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的诏安潮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314
颗粒名称: 走出国门的诏安潮剧
分类号: J892.4
页数: 3
页码: 326-32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诏安地区著名的潮剧团——诏安潮剧团。文章重点描述了该剧团在国际舞台上的演出经历,包括首次赴泰国曼谷进行为期36天的文化交流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成功接待的情况;随后赴新加坡进行为期29天的文化交流演出,再次取得巨大成功;最后又在新加坡进行为期29天的文化交流演出,再次掀起了潮剧热潮。整个文章展现了诏安潮剧团在国际舞台上的辉煌表现和获得成功的经历。
关键词: 诏安县 潮剧团 舞台

内容

诏安索以文风昌炽、翰墨飘香而闻名遐迩。历代以来人才辈出,肥沃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一朵南国潮剧奇葩——诏安潮剧团。
  诏安潮剧团前身为“海燕”潮剧团,成立于1956年。40多年来,历经磨砺,去芜存菁,涌现出一大批年轻化、专业化艺术人才,为潮剧界所瞩目。1995年8月,剧团首赴香港演出,受到广大同胞的热烈欢迎,获得很大成功,为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后,剧团三出国门,走向东南亚,蜚声海外。
  湄南河畔水仙情
  1996年2月,诏安潮剧团应“泰国商联总会”与“泰国弱智者慈善基金会”联合邀请,首次走出国门,在泰国首都曼谷皇家璇宫大戏院进行为期36天的文化交流演出。12月16日下午,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2375航班一抵曼谷廊曼机场,演出团经国际免检通道直达候机大厅,得到早已在大厅恭迎的东道主“泰国商联总会”“博大机构”的全体首长、泰国福建会馆、泰国沈氏宗亲总会、泰国沈氏吴兴发祥宗亲总会、各界知名人士高梧桐、沈炎龙、张细辉及众多亲友、戏迷等近百人的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金桂华亲自接见演出团领队,鼓励全体演职员以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以潮剧最精湛的技艺、以对泰国人民最炽热的感情,为中泰文化艺术交流架起友谊桥梁。12月19日,演出团举行首场义演。演出之时,座无虚席,场面壮观,《星逻日报》称之“开泰华之首例,创娱乐界之先河”。在庄严的泰、中国歌声中,全场肃然,拉开了深具意义的演出帷幕,泰国社会劳工福利部助理部长奔沙越阁下,中国驻泰文化参赞彭维学先生、泰国商联总会吴诚席、蔡罗惠君女士等分别上台致贺词并为义演揭幕剪彩,首演剧目《宋弘拒婚》赢得阵阵掌声。在十一台精彩剧目的三十六场演出中,场场爆满,幕幕添花。至演出后期,璇宫大戏院前后左右及过道加排,以满足观众前求。《亚洲日报》《星逻日报》《中华日报》等六大华文报纸称赞诏安潮剧团首次扬戚曼谷,赞赏演员“扮相潇洒、堪称文韬武略;妙舞清歌,激发思乡情怀”;“潮渊乡音情系心,艺苑奇葩苗发新”。并以重要版面发表介绍诏安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面貌日新的文章《湄南河畔水仙情》《福建省诏安县概况》等,UTV等几家电视台多次到戏院采访,专题报道。西班牙驻泰大使夫妇观看演出后,盛赞中国潮剧艺术精湛,技艺超群,并与演员合影,献花致贺。
  演出期间,在泰的侨领及各界知名人士多次到演出团下榻的美拉玛酒店看望演职员,诏安县周跃红县长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爱珠也先后率部分主创演职员拜会了泰国福建会馆、泰国沈氏宗亲总会,在泰诏安籍实业家王流溪、沈桂阳、沈云成、沈炎龙、沈秋虎、陈克文等,拜会了泰国皇家法学会秘书长兼法律学院院长高梧桐大律师,泰国佛学院许金龙院长、泰国警界胡树德少将等,向他们介绍了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欢迎他们回家乡投资办企业和旅游观光。由于演出取得巨大成功,演出委员会执行主席蔡罗惠激动地在庆功宴会上说:“诏安潮剧团莅泰演出,在泰国的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不敢断言成功是绝后的,但可以肯定,它的成功是空前的。”为期36天的访泰演出,掀起一股“潮剧热”“诏安热”,为此,剧团回国之后,诏安县人民政府给诏安县潮剧团记集体三等功。
  乡音潮韵遍狮城
  应新加坡共和国“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管委会”邀请,诏安潮剧团乘着载誉泰京的春风,又于1997年4月8日取道厦门飞抵新加坡,在牛车水人民剧场进行为期29天的文化交流演出。演出团乍到狮城,“福建人演潮剧?”引起了观众的质疑,新加坡《联合早报》《联合晚报》以“诏安潮剧团团员都是诏安人”为标题的报道更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但当新加坡电视台、“丽的呼声”声艺台记者现场采访演出团时,红氍毹上演员们的字正腔圆、招式新颖令观众们折服。一千多座席的牛车水人民剧场中午常挂起“今晚全满”“今晚狂满”水牌。至演出后期,票房提前五天告罄,马来西亚、印尼、文莱观众赴新看戏者鱼贯而来,络绎不绝。新加坡戏曲学院赠送的“宝刀常磨亮闪闪、诏安好戏响当当”精美花篮在群芳中格外夺目。
  演出期间,诏安潮剧团有幸得到新加坡漳州总会、诏安会馆、龙溪会馆、东山会馆及潮州八邑会馆热情款待。带团省、市、县领导拜会了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及诏籍知名人士谢墉、陈晋昌、杨柳江、沈烈周、林友明、沈南方等,他们均表示要一如既往、不遗余力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诏安籍亚洲音乐大师、新加坡国家剧场俱乐部主席沈炳光伉俪连赞:真没想到家乡戏能到新加坡演出,有这样的轰动效应,了不起!
  5月7日,演出团踏上回国的旅途,樟宜机场送别人士恋恋不舍之情感人至深。真可谓:曲终情未了,惜别泪湿衫。
  再赴星洲创辉煌
  又是一个明媚的春日,CZ359航班飞越南中国海。于2000年3月21日晚抵达新加坡樟宜机场。花束、花环、彩标伴着熟悉的脸庞,欢迎人群簇拥而上,欢声笑语融汇候机大厅。这是诏安潮剧团应新加坡共和国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管委会的再次邀请,到这美丽的岛国出访演出。时隔三年,盛情依旧。在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管委会假座龙风大酒楼为演出团接风的宴会上,管委会主席潘岑厘先生致词:“举办潮剧演出活动,向年轻一代传达华族优良传统与不朽价值观。新千禧年到来,如何让传统和现代能有更好的结合,是保留传统文化的重要务”。并与诏安潮剧演出团和林爱珠女士一同预祝演出再次获得佳绩。
  花篮依然挨着花篮,横彩还是接着横彩。在精心布置的牛车水人民剧场,每天都挤满热情洋溢的观众,为享受乡情乡音而来,又饱览精彩艺术而返。幕间休息片刻,后台常被挤得水泄不通,剧场只得请保安人员劝退观众,以正秩序。眼看水牌上的“今晚全满,满,满”字样,远道而来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观众只好观赏星期天日戏。美、德、匈牙利的学者、艺术家,饶有兴趣地到台上拍照,忙得不亦乐乎。在戏迷叙谈会上,香港陈楚蕙小姐谈及与诏安潮剧团的合作时,说诏安潮剧团有潮剧学校为他们培养人才,政府资助他们,有演出的场所,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比香港好得多,因此,前途是大有希望的。
  相知无远近,乡音总关情。诏安潮剧团三出国门,成了肩负对外文化交流重任的文化使者,在域外树立了良好的群体形象,赢得海外华人华侨的高度赞许。2001年2月27日,剧团又将在香港湾仔会展中心为“健康香港基金”筹募义演,我们期待“海燕”翱翔得更高更远。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小秋
责任者
吴兴发
相关人物
高梧桐
相关人物
沈炎龙
相关人物
张细辉
相关人物
吴诚席
相关人物
蔡罗惠
相关人物
王流溪
相关人物
沈桂阳
相关人物
沈云成
相关人物
沈炎龙
相关人物
沈秋虎
相关人物
陈克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1.6913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