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468
颗粒名称: 城隍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335-3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城隍庙位于南诏镇西门街,明嘉靖九年与建县并置。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由门楼、天井、前厅、庭院、拜亭、庑廊、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9米,前步廊后大堂,用13檩,举架较高,用一斗三开弯拱式斗拱。整座庙宇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石雕、匾书、对联琳琅满目。
关键词: 诏安县 名胜古迹 城隍庙

内容

城隍庙位于南诏镇西门街,明嘉靖九年(1530)与建县并置。明万历四十年(1612)、万历四十五年(1617)、天启五年(1625)、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乾隆四十五年(1780)及光绪年间曾重修扩建。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由门楼、天井、前厅、庭院、拜亭、庑廊、大殿组成。
  庙内存明、清重修碑刻五方,每方石碑下均配一只石龟(只露头及前身,后身载碑入墙)。大殿面阔三间,进深9米,前步廊后大堂,用13檩,举架较高,用一斗三开弯拱式斗拱。单檐歇山顶,柱体为梭形石柱,柱础为鼓镜式。整座庙宇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石雕、匾书、对联琳琅满目。殿顶及庙脊彩瓷剪贴,一饰“双凤牡丹”,一饰“双龙戏珠”、其余为花鸟、人物、走兽,千姿百态,流光溢彩。庙与北面的武庙、东面的西亭观音庵为邻,联映成群,成为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
  庙门壮观,为明代建筑风格。左右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雕艺精湛。门的正面上方悬“威灵保障”石匾,门的背面上方悬“存仁存义”木匾,书体皆遒劲大方、潇洒风神。门前斗拱,层簾辇飞、重门轩豁、引人入胜。
  步入天井,东面筑有马室,供奉马公。内雕一着地行走的俊马,栩栩如生,据传,此马为城隍爷公备用。西面设一神坛,主祀福德公妈及门神公。南面靠东和靠西墙角,各嵌有一只背载碑文的石龟,碑高各约2.75米,宽1.15米。分别是明万历四十年,林日瑞撰的《邑侯黄公丹诏城隍庙碑记》与明天启五年,沈鈇、林日烺同撰的《重修城隍庙碑记》。
  前厅大门正面上方悬“先问心”行书大木匾。大门背面上方置有一个高1米、长约2米的大木算盘,为城隍爷计算、赏罚人间善德恶果之用物。厅的两旁是客房,厅中有一对石圆柱挂木匾联:“罪有重轻,罚富而不仁加一等;功无大小,赏贫能作善信三分。”厅中上方悬“赏罚分明”木匾。
  拜亭经前厅穿庭院登石级而上,拜亭中设有奉神的案桌及大铜香炉,只见香烟缭绕、祀火明盛。案桌两旁,靠内侍立两位持令牌和两位拿木棍、酷似衙门的班头爷雕像,高约1.8米,神态凶煞。靠外有二尊神像,一名为“神童耳”,一名为“千里眼”,都具有凛然刚严的神采。拜亭内有四对石柱配木匾联,由里及外分别为:
  一、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有余殃,殃尽逎昌;
  为恶必亡,为恶不亡,祖有余功,功尽逎亡。
  二、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三、善恶报应毫厘不差;
  赏罚分明阴阳有律。
  四、阳世官刑虽幸免;
  阴司法网总难逃。
  拜亭的两旁为庑廊,东墙嵌碑记二方,一方为《重建城隍庙纪灵记》,明万历丁巳年(1617)林日烺撰;一方为《重建城隍庙碑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陈丹心撰。西墙嵌碑记一方,清代康熙五十三年(1714)众官员偕董事里民及乡宾同立(上述每方石碑下,均有石龟)。关于石龟,有个美丽的传说。明末时,庙内原有石龟6只,走失一只,经人们四处查访,发现此龟曾在良峰山虎咬巷一带偷吃谷子,后终不知去向。庑廊东西墙两旁,各开一旁门,东门可通往“魁楼”;西门可通往“西斋”。“西斋”专供莅任知县拜谒。据县志载:“凡新宦是土者,必斋宿于是,矢心明神,而后视事。”(“魁楼”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被日本飞机炸毁,“西斋”因解放前拆城墙被拆除,今已荡然无存)。
  大殿正中主祀二樽身披红袍,容貌相同的城隍爷公大神像,上悬“正大光明”木匾,两旁石柱挂行书木匾联:“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天知地知汝知我知何谓无知。”神像面前置一大案桌,案桌两边奉立判官及账薄官的雕像。大殿的左面并奉祀倪太爷的神像,右面是厢房,为城隍爷公的寝室。
  城隍庙至今已有473年的历史,每年逢五月二十四日爷公的生日,庙前戏台鼓乐阵阵,来庙进香者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改革开放以来,该庙数经修葺,更臻富丽堂皇,是我县一座富有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庙宇。1985年被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录:
  明万历四十年(1612)《邑侯黄公重建丹诏城隍庙碑记》
  林日瑞
  邑之有城隍以为民也。君子勤心民瘼,修救祈禳,必齐心以告,而邑之休咎,神实司之,若以侈心徼福,则君子不事焉!抑国家令申,凡新宦是土者,必齐宿于是,矢心明神,而后视事。是天子显以法令,激劝有司,复阴借神以惕之。则城隍之建,亦朝廷莅官意也。
  诏邑建于嘉靖间,城隍基是时诎举赢,草创成事,文明之规,以俟今日。我侯英六黄公下车以来,邑无废典,野无冤民,神明之声溢于海宇。乃一旦欣然以更新城隍为己任,捐俸倡义,众皆乐助。遂缘旧址辟而广之。轮奂之美,丹雘之节,视旧百凡有加。东偏得隙地,复建数楹,以为新官齐宿之所。于某年某月鸠工,及某年某月告竣,杰栋峥嵘,层簷翬飞,重门轩豁,四宇玲珑,宝像壮严,群庶齐肃,是洞天福地之府,而庇民报主之弘规也。
  佥谓不可无述,征言有余。余闻之夫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戒媚神也,媚之一字,臣子当戒。然至于忠君爱民之心,则媚于天子,媚于庶民《卷阿》之音,直足千古,由斯以谈以忠爱之故而行媚,即媚于鬼神可矣!季梁有言:“圣主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则不得言远矣。君子爱民之心,无已苟可焉!其馨香致其禋祀以徼福于神,又何力之敢爱则我侯之,致力于神。正其所以务民者欤?况夫百年之陋,振于一旦,至断也。斋宿有舍,不至委君命于草莽至敬也。土木之需得于捐俸及得之施者,不烦官帑,不费民财,至惠也。董役之任最难,其人不以染指,则以以事神废事,侯以公心用之,人以公心应之。期而竣事,至敏也。一举而众善备,侯之为民也,不既勤且钜哉!则神降之福,动能有成,我侯受之矣!
  侯讳元立字某,直隶之六安人。由乡进士起家。莅丹诏三年,报政。行将以福诏邑者福天下,所在神明且赖尔主矣!是为记。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耀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