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汉剧漫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425
颗粒名称: 诏安汉剧漫话
分类号: J825
页数: 2
页码: 215-2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汉剧又称“外江戏”,与广东汉剧、闽西汉剧为同一剧种。汉剧源于湖南祁剧,以中原音韵中州音演唱,主要声腔属弹腔南北路。曲调优美、丰富,唱腔委婉而又严谨,很受人欢迎。在诏安,汉剧爱好者曾自发组织过多个“外江馆”,并参与木偶戏演出。建国后,诏安汉剧业余剧团曾频繁演出,参与各项中心工作宣传。
关键词: 诏安县 汉剧 漫话

内容

诏安汉剧的来历:
  诏安汉剧,又称“外江戏”,与广东汉剧、闽西汉剧同一剧种。
  汉剧源于湖南祁剧,以中原音韵中州音演唱,主要声腔属弹腔南北路。曲调优美、丰富,唱腔委婉而又严谨,很受人欢迎。汉剧流布范围甚广,除了我省闽西、闽南以及粤东、江西地等外,我国的台湾省与东南亚等地方也甚流行。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外江戏始入诏安演出。
  据老一辈回忆,县前街“福德公妈庙”建成于咸丰元年(1851),落成庆典时,就请“外江戏”来演出。这说明,清咸丰以前,汉剧已在诏安一带流行。
  后来,诏安也组织了“外江戏”,参加活动的人都是自发的,即使当不上角色,听听戏、打打杂,也很乐意。外江馆的活动经费,均由大家自愿捐筹。凡是参加“外江馆”活动的人,都是抱着积极、热情的态度。一些地方上的仕绅也常常参加活动,听听音乐,有时也随兴学唱几句,做为一种享受,因此这些人也常常拿出较多的银两做为活动经费。因此,从来不曾出现过缺经费的情况。
  “外江馆”除了人家前来聘请演出外,很少自己去收戏来演。
  在正常的活动中,“清唱”也是“外江馆”活动的一种形式。为了吸引观众,在清唱中还常常配合木偶戏的演出。因此,每个“外江馆”几乎都附带有自己的木偶戏班。可以这样说木偶戏也是“外江戏”的一个组成部分。
  诏安汉剧有三个最为活跃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汉剧”刚传入诏安的时候。据老辈所述,当时外江馆日夜笙歌不断。这个时期都是外来戏班来诏演出。如“老三多”班、“老福顺”班、“荣天彩”班等。由于“外江戏”曲调高雅,而且人们认为是外来的“官戏”,群众感到清新奇特,仕绅又认为捧这种“官戏”不会降低身份,所以在城乡都受欢迎。这是“外江戏”得以在本地繁荣发展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时期,在清末到抗日战争前。外江戏爱好者开始聘请教师教习外江戏音乐和唱腔,先后办起三个曲馆。清末时,诏安城内设有“醉玉馆”,王墩头村(后迁北关)设有“楚南馆”,两馆各成一派。民国9年,南关办起“三玉彼”,属“醉玉”派系。
  两派各自吸收学员向农村发展。属“醉玉派”的有含英、西坑、寮仔、菜园埔、山保雪等村;属楚南派的有大布、美营、龙坑、上陈、沈寨、溪南、埔上、上湖等村。这说明,当时汉剧已遍及城乡。
  各处地方绅士与商贾都愿为扶植本地的“外江馆”出力、助威,促使各个“外江馆”形成竞技竞艺的局面,常常在某一个庙会或某一节日的演出中唱“对台戏”,互相竞争,唯恐失了脸面、坏了名声。有时为取胜对方,还常常邀请外地戏班前来助威。
  由于有了这种竞争的局面,各个“外江馆”的活动就显得更为活跃、更有生气。竞争促使戏班的技艺更上一层楼。当年常常演出的剧目也日益增多,如《百里奚认妻》《铡美》《虎头牌》等20多个剧目。但演出时多为折子戏。
  第三个昌盛时期,就是建国后的10年里。当时“三玉”与“醉玉”合并为“醉玉汉剧业余剧团,后由县长姚金孝提议改名为”新声汉剧业余剧团。”“楚南外江馆”改名为“楚南汉剧业余剧团”。在县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新声”与“楚南”二个业余剧团积极参与党的各个时期的中心活动,经常四出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法令。他们自编自演,原“海燕潮剧团”的编剧涂少谟先生曾多次为他们创作剧本,如在宣传统购统销政策时,涂少漠先生为剧团创作小戏《踊跃缴公粮》;在走合作化道路时,创作了小戏《走合作化道路》《吹箫引凤》;在大炼钢铁中,创作《钢水奔流》等剧目。
  “新声汉剧团”的频繁活动,曾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特别是广东省汉剧院一团来诏演出时,著名演员黄桂珠、黄磷传等先生亲临“新声汉剧团”指导,还赠送了大量的行头、道具,并邀请“新声汉剧团”负责人杨尚武、姚婀娜等同志到广东做客。龙岩汉剧团赴诏演出,主要演员也多次到“新声汉剧团”和“楚南汉剧团”进行指导,并举行联欢会,互相交流。在省内外各有关团体的支持与鼓舞下,“新声”与“楚南”两个汉剧团干劲更大,活动更为频繁。特别是“新声汉剧团”还曾公开在戏剧院卖票演出,一连一个多星期,观众反映很好,卖座率也不错,这说明“新声汉剧团”的演技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受到观众的认可。
  1962年,龙溪地区举办“文艺汇演”,涂少漠先生为“汉剧团”创作了小戏《选婿》荣获龙溪地区“剧目奖”与“演员奖”。
  十年动乱中,这个群众文娱活动的团体受到查封,至今尚未能恢复。在家母姚婀娜多方收藏下,目前尚保留下“总纲”(剧本)20多本,计有折子戏近百出。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涂绍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