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张时雍先生遗体归葬故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840
颗粒名称:
张时雍先生遗体归葬故里
分类号:
D634
页数:
2
页码:
34-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旅美爱国华侨张时雍先生在1982年和1985年两次回乡探亲,看到祖国的发展后,益添爱国爱乡之情。他立下心愿每隔两年就要回来一次,但因年老生病,最终在遗愿下由子女将其遗体运回国安葬。他的深厚民族感情和爱国观念得到了家乡政府和媒体的赞扬和支持。
关键词:
云霄县
张时雍
爱国华侨
内容
我县旅美爱国华侨张时雍先生曾于1982年、1985年两次回乡探亲,当他畅游北京,看到祖国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建设飞跃发展后,益添爱国爱乡之情。他立下心愿,每隔两年就要回来一次。可惜事与愿违,时雍先生已届耄耋之年,返美后不幸心脏病发作,虽两次住院病情得到控制,但体质日见衰弱,自觉情况不好,遂要儿女为其弟张奋生先生办理入境申请,並电告奋生准备从速赴美。不久,奋生接到从美国寄来的有关证明文件,即到广州美国总领事馆办理签证,但美领事馆提出要补送医院证明,等到从美国把证明寄来再要动身往广州时,噩耗已经传到,时雍先生与世长辞了。从彼岸来的电话说,时雍先生临终时,儿孙全部随侍在侧,他对儿孙作最后祝福并嘱咐说:“我之所以要你们四叔父来,原是想由他带我回中国治疗,即便死也可死在生我育我的家乡,现在已来不及了。但我死后,你们还是要设法将我的遗体运回故乡安葬,以遂我叶落归根的夙愿!”
时雍先生逝世后,儿孙们谨遵遗嘱,立即在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入殓后停柩于殡仪馆。但不懂得运棺回国的手续应如何办,商量后便先挂电话到中国驻美大使馆谈明情况。大使馆听后感到十分惊异,说从来未办过这样的事,须向外交部请示。第二天接到回话,说外交部对张时雍先生及其亲属的深厚民族感情和爱国观念深表赞许,此事可直接与国内当地政府联系办理入境手续,如遇困难定当帮助解决。
时雍先生归葬故土的遗愿,得到家乡各级政府的赞扬和支持。经电话联系决定后,由其长子培南扶柩从美国芝加哥空运至香港殡仪馆,与专程从菲律宾赶到的义子施迎来及在港工作的两个女儿轮流守灵。接到云霄司法部门的公证和县卫生局的批准件后,一面由培南、迎米先一天飞厦偕同叔父奋生,回到云霄常山华侨农场迎候,一面由其女儿张亚频从香港雇用冷冻专车护柩返里。
1986年7月18日深夜,时雍先生灵柩运抵莆美村。翌日举行安葬仪式,厦门市政协、云霄县政府、县政协、县委统战部、对台部、县侨办等单位派员参加並送了花圈、輓联。仪式由县侨办领导主持,亲属及乡亲数百人参加,哀荣备至。县政协輓联:“首丘归故土,爱国恋忠魂”为时雍先生的深厚民族感情和爱国观念作了写照。
时雍先生从美国归葬故里,一时远近传闻,《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福建侨报》、《闽南日报》、香港《大公报》、台湾《联合报》以及菲律宾的《世界日报》等纷纷作了报导,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书收录“零的突破”、“难忘的演出”、“回忆《街头文艺》”、“忆方言快板与街头剧活动”、“抗战中话剧演出活动”、“县文宣队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3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瑞莹
责任者
张耀堂
责任者
张时雍
相关人物
张奋生
相关人物
张亚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