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蒋贵故里话沧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506
颗粒名称:
蒋贵故里话沧桑
分类号:
J605.8
页数:
10
页码:
136-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南靖县后沟蒋社的沧桑历史和蒋贵的传奇故事。蒋贵是明代的著名战将,曾多次在平叛捍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赐封为定西伯和泾国公。文章还描述了后沟蒋社的龙舟竞赛习俗和宗教信仰的情况。蒋氏后人对蒋贵的敬仰和对家乡的留恋也在文章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
南靖县
后沟蒋社
蒋贵
龙舟竞赛
内容
小轿车一驶过阡桥大桥,便沿着绿色长堤继续向前奔驰。透过车窗,但见堤外江水缓缓东流,堤内蕉园绿浪翻滚,好一派平和宁静的田园风光!赞叹间,小轿车已拐入蕉林,蓦然举首,“后沟蒋”3个描红大字窜入眼帘。眼前的这块社界碑告诉我,今日采访的目的地到了!于是,明代平叛捍边的著名战将蒋贵的故里,就在蒋氏后裔的言谈中,向我徐徐展开一页页沧桑史记……
今日后沟蒋社
后沟蒋社是南靖县靖城镇阡桥村的一个自然村落,座落在九龙江的西溪西南岸与南溪西岸的双溪合流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上。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一年三熟(夏收早稻、秋收晚稻、春收小麦)。蒋氏先民们自从追随唐代陈元光开辟漳州以来,祖祖辈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创建美好的家园。
后沟蒋社现有耕地253亩,两个村民小组,共101户366人,其中顶社70户239人,下社31户127人,全社有大学生11人,中专生13人。
改革开放以来,后沟蒋社的村民们在政府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因地制宜,大胆调整种植结构,把过去种稻麦,种甘蔗的良田改种优质香蕉,大大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正常年景,人均纯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耕地的减少,蒋氏族人开始外出浙江、广东等省打工,直到吴惠天创办的万利达工业园区在靖城镇落户,他们才和附近的村民一样,纷纷返回故乡,成为“万利达”的员工。也有个别村民,立足本地,从事长途贩运,把本村和邻村的香蕉运销新疆、甘肃、黑龙江、山东、上海……成为“香蕉营销大户”。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们,开始在逐步加固的防洪堤内建造一幢幢崭新的楼房。
兵灾水患毁掉蒋氏村落
后沟蒋社是靖城蒋氏家族六大村落中硕果仅存的一个村落。清代光绪初年,南靖县靖城镇东门外有后蒋社、后郊蒋社、新寨蒋社和隔江相望的砖仔埕蒋社、下车蒋社、后沟蒋社。这六大村落由于靠近县城,水陆交通方便,人口、经济、文化都得到相当的发展,是当地的大家族,鼎盛时人口达两千余人。
清朝同治年间,太平军攻入福建,攻陷南靖县城,在蒋氏村落一带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崇尚武功拳术的蒋氏村民们在族长的号令下,团结一心,举起大刀长矛,挥动锄头扁担,奋起反抗,但因人少势弱,挡不住太平军的雄师劲旅,六个村落均遭到重创,尸横村野,血流成河的惨景不堪描述。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遭打头风。兵灾匪患刚刚结束,一场紧接一场的自然灾害,又降临在元气尚未恢复的蒋氏村民身上。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农历七月十六日,飓风拔木,暴雨连降三昼夜,特大洪水淹没靖城,冲毁附近村庄,知县丘德阶全家15人淹死14人,蒋氏族人来不及逃难者,均葬身鱼腹。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仅隔两年的洪波浊浪再度冲垮防洪堤坝,后蒋社、后郊蒋社、新寨蒋社劫后余生者不足20人。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农历九月二十一日,南靖县历史上著名的“戊申年大水”爆发了,肆虐的洪魔四处乱窜,排空浊浪咆哮而来,防洪堤一段一段地崩溃了,靖城一带顿时成了水乡泽国。砖仔埕蒋社、下车蒋社、后蒋社、后郊蒋社、新寨蒋社全村覆没,只有下车蒋社6户和新寨蒋社1户大难未死,逃往异地。后沟蒋社在这次洪灾毁灭性的摧残下,只有15户80余人死里逃生,灾后继续在这块土地上重建家园,繁衍后代。
蒋贵其人其事
在后沟蒋社,只要一提起蒋贵,蒋氏后人就会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蒋贵,字大富,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冬生于该村(旧称归德里桥南总)。他自幼聪慧、顽皮,在崇尚武功的祖父和父亲的悉心教导下,熟读《水浒》、《三国》,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和铜筋铁骨般的健壮体魄。他争强好胜,喜打抱不平,崇拜梁山好汉,处处仗义行侠,少年时因在乡里误伤人命,外出逃亡,流寓于江苏省江都县,后来又辗转到京都,在燕山当卫兵。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夺取帝位,蒋贵随军南下,凭着魁梧的身躯和善于骑射的好武艺,一路夺关斩将,立下了赫赫战功,很快由一名普通士兵提升为浙江昌国卫指挥同知。不久,他又随大军驻防交趾(今越南)及边疆沙漠地带,忠实地履行军职。上司见他无私无畏,赤心卫国,再次升调他任北平彭城卫都指挥佥事,负责京都戌备。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七月,四川松潘卫千户长钱宏谎报当地民众叛乱而违抗调令,朝廷信以为真,即遣大军进剿。松潘民众在土司的煽动下相约暴动,五万余人攻松潘、烧官署,断索桥、杀官吏、困威茂、掠绵竹,弄得人心惶惶。在官军连战失利的危急关头,朝廷接到四川巡按揭露钱宏阴谋的紧急奏章,龙颜大怒,下令就地处决钱宏,与此同时调蒋贵任右参将,偕同总兵陈怀进川平定暴乱。蒋贵以他的大智大勇,协助总兵,恩威并施,迅速果断地处理了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深受上司的器重,旋即升任指挥同知,调守河北密云。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十月,松潘叛乱又起,朝廷敕令蒋贵会同都指挥佥事方政分兵进剿。蒋贵率四千劲旅攻破任昌、巴猪、黑虎等寨,与都指挥赵得、宫聚胜利会师,尔后,两军合击,势如破竹,连续攻破了龙溪等三十七寨,解除了多年巴蜀边患。蒋贵再次被提拔为都督同知,并被朝廷封为“平蛮将军”,代替方政,镇守松潘。
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五月,蒙古阿台部进犯甘肃凉州,边境烽火重燃。朝廷接到告急奏章后,立即抽调蒋贵火速赶往凉州一带御寇,并封他为“平虏将军”,升任右都督。蒋贵旋即随兵部尚书王骥进剿,自告奋勇当先锋,亲率三千骑兵,踏荒径,抄近路,跋山涉水三昼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敌军营地,突入敌马群中,机智地下令战士们用马鞭敲打弓套,使之发出怪响而惊散敌马。阿台部万万没想到朝廷的兵马会这么快就出现在眼前,慌忙组织迎击,无奈此时的骑兵已成步兵,被蒋贵的天兵神骏冲杀践踏得死的死,伤的伤,只好率残部怆惶逃窜。蒋贵剩勇追穷寇,迅速将队伍分成左右两翼,派遣百名壮骑抢占制高点,又巧布疑兵阵以虚张声势,迷惑敌人。阿台部节节败退,从鱼儿海败退至狼山、石城、兀鲁乃,最后只剩数骑逃遁。捷报传至京城,朝野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举杯庆贺。朝廷加封蒋贵为定西伯,赐子孙世袭爵位。
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正月,云南麓川土著酋长思伦发及其子思任发相继叛乱,掠杀孟定、南甸、干崖、腾冲、潞江、会齿一带的少数民族寨堡。朝廷再次征召蒋贵任总兵官,随总督军务大臣王骥领兵进剿。当时,思任发正派遣部将刀令道率部众三万余人,战象近百只,占据大侯州,向景东、威远等地进犯,一听到蒋贵大军压境的消息,又使出前几年导致方政战死而全军覆没的诈降手段,派人乞降。蒋贵与王骥等人牢记方政惨败的沉重教训,决定将计就计,由王骥在驻地受降,蒋贵则率部暗渡陈仓,直捣叛敌巢穴。深知兵贵神速的蒋贵,连夜急行军,向上江一带挺进,纵火焚毁叛敌设在江边的大寨栅,一鼓作气攻破木笼山等7个寨堡和马鞍山的战象迷魂阵,歼敌五万余众,缴回朝廷原来颁给思任发的虎符、金牌、宣慰司印信等三十余件。蒋贵奏凯还朝,被朝廷晋封为定西侯。
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五月,思任发之子思机发再次叛乱,攻占云南孟养、者蓝等地,并煽动缅甸人出兵助战。蒋贵又一次奉命率部出征平叛,潜入叛军腹地,溯流而上,焚毁敌船数百艘。思机发父子狼狈逃窜,败走缅甸。蒋贵俘虏其妻子及部属还朝,又一次受到正统皇帝朱祁镇的丰厚赏赐,累加年俸至一千七百石大米。
在这次平叛中,蒋贵长子蒋雄于攻打者蓝寨时被叛军围困自刎,尸沉江底,朝廷追赠他为怀远将军。蒋贵痛失亲子,悲伤过度,病休在家。蒋贵次子蒋义病故后,由蒋义之子蒋琬世代承袭封爵,至明朝灭亡。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正月,71岁的蒋贵因病逝世于南京,被朝廷赠封为泾国公,谥号“武勇”。蒋琬欲扶祖父灵柩南归福建漳州,未获恩准,只好把蒋贵安葬在金陵覆舟山上。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右都督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屯兵漳州五凤山时,得悉蒋贵的家乡就在邻近,便肃然前往今南靖县靖城镇尚寨村的麒麟山凭吊蒋贵的祖墓,为蒋贵祖墓题写“明定西侯蒋公祖墓”的墓道碑。
麒麟山在当地老百姓的传说中是“左旗右鼓面前锣”的风水宝地。过去船只撑篙逆流而上如万箭齐射,划桨顺流而下则似万军朝拜。如此壮观的场面虽然现在看不到了,但蒋氏后人至今仍津津乐道。
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厦门、漳州、龙海、华安等地的蒋氏后裔都会前来祭拜蒋贵祖墓,缅怀蒋贵先祖教子有方,更缅怀蒋贵平叛乱,捍边关,忠心为国的英雄业绩。
赛龙舟习俗
后沟蒋社和靖城一带所有沿江村庄一样,敬畏江神龙王,以敬拜龙王为发韧,兼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龙舟竞赛习俗由来已久。自从清朝光绪年间“五年三大水”吞没蒋氏5个村落后,后沟蒋社的人对九龙江水更是诚惶诚恐,龙舟赛事也愈演愈烈。
龙舟竞赛的准备工作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农历四月初一日晚,先由沿江头尾两村的龙舟鸣锣开鼓,遥相呼应。农历四月十三日开会协商,筹集活动经费,农历四月十六日制定比赛细则,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开始演习,有时也进行试赛。裁判人员和维护观众秩序的人员由各社推荐。
龙舟一般是租用九龙江的运输船,分挠尾、大平底两种。运输船经过改造,安上10米多高的尾舵,就成了龙舟了。比赛时,龙舟要插彩色龙旗,龙旗有大方形、小方形、三角形、蜈蚣形等,每面龙旗都必须写上“楚国大夫”,然后再写上各寺庙的菩萨神明。
参加龙舟竞赛的成年人年龄不限,但必须是男性,每条船的总人数为35人,分别是:头篙1人、旗手2人、锣鼓手各1人、舵手2人、尾8人、划手20人。比赛之前,所有参赛人员都必须到各社的龙王庙或屈原祠祭拜,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赛事安全。
龙舟正式比赛从农历五月初一日下午时开始,五月初六日申时结束,其中五月初三日休息一天。比赛没有排名次,也没有发什么奖旗、奖杯之类的奖品。
龙舟竞赛期间,沿江两岸万人空巷,村民们丢下地里的农活,纷纷扶老携幼前往江边观看助威,加上外地慕名而来的观众,可谓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1961年和1988年,南靖县体育委员会曾参与组织在湖山河段上的龙舟竞赛,并给优胜者颁发奖旗。
1988年后,随着江堤的日愈巩固和河道逐年变浅,陆上交通越来越便捷,九龙江上再也没有可租之船了。于是,这项民间体育活动也便渐渐退隐到相传的口碑或发黄的方志中去了,唯有历尽沧桑的屈原庙和龙王庙还躲在江边的古榕下遥忆当年。
宗教信仰和祭祖仪式
后沟蒋社村民自古以来信仰佛教,早在元代至元19年(公元1354年),就建有云游和尚海月僧择地的清水岩。清水岩主要供奉清水祖师普足,据传是从安溪县蓬莱的清水岩“割香火”来的。普足在民间传说中是一位黑脸和尚,生前为老百姓做了许多诸如教稼治病的善事。过去,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六日,后沟蒋社的青壮年男子都要抬着清水祖师“出巡”,以求合境平安。清水祖师“出巡”时,家家户户在门口燃放鞭炮,供上水果糕饼,虔诚地烧烛拈香,祈祷拜谢。
平时每逢朔望,信众们也会进清水岩烧香跪拜释迦牟尼佛祖和观世音菩萨。
后沟蒋社内有一座蒋氏大宗祠,史称“萃升楼”。“萃升楼”前后两座,前楼座西朝东(今已废),后楼座东朝西。大宗祠中堂正中悬挂着写有“乐安堂”三字的大红灯笼,左右两边的灯笼均写有“吏部天官府”字样。中堂楹联的右联是“自麓川平虏铭勋庆昔凯袍重锡”,左联为“从枣林开科衍派至今甲第联标”。联意饱含着对蒋贵武功的褒颂和对先祖文治的崇拜。每年的元宵节,蒋氏族人们都要到大宗祠来祭拜列祖列宗,以祈求福泽绵长,庇佑子孙后代,凡新婚添丁的人家,还要筹备较为丰厚的熟猪头肉、发粿果、咸粿果等祭品供祀祭拜。
告别后沟蒋社的小车钻出茫茫蕉园,驶上镇锁蛟龙的绿色长堤,渐渐把蒋贵故里淡入暮色四合的蕉海深处,但我的心波却依然缓缓奔流,宛如这一路相伴的九龙江水……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唐崧
责任者