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回忆《街头文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833
颗粒名称:
回忆《街头文艺》
分类号:
G239.29
页数:
3
页码:
8-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街头文艺》是1962年至1963年云霄县文化局与文化馆合办的文艺刊物,以橱窗形式出版,每月一期,每期一万字左右。文章体材包括小小说、散文、特写、诗歌等,短小精悍、通俗化、富有生活气息和战斗性,广受读者欢迎。作者包括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及社会文艺爱好者。
关键词:
云霄县
街头文艺
文艺刊物
内容
云霄《街头文艺》创办于1962年至1963年,虽然只存在2年时间,但在群众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街头文艺》是以橱窗(宣传栏)形式,用300字稿纸缮写张贴出版的,每月一期,每期一万字左右。体材有小小说、散文、特写、诗歌、小演唱、木刻和绘画等。文章短小精悍、通俗化、富有生活气息和战斗性,是颇受读者欢迎的一个小刊物。每半年选出较优秀的作品,刊印一本《街头文艺选辑》送给作者,借以交流经验和扩大影响。当时打字机尚属稀罕,都是用钢板刻写油印的。
《街头文艺》的作者,除了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社会上的文艺爱好者外,第一中学高中部和云霄师范的部份师生,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记得在文化馆召开业余作者会,最多时达六七十人,里面相当一部份作者是在《街头文艺》创办过程中涌现出来的。
《街头文艺》是怎样创办起来的呢?
1961年,文化局的干部因工作调动只剩下我一个人。62年1月,调林华同志来任副局长。当时文化馆连同一个图书管理员(临时人员)一共才4人,而且3个干部大部份时间都要下乡搞中心工作,或者驻一个点。根据这个情况,林华同志决定把文化局从人委会大院搬出来、与文化馆合署办公,便于统一使用力量,兼顾抓好文化馆的阵地活动。其时,文化系统正在开展学习“毛泽东论文艺”,贯彻中共中央批发的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党组、文联党组提出的《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十条,后改为文艺八条)。为了更好地贯彻“双百”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决定以县文联的名义,在文化馆的大门前创办《街头文艺》这一别具一格的大众化通俗化刊物。由林华同志和我担任刊物的主编,广泛地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及城乡工农大众征集稿件。记得这个宣传栏还是向总工会借的,当时文化部门与工、青、妇和人武部、县政协经常互相配合开展活动,关系很密切。
1962年夏,沿海备战紧张,解放军某部进驻我县,出现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事迹。为了反映军民鱼水情,通过与部队领导机关联系,把业余作者分成几个组,深入到驻军所在地进行采访,出版了“鱼水情”的专刊。此外,《街头文艺》还刊登了大量的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文章,以及介绍云霄县风土民情、文物历史掌故、民间故事等方面的文章,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观众。每期出刊,宣传栏前常常站满了人,而且络绎不绝。
记得高中部的学生业余作者中,有好几个很会写,在当时就已初露锋芒。实践证明,以后他们都各有成就,如现任河南省社科院《中州学刊》主编的汤漳平;多次获市、省、华东和全国剧本奖的方朝晖;曾任漳州市府办公室综合科科长不幸早逝的周万岩等,都是当时《街头文艺》的佼佼者。这些学生作者的成长,与当时经常参与《街头文艺》活动,热心进行写作辅导的吴士麟、陈嘉音、黄晋元等老师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这批业余作者,现在还有不少在本县有关单位做办公室工作,有的还担负了一定的职务,真可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街头文艺》不仅有一批年轻的业余作者,而且也有一批长者,如一中、师范的语文教师,县政协的张瑞莹、林文涛先生等。当时,从外地回到云霄的林志川同志也被请来帮忙,开起会来真叫人有“济济一堂”之感。对具体作品和学术问题的探讨活动,本着“双百”方针的精神,有时也搞得很活跃。记得当时有一位作者写一首反映东厦公社春耕的七言诗,其中有一句“安得巧手绣大地”,发表后不久,有一位同志在《云霄报》上提出批评,认为“安得”两个字是“怎么能得到”的意思,是一种消极情绪。我们就此引导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有人引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有人引了刘邦《大风歌》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会上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会后写成文章在《街头文艺》上刊登,一时争鸣空气很活跃。《街头文艺》的创办,对当时云霄县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活动的开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63年,文化局与教育局合并为文教科,林华同志调长泰县担任文教局长,我也到文教科(在人委大院内)上班,《街头文艺》也就此停刊。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书收录“零的突破”、“难忘的演出”、“回忆《街头文艺》”、“忆方言快板与街头剧活动”、“抗战中话剧演出活动”、“县文宣队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3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耀堂
责任者
林华
相关人物
吴士麟
相关人物
陈嘉音
相关人物
黄晋元
相关人物
周万岩
相关人物
林志川
相关人物
张瑞莹
相关人物
林文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