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563
颗粒名称: 遗址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8
页码: 75-82
摘要: 本文数量三篇文章,它们通过对特定遗址或地点的描述和解释,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传说、历史和文化背景。
关键词: 传说 遗址 南靖县

内容

红楼村遗址(遗址传说)
  唐崧
  相传元末明初,麒麟山南麓有个村庄,家家户户的门楼院墙都涂粉红色,所以叫做“红楼村”。村里住着五百余户三千余人,村民们以种地、砍柴为生。当时,天下动荡,兵荒马乱。村民们为了自卫,不分男女老少,人人从小习武,耍枪弄棒以强身壮骨。村里的“头家”(族长)还规定,凡年满16岁的男丁,都要在自家的院墙上插一支标枪,以示人丁兴旺,让外人看了不敢轻易进村来抢劫。听老一辈人讲,明朝万历年间,红楼村就有上千支的标枪,那标枪林立的威严气势,吓得各路强人匪盗望而生畏。因此,红楼村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曾料到,这么一个威风八面的山村,会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变成废圩。
  一天上午,村民们刚吃过早饭,准备去地里劳动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喊:“山獐仔叼孩子了!山獐仔叼孩子了!快来救孩子呀……”大家纷纷拿起锄头、扁担、木棍,追赶山獐。待追到麒麟山中时,只听见“轰隆隆”几声巨响,顿时,雷鸣电闪,山摇地动,狂风暴雨接踵而来……村民们回望山下,惊得目瞪口呆:整个红楼村顷刻间便在弥漫的尘土中倒塌,无一间房屋幸免。
  地震过后,村民们不敢在原地上重建家园,生怕“地牛”再次“翻身”,除一部分人外迁他村外,其余的人选择在附近的地方(今山里蔡社)建房。
  红楼村遗址,现在只留下一道石门,孤零零地立在蕉园深处,仿佛要告诉后人:“这里曾经是千枪林立的村庄。”
  雷公庙(遗址传说)
  谢芸璞
  从前,麒麟山下有个名叫大头丁的不孝子。大头丁的父亲早逝,是母亲丁氏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养大成人的。照理说,他要比其他人更孝顺母亲才对,可他偏偏忤逆不孝,经常恶骂母亲,有时甚至刮打母亲的耳光,乡邻们听到打骂声后总要过来劝告,却被大头丁骂得狗血喷头,久而久之,乡邻们都懒得再管闲事了。
  这件事被天上的雷公知道了。雷公恨得直咬牙,他最看不惯的就是不孝顺父母的逆子,多次想在下雨前自己出巡的时候,用手中的金瓜锤将大头丁击毙,可他的老婆电母总是说:“再观察一段时间吧。”雷公只好忍住了。
  一天,大头丁像往常一样,带上干粮、锄头,要到内山除草,临出门时不知抽错了哪条筋,竟无缘无故地将母亲锁在房间,不让她出来吃早饭。
  大头丁走后,丁氏叫邻居过来帮她打开房门。她哭哭啼啼地一个劲埋怨自己命苦。
  临近中午,突然天昏地暗,下起了瓢泼的阵雨。这时,丁氏早把对不孝子的怨恨丢到九霄云外了,心想,早上还晴天大日的,现在突然下这么大的雨,儿子出门没带大笠棕衣,一定会被淋感冒的。想到这里,她赶忙烧了一壶预防感冒的“姜母茶”,提在手中,披上棕衣,戴上大斗笠,迎着满天风雨往内山赶,想让儿子早点儿喝到“姜母茶”,早点儿穿戴雨具。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大头丁肩扛锄头,吹着口哨,不到一个时辰就来到田地上。他脱下衣服,赤膊抡锄,除起了花生地里的杂草。忽然,他听到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一棵古松上,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鹰,把头伸出鸟窠外,焦急地等待着它妈妈的归来。过了一会儿,一只老鹰飞回来了,将觅到的小虫,嘴对嘴地喂小鹰……此时此景,触动了大头丁心灵深处的良知。他想,自己从小失去父爱,母亲不也像这只老鹰喂小鹰一样把自己养大吗?他恍然大悟,觉得太对不起母亲了,决心从今日起痛改前非,重新做一个孝子……正想着,雷阵雨突然降临,老鹰赶紧将小鹰保护在翅膀下。一看到这一幕,大头丁更想念母亲了,迫不及待地穿上早被淋湿的单衣,手拿锄头,急急忙忙奔下山。
  远远地,大头丁就看到一个人正踉踉跄跄往山上赶,那熟悉的身影,多像母亲啊!他抹了抹脸上的雨水,停住脚步,定眼一看,果然是母亲。哎呀!出了什么事啦?早上被我关在房间里的母亲,这时候怎么会出现在这风雨交加的山路上呢?山路崎岖泥泞,母亲要是跌伤了,该如何是好?!想到这里,大头丁情不自禁地一边大喊:“阿姆,阿姆!”一边沿山路急奔而下。
  丁氏听见喊声,抬头一看,只见儿子左手握拳,右手拿着锄头,狂奔而来,以为儿子要打死她,慌忙朝着天空大喊:“老天爷啊!快来救救我吧!”又朝儿子喊:“儿啊!我是你的亲生母啊,你怎忍心打死我!”这悲哀的呼喊虽然被风雨声淹没了,却被头上的雷公听得一清二楚。嫉恶如仇的雷公岂能容忍不孝子行凶。只听见他叱咤一声:“大胆逆子,看锤!”话音未落,手中的金瓜锤已“轰”的一声击向大头丁。丁氏惊跌在地,手中的姜母茶罐摔个七零八落。她抬头一看,不禁惊呆了,儿子已被雷公打死在路边的一棵大松树下,那大松树还在燃烧……
  大头丁阴魂不散,到天庭状告雷公不分青红皂白就乱击已改恶从善的人。
  玉皇大帝问明情况后对雷公说:“好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大头丁既然已想重新做人了,就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雷公羞愧自己的失察,点头认错。玉皇大帝说:“为避免再次发生误伤人命案,你今后每次出巡,都要由电母先行察看,确实该死的,你才动手,不要盲目行事。”
  从此以后,自然界便先有闪电后有雷声。
  乡民们并不知道大头丁已想改邪归正,还以为他罪有应得,便都拍手称快。后来,乡民们认为雷公正气凛然又洞察秋毫,便在麒麟山下盖了一间雷公庙,把电母也请进来一起供奉朝拜。
  石鼓寨(遗址传说)
  温欣
  石鼓寨在南靖县山城镇溪边村西北部半山腰,距县城1.2公里。据传,昔时此地水绕山抱,鱼米富足,村后有峰石峻峭、古树参天的麒麟山,游人登其山顶,晴日远望,山岚漂浮,霞彩映照,山腰间妙趣天成一“石鼓”,故有“麒麟石鼓”之称。昔口县志诗曰:“麒麟石鼓卫荆城,奇峰时锁白云间。白云散尽晴光照,放出青黛绿满山。”
  相传,明末清初年间,溪边村周围群众为防山贼掠夺,在风景秀丽的麒麟半山腰建造一山寨,其建筑牢固,墙用岩石彻成,厚达七尺二,高超一丈八,楼窗都安装马矢火炮,寨中有水井,大门裹上铁皮,并有一条地道通往后山,可达南坑等乡,布局严密,是一处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因山寨边有一巨石如鼓,故取名“石鼓寨”。
  花开花落,数十年后,这个“石鼓寨”变成土匪地霸搜刮当地民膏民脂的贼寨。
  话说当时山城镇溪雅滨有个叫张纯厚的农民,娶妻沈爱珠,结婚多年,未得一子。夫妻俩择九月初九日前往金山鹅髻仙山“九鲤飞真寺”参香许愿祈求赐子。在寺中圆仙梦时,沈氏朦胧之中忽见天空飞来一条青龙,飞舞降落她家中。沈氏不解梦中寓意,只好下山回家。
  翌年,张纯厚果得一子。沈氏想起祈梦中的青龙事,就给儿子取名张龙宝。龙宝出生后,家中生活日益困难。挨到18岁年,龙宝已练就一副强壮的体魄,力大无比,砍柴如利刀切豆腐,肩挑四百斤青柴,爬山越岭如走平地。母亲见龙宝渐渐长大成人,却仍然过着衣不蔽体食难求饱的生活,含着眼泪对龙宝说:“儿啊!我原指望你是青龙缠柱,想不到你是黑龙上灶!”一语激怒了张龙宝,当晚,他趁夜深人静之际,携带一把十多斤重的柴刀出走,投靠石鼓寨,在寨中当一名砍柴烧火的杂工。
  不久,清康熙诏令贝勒王带一支清军,进剿石鼓寨,七天七夜未能取胜,反而损兵折将,气得那贝勒王哇哇大叫,坐立不安,只得退兵荆城休整,另图攻寨之计。
  清军张榜招贤,以千两赏银封官赐爵招纳攻寨好汉。张龙宝得此消息,借口外出打柴,暗中私通清兵,与贝勒王约定大年除夕夜,趁寨中杀猪宰羊过年时,灌醉守寨贼兵,作攻寨内应。
  那晚,贼兵狂欢大饮,张龙宝带着一把利刀,只身潜伏在井中,待三更过后,从井中爬出,先杀掉更夫,随后又奔杀守门喽罗,打开寨门,举火击鼓为号。预先埋伏的清军,见机一涌而上,杀进寨内。龙宝独自冲入寨主卧室,一刀割下贼王首级。众贼兵群龙无首,乱成一团,死的死,降的降,石鼓寨顷刻被破,周围民众欢呼相庆。
  石鼓寨从此荒废,只留下几堵断垣残基让人遥思。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二十九辑

《南靖文史資料第二十九辑》

本书设置报告文学、动植物简介、散文、散文诗、新诗、旧体诗词、楹联、景区传说、遗址传说、景点传说、风水传说、动物传说、植物传说、民俗传说、灯谜十五个栏目,介绍了麒麟山森林公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