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考三代人和“田振安公司”的业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373
颗粒名称: 田考三代人和“田振安公司”的业绩
分类号: K825.38
页数: 4
页码: 7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田伯良是一位清末名医,来自福建诏安县。他在南洋闯荡时得到老板资助,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选择在马来西亚石隆门山下路旁摆摊卖凉水、水果,并开办了杂货店。他还有济贫谅偷的逸事。后来英国商人听闻他掘地得金,便创办“慕良公司”,开采金矿。田伯良因此成为名闻遐迩的富商。他经常回乡探望,为家乡举办公益事业。晚年的田伯良在故乡安度幸福岁月。
关键词: 诏安县 田伯良 企业

内容

祖国恩情大给我“传家宝”
  清光绪十八年(1838)农历三月初三,田考生于诏安县梅岭镇田厝厝村的贫苦农家,田考幼年失母,靠兄嫂抚养,养成了勤俭忠厚,助人为乐的品德。16岁时,跟着乡亲一起闯荡南洋。1844年他来到马来西亚的煤矿上当苦力,不久,当上砂朥越开埠统治者的查理士、布洛克在来砂朥越谋生的各色人种中,经多方考察后,认为罗波洲未来的发展,只有靠华人才能完成。把华人介绍进入一个新国家的价值,在砂朥越特别显现出来,古晋及其他许多地方,用砖瓦筑成的漂亮巴刹,全由华人建造……他们比苏格兰人更有进取心。”(刊于《砂朥越宪报》)。因此矿山中的华人苦力,获得“优惠”进入古晋的机会,田考于1946年到古晋石隆门一田姓同宗的客家人那里当工人。主人很欣赏田考做人老实、办事勤快,逐步增加给他的报酬,他把节约起来的钱,,花在助人济困上。老板经过几年的观察,认定这个勤劳的后生心地又好,必有出息,便慷慨资助资金,让他独立发展。田考选择在石隆门山下路旁搭起草寮摆摊卖凉水、水果。每当他回忆这段艰辛的岁月,总不胜感慨地说:“祖国、故乡、家庭都很贫穷,都给我‘传家宝’——一颗勤奋善良的心,凭着这颗心,我才能在异邦找了一个落脚点,才能生存和发展!”
  掘土得金事业兴隆
  开水果摊有了盈余,田考又开办了杂货店。杂货店的路边、厝后,尽是肥沃的荒地,田考更利用空余时间,自己挥锄开垦,种植了300多“移结”(每“移结”相当于四斗种)的木薯、蔬菜。有一天,田考在菜园挖地,无意中见到挖地的泥土闪光,定眼一看,竟是金块,他喜出望外,把金块兑钱,扩大了杂货店的经营,购建了住宅,买了大片的荒地,雇工开垦,成了有名气的农场主。他还有济贫谅偷的逸事,有一天凌晨,田考起床下楼,看见有人影偷偷摸进来,便藏身静看,来人衣衫槛楼,不偷贵重物品和金钱,却一口气偷了三包大米,田考不出声,让他将米偷走。
  田考对家人说:“此人是饥饿难忍才来偷的,我也穷苦过,怎么能抓这穷苦人呢?”英国商人听到田考掘地得金传闻,勘探这一带确有金矿,便以高价买下田考的大片园地,连同住房和商店,创办“慕良公司”,开采金矿。田考得到巨款便迁到吉晋开办“田振安商行”,生意火红,而英国商人却因金矿开采亏本而万分焦急。
  后来英商诚邀请田考主持矿务,合伙开采金矿。当过矿工的田考接手矿务后,处处体贴工人,事事身体力行,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金矿很快扭亏为盈。不久他把“田振安商行”扩充为“田振安有限公司”,公司分属的行店,鳞次栉比地占满了这条大街,因此这条街被众人改称“振安街”。砂朥越许多州府,都设有“振安公司”的分支机构,田考一次成为名闻遐迩的富商。
  随着田考企业的发展,前来投奔他的故乡人络绎不绝,他嘱咐公司的伙计和家里人,只要是从祖国来的,不论是穷是富,一律热情接待,免费膳宿;需要谋求职业的,也千方百计帮助解决。有的人找到了工作,可一时觅不到适当的住宿,就再住下来,他谆谆告诫手下的人,要理解他乡异域投奔亲人的期望,谅解寄人篱下的苦楚。由于田考热情待人,在昔加木一带结集成了一个较大的诏安方言社群。古晋的“诏安路”就是因为田考的号召力聚居了3000多诏安籍的华侨而得名。通过田考的帮助,转到啦老、尼亚、唠叻等州府开巴、做工、经商的,也一直保持同田考的密切联系。“田园庄”的声誉,传播诏安故里和南洋各岛。
  福泽故里落叶归根
  田考在他邦发迹,但不忘生养他的祖国和故乡,时常返回桑梓探望,而每一次回乡,主题总是为家乡举办公益事业,经常访贫问苦,那一时期,举凡故乡中贫病无法医治的,因穷苦而无钱婚嫁的、死亡家属无力安葬的……,都一一得到田考真诚的帮助,他常教育身边的人说:“钱银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能让钱花得其所,是很有意义的事呀!”晚年的田考,兑现了他“落叶归根”的夙愿,在故乡田厝村安度幸福的岁月。1904年农历7月20日,田考因病医治无效仙逝,享年60,治丧时,诏安县四乡六里、三教九流都来拜祭。诏安县知县亲临灵堂吊拜,清朝廷追赠田考为“荣禄大夫”,赠田考在南洋的太太蔡氏为二品夫人,丧事极尽哀荣。海内外都一致赞颂田考好人有好报。
  眼光远大致力教育
  田考有6个儿子,老二田祈顺才华俊逸,而且尊兄爱弟,得到家中老幼和公司员工的爱戴,主持“田振安有限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购置了货轮,做起大笔的海上运输,“田振安有限公司”的业务更上一层楼。砂朥越开埠第一代华人,多专心致志于发展自己的事业,田折顺作为第二代华人,眼光更加远大,注意到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以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田祈顺在社会活动中为砂朥越王国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做了出色的贡献,国王任命他为政府重要官员“甲必丹”,委以管理华侨事务的重任,祈顺在工作中至情至理地为乡亲们解了难、撑了腰、赢了利,获得广大乡亲的拥护。
  随着华人在古晋安身立业、繁衍子孙,乡亲不断在此地集资兴建故乡崇奉的庙宇,成为增进乡亲情谊的场所,得到了众乡亲的爱护。在1877年(光绪23年)“福建帮”主办的凤山寺(圣王宫)扩建乐捐芳名录中记载:田祈顺乐捐一百七十元,居福建同乡首位。当时一个华侨,在解除饥寒之后,都着急子女的教育培养问题:当地学校全部英语授课,今后子女不懂中国字会忘却祖国,失却与祖国联系的文字和感情,送子女回国学习,费用浩大,力不从心;把子女送到邻岛胜洲的华校学习,也有四百余海里之隔,极为不便。作为土生华人,受了英语教育的田祈顺,牢记父亲热爱祖国的教导,急侨胞们所急,千方百计发动华侨在古晋创办华校,四处奔走捐募建校基金,由于他在华桥中享有极高威望,乡亲们一呼百应,共襄义举,与同安籍的第二代侨领王长永合力创办了古晋最早的华校——福建学堂,为华校的兴办带了个好头。《砂朥越诏安会馆成立50周年纪念特刊》上评价田折顺“倡办福建义学、奖掖后进”“厥功尤伟”。
  田祈顺象父亲田考一样爱国爱乡,而更加关怀故乡新一代的培育,在家乡创办了“田庄小学校”,以“田振安有限公司”的一座田庄园楼房命名,办学经费由“田振安有限公司”负责,每年提供四百块大洋,此举开诏安县华侨回乡办学的先河。
  田祈顺正当英年有为之时,不料一病不起,不幸亡故,对祖国、对故乡、对砂朥越王国都是个极大的损失,海内外侨胞、乡亲都沉痛哀悼,砂朥越国王下令降半旗志哀,葬礼极为隆重。
  桑梓情深创建诏安会馆
  田祈顺逝世后,他的独生子田贵宗继承父志,经营田家企业。在优裕环境中长大的田贵宗,全不沾染富家子弟的纨绔风气,一如祖父田考的忠厚勤奋,并且才华横溢,从商以后,极重企业信誉,带动兄弟们兢兢业业经营,很得叔伯们的夸赞。后因大家庭人口近百,分家以利发展,田贵宗与好友合伙在中国街创办“共济公司”,专门经销日罗冬土特产,生意兴隆。
  那时,中国本土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穷苦乡亲,历尽千辛万苦到南洋谋生的需有个落脚点。田贵宗秉承了祖父、父亲遗传给他的那颗中国心,日夕为安置入埠乡亲和增强同乡凝聚力而思虑,他时时向乡亲们宣传组建诏安会馆的重大意义,得到当时有名望的诏安人杨继祖、吴耀池、何宪周等人的大力支持,先组建了筹委会,订立了章程,广招会员并向当地政府申请,办理注册手续。1936年12月19日砂朥越诏安会馆隆重宣告成立。田贵宗众望所归被推选为首届执委会主席。从此,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会馆的运作上,为一群群失去本国政府保护的乡亲服务。
  初创的诏安会馆,租用大井巷一间简陋的房子,却成了漂海外侨胞寻觅谋生职业的救生岛;千方百计关照有病痛的乡亲渡过难关,组织乡亲举行故乡的风俗活动,成为异域游子的温暖大家庭。1940年田贵宗为兴建新会馆向侨胞募捐时,乡亲立即纷纷解囊,一举购买下大石路30号楼房一座,楼下出租给咖啡店,楼上有修装应时的礼堂和办公室。会馆常驻有薪金聘请的座办、收捐员、馆丁。会馆业务,蒸蒸日上!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田贵宗义愤填膺,为了替祖国分忧,他四处奔走,号召侨胞爱国爱乡,节衣缩食赈济被日寇迫害的同胞,被各界侨贤推选为古晋筹账委员会委员。1941年日寇铁蹄蹂躏南洋群岛,砂朥越即告沦陷,抗日侨领的田贵宗旋即遭迫害,囚禁囹圄,备受谤掠侮辱,可他坚强斗争不为淫威所屈,不为利诱所动,展现了崇高的气节。1945年秋,日寇投降,田贵宗又获得与祖国、为华侨奉献的自由,热情比以往更加炽烈,特别在家庭生变故,厄运接连的困境中生活大不如前,他坦然面对,淡泊自甘,舍去企业经营重担,而全心倾注对教育慈善公益事业,日夜为之奔走亦所不辞。他担任华人咨询会委员,市政局委员、福建公会副主席等众多要职中,其维护正义、刚直敢言、认真负责的表现,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赞扬。诏安会馆执委会主席这一职务,他从1939年,一直担任到1953年病逝,连续荣任十四届主席。
  田考、田祈顺、田贵宗三代人,历经了晚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时代,成了当地华侨一面爱国爱乡的旗帜。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倔冷
责任者
田伯良
相关人物
田祈顺
相关人物
杨继祖
相关人物
吴耀池
相关人物
何宪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