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解放前云霄县卫生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850
颗粒名称:
解放前云霄县卫生院
分类号:
R197.6
页数:
6
页码:
84-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8年2月,云霄县戒烟所改称云霄县卫生院,经历多次迁移并经历多位院长,开展医政保健、医疗业务、防疫工作以及戒烟戒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49年9月,云霄和平解放,院内人员坚守职责。
关键词:
云霄县
进修学校
教师
内容
1938年12月至1949年9月,我任职于云霄县卫生院,对该院情况,颇有了解,忆述如下:
1938年(民国27年)2月,云霄县戒烟所改称云霄县卫生院,戒烟所医师陈郭滨任院长(兼医师)。原职工五名,全部留任,院址仍在大吼塘吴家宗祠——保滋堂。1947年8月,迁移公共体育场司令台(现改建人民会堂)。1948年6月,迁至吴氏大宗祠。1949年7月底,迁至水月楼。1949年9月底,云霄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后再迁回吴大宗祠——维则堂(现县第一招待所后座)。
卫生院系三级县院编制,人员不得超过16名,其组织系统:在院长、院务会议领导下,设置医政保健组,医务防疫组,戒烟戒毒组及事务室。院长参加县防疫委员会,领导全县防疫事宜。
历任院长:
陈郭滨(长乐人)1938.2——1940.11
萧行仁(福州人)1940.11—1942.9
黄致祥(莆田人)1942.9—1944.1
王贞钦(闽清人)1944.1——1945.7
蓝义芳(漳浦人)1945.7—1947.5
黄致祥(莆田人)1947.5—1949.7(第二次任职)
张华雷(云霄人)1949.7—1949.8
孔长福(云霄人)1949.8——解放
先后在院任职的人员(包括院长)65人,分别为医师(技佐、助理医师)7人,公共卫生护士(卫生员)7人,护士(护理员)10人,助产士5人,卫生稽查员(警)9人,事务员(会计)10人,工友9人。上列人员有省卫生厅派任的;有县府批准招训的;有县府任命的。
该院成立伊始,人员缺乏,经费有限。对日常业务——勒戒烟民,办理卫生行政、防疫、保健、战勤、救护以及门诊医疗等,极感人手不足。后经县府核准于1938年12月招训医护助理员5名,在院长及医师带领下边学习边工作,处理全院各项业务。
(一)医政保健(兵检)
技佐何芳板办理全县卫生行政,但到任数月后他调,业务陷于停顿。1941年春,省卫生厅派来公共卫生护士徐碧玉,及时开展卫生教育,宣传卫生常识——口头宣传,印发宣传品,不定期出版墙报。曾经选择城关怀仁小学作为开展学校卫生试点,並在高年段开设卫生课。
1940年5月,县派陈士英(海澄人,毕业于莆田圣路加助产学校)任助产士,院内增设妇婴卫生室,开展新法接生、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减少初生儿疾病,特别是破伤风的发病率;孕产妇感染疾病也逐渐减少。是项工作,深得当时社会好评,县府曾传令嘉奖。
卫生稽查员陈宏忠(平和人)毕业于福建省行政干部训练团卫生稽查员系,1942年6月,由省卫生厅派任本职。该员到任后,报请县府批准招训卫生稽查警3名,配合县清道队(属县警察局)进行市容整理,逐日检查督促城关环境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沟渠、饮水消毒(井水)。他还负责全县卫生行业管理、核发卫生检验执照。
1942年7月,县行政干部训练班(简称干训班)奉省令培训农村卫生员一班,学员15名(每乡镇各一名),期限二个月。由于训班聘请院长萧行仁讲授《公共卫生学》,陈国钦讲授《传染病及其预防法》,陈宏忠讲授《环境卫生学》,张涤生讲授《救护常识》。各讲师依照上级编发的乡村卫生员课本授课。结业后,学员分配到各乡镇任职,日常业务,由县卫生院统一领导。一年多后,由于乡镇合并,机构精简,乡村卫生员全部撤销。
抗战期间,县设兵役科负责征兵工作,县卫生院负责体检。各乡镇应征壮丁,在兵役科报名填就体检表送院,院方依照标准,给予检查结论。那时,全县壮丁体检合格率约在60%70%之间。不合格者多数为发育不全、畸形、肝脾肿大、鞘膜积液、下腿溃疡以及严重皮肤病或痔疮等。
(二)医疗业务(战勤、救护及医疗队)
县卫生院成立后,设立门诊部。起初免费为贫穷患者施诊。但因医疗设备简陋,药品有限,只处理些普通疾病和慢性病、外伤等。逢有较严重疾病或外科、伤科需要会诊或手术者,经常延请社会上开业医协助处理。
1940年10月,县长陈文照往省开会,带回部份医疗器械及药品。省卫生厅和县府先后派来陈国钦、佘文元二位医师,医疗业务有所发展,但护理人员仍感不足。1941年2月,县府批准招收女护理员4名,处理门诊医疗护理工作。
1945年7月,医师蓝义芳接任院长。他在门诊业务中运用西医理论检查诊断,配以西药、中药,并结合中草药治疗疾病,创本院中西结合、上洋并举的医疗先例,病家反映:“这样做既经济,又治好病,真是一举两得。”
抗战期间,县卫生院常年组织救护队、医疗队,以防万一。1938年——1941年三年中,日军侵扰邻县东山、诏安,发生战斗四次,该院先后接收前线的伤兵住院及转院194人次。1939年农历10月28日,日机轰炸城关,救护队及时赶到受炸最严重地区——辉龙社(复兴路中段)抢救伤员。
1944年冬,国民党政府下令征募知识青年从军,本县应征70余名。1945年3月中旬,县国民兵团团副叶国士、县三青团千事梁云铭任正副领队负责护送“青年军”入伍。县府指派医师张涤生,携带常用药品随军出发,历经12天的行军,到达集训地——闽西上杭县。由于天天赶路,加上天气恶劣,途中发生内外科疾病140多人次,我都及时诊治。
1945年7月中旬,日军溃逃我县,途经莆美村时,向村内开炮一发,炸死一名村妇,炸伤男女村民12名。院长蓝义芳及时指派医师张涤生,携带药品配合当地卫生员张建镇进行医疗,往返数次治愈了这些伤民。
(三)防疫工作
县卫生院成立后,把防疫列为首要任务。在县防疫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发动社会医师协助开展防疫工作。
在预防注射工作中,省卫生厅逐次发来牛痘苗、防疫苗,绝大部份以城关中小学教职员生、各机关、团体人员、工厂职工为预防注射对象,还留有部份疫苗贮存卫生院及社会上开业医诊所,作为群众预防之需。
为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县卫生院设立疫情报告站(网),以社会开业医为报告员,由院印发疫情旬报表,每旬填报一次,汇总上报龙溪县中心卫生院及省卫生厅。倘有发现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应及时电报。是项工作,从不间断。
1943年夏季,霍乱在我县流行。传染途径来自潮汕义民。县防疫委员会及时通知县卫生院,收容病人,进行治疗。在医疗设备简陋、药品奇缺的情况下,借内大夫第陈家宗祠(解放后改建人民会堂)为隔离病房,聘请开业医方添德、张华雷为主任医师,安排张涤生、陈冠英为助理,结合中草药——和尚头藤进行治疗。一个多月收治病号70余人,有30多人治愈。
(四)戒烟戒毒
原戒烟所移来简易病床48位(总铺分成四排),仍旧作为各乡镇勒送前来的烟民住院之用。勒戒期间,一般为5—7天,先询问病况、检查体格,然后给药解瘾治疗。并经常对烟民突击搜身,检查有无携带烟泡偷吸或吞服。1940年秋,戒烟工作已近尾声,为了赶快完成任务,县府通知该院派员下乡巡回戒烟。院长陈郭滨指派张涤生前往各乡镇配合各区、乡公所勒戒烟民。历时二个多月,先后完成了阳山、岱屿、滨江、西岳、下河等乡区烟民勒戒任务。从1935年县成立戒烟所至1941年春基本结束,全县在册登记的烟民700余名,绝大多数已断了烟瘾。
(五)创办下河卫生分院
1941年11月,县卫生院决定在下河自然村创办卫生分院,由张涤生、陈冠英前往下河乡公所联系,並择下河村蔡家宗祠两廊为分院院址。适当时县国民兵团医务室撤销,医官林子谋刚刚调任县卫生院医师,即转派他出任下河分院主任,陈冠英为护上。1942年11月,林子谋医师辞职,遗缺改派陈国钦。1943年3月,为了加强山区妇婴卫生工作,遂将陈国钦、陈冠英二人召回,改派陈士英、孔长福接任。1943年8月,因精简机构,下河卫生分院撤销,人员召回,财产并入县院。
1949年9月25日云霄和平解放,该院外地人员多数请求调动或请假离院,只有五人坚持职守——院长孔长福、医师张涤生、助产士陈寸金、护士沈秀霞、事务员张大谋。他们都走上了新生的道路。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书收录“零的突破”、“难忘的演出”、“回忆《街头文艺》”、“忆方言快板与街头剧活动”、“抗战中话剧演出活动”、“县文宣队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3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涤生
责任者
陈郭滨
相关人物
萧行仁
相关人物
黄致祥
相关人物
王贞钦
相关人物
蓝义芳
相关人物
张华雷
相关人物
孔长福
相关人物
徐碧玉
相关人物
何芳板
相关人物
陈士英
相关人物
陈宏忠
相关人物
张涤生
相关人物
陈国钦
相关人物
陈文照
相关人物
佘文元
相关人物
梁云铭
相关人物
张建镇
相关人物
方添德
相关人物
陈冠英
相关人物
林子谋
相关人物
陈寸金
相关人物
沈秀霞
相关人物
张大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云霄县卫生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