗百岁齐。公阳开天地,状元宰相家。”他们还按照祖家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和八月初二举行春秋祭祀。同时,常派人回祖地祭祖、扫墓。历史上,坑北乡亲有凭着昭穆到台湾认亲的。据载,抗战胜利后,坑北人曾于1946年委派族中长者王憨,到台湾的淡水、嘉义、田中央等地探望王姓宗亲。
  留田村50来户陈氏以“颍川”为郡望,这个村与台湾屏东县恒春镇林投巷陈氏共宗同祖,是“开漳圣王”陈元光衍传的后裔,他们至今仍沿用祖辈世序昭穆:“尧舜禹汤文,景诗举大坤,尚和日居泰,兴朝茂成章,郡恩繁宠锡,芝汝益熙昌。”清代光绪三十四年,台湾林投巷乡亲获知留田村要建宗祠,一百多户乡亲捐银送物用红纸包好写上昭穆辈份及名字,一份份装进木箱,由陈厂仔带回祖家。翌年,陈氏宗祠落成,为表达两地宗亲敬祖爱乡之情特将宗祠取名“来孝堂”。
  东山岛与彼岸台湾素有“陈林半天下”之说。两地“霞寮派”陈氏共同使用的昭穆是:“宗应有承,绍厥嘉铭,诗书鼎继,奕派绵声”。这一派系不但遍及闽台,而且在粤、豫、鄂、陕等省也有嫡亲。林氏是台湾人数居第二位的大姓,历史上曾经有“长林盛天下”、“无林不开榜”的说法。东山岛的林氏大多数所奉的郡号是“西河”,有说此指黄河之西,有说此源于西汉济南林间执教于“西河之郡”。林氏得姓于三千多年前,商朝少师比干直谏纣王被挖心而死,夫人怀遗腹子避祸长林,产于石室间,周武王克周得天下后,将比干的遗孤赐姓林,林氏由此繁衍开来。东山岛林氏人数居各姓氏最多,他们均为开闽始祖林禄后裔子孙(林禄生于晋太康十年,即公元289年)。其中有一派“锦江林氏”世传的昭穆是:“维道世士秩,迪德为敦本,登科以显宗,忠孝传家永”。
  东山岛姓氏繁多,限于篇幅,对各姓祖辈确立的昭穆难以一一述及,但不可不说的是,昭穆在寻根文化中显露出“三胞”亲缘的史迹,不啻为寻根认亲的指向牌。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本书收录东山保卫战亲历记、回忆东山保卫战中苏峰观察所的耳目作用、东山·诏安抗日御寇(转载)、辛亥革命老人谢又秋、东山史人小记、东山华侨名人——曾启昌、钟馗正气画师艺魂——林少丹先生逝世周年祭、名宦乡贤蔡方平、感恩录——忆陈宝善师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长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