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文物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517
颗粒名称:
文物史话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7
页码:
192-198
摘要:
本章文物史话收录了南靖文物史话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南靖县
文史资料
文物史话
内容
南靖文物史话
谢华章
南靖地处闽西南交界处,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人类聚居。浮山古遗址出土的大批石器、陶器以及在南坑镇发现的散点原始符号崖刻,就是个印证。南北朝·梁天监年间(502年一519年),在今南靖、平和、漳浦、龙海、芗城一带设立兰水县,隶属南安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兰水与绥安两个古县并入龙溪县。元至治二年(1322年)拆龙溪、漳浦、龙岩3县交界地域建置南胜县,县治设于九围矾山东麓(今平和县东南南胜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至元六年(1340年),南胜县治迁至王官山之阳(今平和县小溪镇旧县村)。至正十六年(1356年),因旧县村地僻多瘴,县治迁到双溪之北兰陵(今靖城镇),因地处福建南陲,且屡寇不靖,故改名南靖县,意为“南方之静”,以兆吉祥。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县治迁至靖城镇北大帽山麓;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复还旧址。民国二十七年7月(1938年),县治迁到山城镇,从此紫荆山下的山城便成为南靖县治所在地。
历史悠久的南靖县人文荟萃,文物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8处;还有1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点,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
文物普查与管理
解放后,南靖党政就十分重视文物管理与保护。1951年设立县文化馆,兼管文物工作。1978年文化馆配备专职文物干部专管文物工作。1985年10月20日,县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地点设在文化馆,负责开展经常性的文物调查、采集、考证、建档、维护管理及宣传展览等活动。1990年全县建立32个文物保护小组,成员197人;2003年8月成立县文物保护协会,拥有成员单位56个,会员390人。文物保护协会成立后,认真抓好县、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完善文物管理小组85个,成员513人,形成多种形式的社会保护文物组织。
民国前,我县从未开展过文物普查。建国后,我县于1955年首次开展文物普查,重点是革命文物。1965年进行比较全面的文物普查,由省核准的历史文物有25处,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12处,有明、清时代的古建筑4处,有明代古墓葬5处,有清代石刻碑记4处。1976年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重点是革命文物及古建筑、名胜古迹;1979年第四次文物普查,重点是土楼群;1982年第五次文物普查,抽调7名专业人员,对全县153处文物古迹进行考证。
1986年9月,省博物馆在我县开展文物普查试点,漳州市还在我县举办文物普查培训班。这次普查历时2个月,参加普查人员32人,共发现商周时期印陶文化遗址36处,宋、元、明、清古窑址8处、古墓葬6处、石刻11处,较有价值的古建筑15处,散藏文物8件。
1999年10月25日一11月24日,配合南靖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立11个土楼普查小组,对全县土楼的楼名、形状、开基年代、始建年代、建成年代、楼内外径、楼高、建筑面积、现住户数和人数等36项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普查。经过普查,全县有土楼15000多座,其中三层以上大造型的圆楼386座,方楼1751座,其它类型土楼13000多座,现存500年历史以上的土楼有20多座。
经过数次的文物普查,建立了新石器时代的四房山文化遗址、坑内庵文化遗址和商周青铜时期的马山文化遗址、八斗山文化遗址等36处古文化遗址,通坑窑址、仙师公山窑址等8处古窑址,山城汛遗址等3处古寨,韩婆径关隘等4处古关隘,庄氏六世祖墓等5处古墓葬,岱房庵、九鲤飞真寺等45处宋至清时期的寺庙祠堂,后眷楼、龙山阁、凉露亭、文昌塔等20处楼阁亭塔,节孝旌表坊(梅林村)等6处坊表,建安桥、三空井等6处古桥古井,田螺坑等6个土楼群,和贵楼等100多座重要土楼的档案资料,为实施文物的保护管理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与此同时,摸清了全县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的基本情况,其中有7处苏维埃政府遗址,4处革命委员会遗址,7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驻扎南靖的军事遗址,10多处闽南红军游击队革命活动遗址,10件革命文物,16幅抗日救国宣传漫画和大量的革命标语。
文物保护单位
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县政府于1983年11月30日公布34处文物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建筑10处:文昌塔(明)、道源亭(明)、武庙、观音亭(明)、注生娘宫(明)、登云岩寺(清)、聚精堂(明、清)、圣龙宫(清)、天后宫(清,梅林村)、德远堂(明、清)、桥亭(明),石雕碑刻4处:城隍庙碑刻(元、明)、文庙石雕碑刻(明、清)、大石佛(明)、庄公郑氏墓记铭(明),古墓2处:庄亨阳墓(清)、太监墓(明),名胜古迹4处:鹅仙洞(明)、碧云岩(明)、南华岩(明)、石门岩(明),革命文物14处(苏维埃时期的保林大桥旧桥及13处苏维埃时期的红军标语)。
1988年7月20日,县政府公布26处文物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建筑20处:碧阳宫(明)、岱房庵(明)、三空井(宋至清)、关帝庙(明、清)、户部郎王竹溪墓(清)、崇兴楼(清)、云峰楼(明)、古砖塔(明)、显应庙(明、清)、千家宫(明)、慈济宫(明)、聚斯堂(明)、北龙宫(明、清)、天廷宫(明、清)、简氏大宗祠(明)、怀远楼(清)、天后宫(清,南欧村)、水尾庵(明、清)、垂功堂(明)、阁老楼(明),古遗址1处:浮山文化遗址(商、周),石刻5处:雨仙洞(明)、陈天资石刻坊表(明)、奉宪禁示碑(清)、碑坊(清)、古岩画(商、周)。
1993年6月17日,县政府公布18处文物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建筑17处:奇特组合田螺坑土楼群(清、近代)、追来堂(明、水尾村)、枫林祠(明)、福庆堂(明)、安善堂(清)、赖太守家庙(清)、前坂帝君庙(清)、显应宫(明)、开山祖庙(清)、徐坑宫(清)、凉路亭(清)、长兴堂(明)、东山祠(明,书洋村)、十一层岩(清)、东山祠(明,官洋村)、丹桂堂(明)、宝树径岩(明);风景名胜1处:紫云山(明)。
1998年11月6日,县政府公布34处文物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建筑32处:裕昌楼(元末明初)、和兴楼(清)、炽昌楼(民国)、顺裕楼(民国)、和贵楼(清)、丰盛楼(清)、巧安楼(清)、部前庵(清)、威惠庙(清)、内洞庙(清)、追来堂(明、马公村)、慈济行宫(元末明初)、龙德楼(清)、镇平楼(清)、龙湖祠、酉山书院(明)、翠林楼(明)、追继堂(清)、益美楼(清)、春山保障楼(清)、登峰楼(清)、河坑土楼群(明已酉年至1971年)、南欧土楼群(明戊寅年至1970年)、大坝土楼群(明辛末年至近代)、下坂土楼群(元戊申年至1969年)、头土楼群(清丁亥年至1983年)、裕德楼(清)、长源楼(清)、德庆楼(明)、瑞源楼(清)、瑞兴楼(清)、石头贯(近代)、龙潭楼(清);革命旧址古建筑1处:红军桥●水尾庵(1932年,明);石刻1处:五云岩石刻(明)。
1999年10月18日,县政府公布5处文物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建筑4处:砖仔楼(明)、后眷楼(清)、合兴宫(清)、翠峰堂(清);名胜古迹1处:龙井●摩崖石刻(宋●清)。与此同时,积极申报省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升我县的文物档次。1993年3月20日,我县的德远堂被授予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9月2日,南靖武庙、田螺坑土楼群被授予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20日,裕昌楼、和贵楼、怀远楼被授予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21日,岱房庵被授予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0日,田螺坑土楼群、和贵楼并入“福建土楼”,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元月8日,塔下村、石桥村被授予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3年11月27日,田螺坑村被授予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文物库房与土楼博物馆
长期以来,我县一方面抓好文物的出土挖掘工作,2003年配合省、市文物专家,对漳龙高速公路南靖路段古人类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收集石戈、石锛、软沙陶等古物标本100多件;一方面向社会广征文物,2001年,县政府发出《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文物的通知》,采用无偿捐献、借用展示、定价收购、单位移交等方法,征集文物100多件,加上原有出土发掘和公安机关查缴的盗掘、买卖、走私的文物,馆藏文物达到500多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157件。设立面积120平方米的库房和标准的“文物橱架”。
馆藏文物中,有商周时期的戈、锛、矛、钵、斧、箭、环和清代的研磨等石器;有商周时期的豆、杯、钵、瓶、壶、罐、纺轮,汉代的碗,宋代的罐、壶、俑等陶器;有唐代的罐,宋代的盅,明代的碟、壶、碗、杯、油灯,清代的灯、瓶、印、碗、杯、炉、盒等瓷器;有明代的发叉、簪、镜,清代的炮、宝剑、钱币、钢盔等金属;有明代的木梳等木器。
2002年,配合南靖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把书洋镇田中村建于清康熙年间(1663年)的龙潭楼开辟为南靖土楼博物馆,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设有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话、天人合一的建筑经典、传承不息的文化精髓、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四大主题16个展室,全面展示南靖的早期开发、土楼建造技术和文化内涵、土楼人的生活习俗、南靖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并配有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种珍贵文物及各类民俗用品、生产用具、根艺作品1000多件。2002年9月5日开馆,成为人们了解南靖土楼的窗口。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