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深山土高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673
颗粒名称:
深山土高炉
分类号:
TF561
页数:
4
页码:
166-1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靖县书洋镇看到了一群大炼钢铁时期建的土高炉,它们历经沧桑,但保存还算完好,是那个年代的见证。这些土高炉应当被划为文物,与正在申报“世遗”的田螺坑土楼群相比,它们另有一番沉甸甸的价值。
关键词:
南靖县
土高炉
文物价值
内容
一个春天的日子,天气出奇好,阳光洒满山野。我陪新华社和解放军画报社同行前往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他们要拍摄田螺坑土楼群。这土楼群已名满天下,多年前被天上的卫星拍摄到时,曾被外方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一时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深山里传出这样的新闻,是件新鲜的事。
车子在山间的公路行驶,县里同志说离田螺坑已经不远。这时,我在左前方不太远的山谷里看到几座平地拔起的东西,烟囱般高高耸起。谷地里什么建筑物都没有,远处山头是尚未成林的小树,公路底下是杂生的灌木,还有零碎的田园,因此这几座东西非常显眼。我心生疑惑:这是什么?问县里的同志,答道:高炉。“高炉?”“就是从前大炼钢铁时建的高炉。”
我立刻拉开窗口,远远端详。心里很想停下来看,但正在赶路,犹豫片刻,决定另找机会来。
这个念头揣在心里好几个月。那个年头我年纪还小,没能亲手干炼钢铁的活,但是这事早就植入心底。我们受到很规范的教育,大炼钢铁曾经是一幅瑰丽的画图展示眼前,天堂也曾被我幼小的脑筋认为并不遥远,只差一座桥梁,建好后走过去便可抵达。后来这幅瑰丽的画图破碎了。这种破碎是个过程,其间有不解,有惊愕,有难过,有叹息,五味杂陈。因此,当我在南靖深山里蓦地看到炼钢高炉,心被震动了。
一个夏末初秋的日子。因修路改道,在车子里颠了两个多小时,我专程来到了南靖县书洋镇这处叫五更寮的地方。太阳已西斜,山里有的地方开始被阴影蒙上,但山谷的大部份还被阳光罩着,那群高炉在阳光里安静地伫立。
我从公路旁的小路往下走,走过一丘丘的田园,走过灌木丛,来到谷底。谷底是水田,高炉就在眼前,它们间隔着排列,呈在一条直线上,全部都立在水田中,我数了数,有7座。
站在田埂上,才看出这是些地地道道的土高炉,炉体是砖头砌起来的。砖块裸露出来的形状大小不一,炉高约有三四米。那个年代过去快半个世纪了,因此这些高炉也是一副历经沧桑的模样,炉体能剥落的地方都剥落了,表面凹凸不平,其中有的顶部或底部都有坍塌的样子,每座炉的外壁都生出蒿草,有的稀疏,有的密匝,有两座挨得较近的高炉,炉顶几乎被披复的草吞没了,但是从整体来讲,保存得大致还算完好。这应该也算是奇迹吧。
我从书上和一些遗留的图片上知道,当时的土高炉遍地开花,山里田里,学校的操场上,机关大院的空地上,大概能立起高炉的地方都被开发出来,一生起火来那真是热气腾腾。可惜炼出来的都是次品、废品,任凭出炉时如何欢呼雀跃也无法更改这些东西的品质。不知什么时候起,高炉们被废弃了,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只是狂热过后随之而来的灾难,人们是不会忘记的,连当时年幼的我们都尝到了困难时期的滋味。
这是一片寂静的山野。我估摸,这些高炉保存到今日,多半得益于它们所在的位置。深山野岭,那时恐怕还没公路,少有人迹,这几座高炉也没碍着谁,拆不拆无所谓。台风刮不到,可能也没有山洪,就这么年复一年地过来了。当知青时,曾听农民说过,解放后山林第一次成规模地遭到破坏是在大炼钢铁的时候,树木伐下锯开劈成小块,投入炉里,成片的山林就这么被土高炉吞没。当年高炉建在这么僻远的地方,应该也是考虑到燃料的问题。可怜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我环顾四周,山头是绿色的,山坡立起的小树看样子生长得也挺健康,但是我断定,曾有过不知多少的木材喂入眼前这几座炉子,烧出了不知叫什么的金属疙瘩。真是匪夷所思。
万物生长有其自然法则,光有太阳还是不行的,法则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森林当然也在其中。人如果只顾一已之利,肆无忌惮地砍伐森林,所带来的后果已是世所共知,水土流失,小气候紊乱,生态失衡等等。但小高炉损毁的不止是森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又是自上而下地狂热,如此违背规律,这才值得后人深刻反思。从这里切入,我们去理解科学的发展观,才有切身的感受。
我突然想到,这7座高炉应当划人文物行列。从全国范围内看,这种当年在轰轰烈烈中修建起来的土高炉,大多已灰飞烟灭,眼前这些满身疮痍的高炉,不敢说“硕果”仅存,但肯定已是为数不多。它们是那个年代的见证,虽然无法言语,但谁见了不会感叹唏嘘。这些土高炉的出现,是这处深山里的又一条新闻,同正在申报“世遗”的田螺坑土楼群相比,另有一番沉甸甸的价值。
不知在周围徘徊多长时间,我离开时,太阳快要下山。爬上公路,回头眺望,土高炉已被山峰拉长的影子复盖,轮廓有些模糊,但它们身后的山头还是金光闪耀,引人遐想。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本书包括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文革”之忆、地方经济与建设、地方文化、域外掠影、政协纪事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西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